生态65
首页 环评考试 正文

环评工程师案例-真题48到50

环评考试 3.54k

48.某电厂送出输变电工程,东边有高速公路,南面有村庄,总占地面积10h㎡。工程安装3组1000MVA单相自耦变压器。主要设备有: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高速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低压并联电抗器等。变电站用水采用自来水。项目跨越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公路立交、铁路、磁悬浮铁路、三级航道等,同时涉及沿线民房的拆迁工程。

1.本工程可能涉及哪些环保问题?

本工程属超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运行期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电磁场(含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和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等;运行期无空气污染物产生、无工业废水产生、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

营运期主要的环保问题:运行期的工频电场和噪声对居民的影响;线路施工期对生态影响和水土流失的影响等。

2.对于电磁污染可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变电站建设时,其设备、配件的设计使用和施工质量均会影响其建成运行后的电磁场水平,同时,随着变电站运行时间的加长,高压设备、配件等也会逐步老化、损坏和受到环境的污染,改变电场、磁场强度水平,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防护措施。

(1)合理设计并保证设备及配件加工精良

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和接头等金属附件,设计要合理;所有的边、角都应锉圆;金属附件上的保护电镀层应确保光滑。以尽量减少电压梯度。

(2)控制绝缘子表面放电

使用设计合理的绝缘子,要特别关注绝缘子的几何形状以及关键部位材料的特性,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

(3) 保证所有固定螺栓可靠拧紧,减少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

(4)变电站进出线方向选择应尽量避开居民密集区,主变及高压配电装置尽量布置在远离居民侧,变电站围墙内建设绿化带,附近高压危险区域设置相应警告牌。

(5)选择线路时,应充分考虑沿线城镇规划、厂矿设施、交通、通信设施及居民区,采用同塔双回路铁塔,使输电线路大部分走在高速公路旁,减少占用农田和拆迁民宅的数量。

(6)优化输电线路的导线特性,如提高表面光洁度等,从而减小电晕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对环境的影响。

(7)线路交叉跨越,留出充裕的净高,以控制地面最大场强,使线路运行时产生的电场强度对交叉跨越对象无影响。

(8)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与加强宣传

输电线路铁塔座架上应于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明严禁攀登、线下高位操作应有防护措施等安全注意事项,以使居民尤其是儿童避免发生意外。加强对线路走廊附近居民有关高压输电线路和环保知识的宣传、解释工作。

3.施工期污染有哪些防治对策?

(1)扬尘: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量。

(2施工废水:应在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污水沉淀池,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后再溢流排放。

(3)开挖的泥土及建筑垃圾:应及时运走或就地填埋坑洼地,避免长期堆放。生活垃圾也不应乱堆乱放,应及时清运,视不同情况合理处理。

(4)对于施工噪声:原则上夜间不进行高噪声的施工作业,混凝土需要连续浇捣作业之前,应做好人员、设备、场地的准备工作,将搅拌机运行时间压到最低限度。

(5)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文明施工,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监督管理。

(6)临时占地:临时占用的已拆迁住宅基地及其他施工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应予以还田。

49.某新建林纸一体化浆纸业公司项目,工程由工艺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和公用设施工程组成。工艺生产车间主要包括备料、化浆、浆板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及公用设施工程主要包括碱回收车间、热电厂、化学厂、给排水设施、空压站、堆场及仓库、维修、运输、厂前区及生活区等。项目总投资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亿元。备料车间主要污染物有固体废弃物、噪声、剥皮机产生的树皮、木片筛产生的木屑。剥皮机、削片机、木片筛是主要噪声源。制浆产生漂白废水,制浆、抄浆设备,碱回收炉,动力锅炉,石灰窑均产生废气。另外,制浆过程还有废渣及噪声产生。抄浆过程有纸机白水排放,还有浆渣和噪声产生。工程处于市郊林木茂密处,附近有林基地,专门培育纸浆原料所需的林木。

1.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在评价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本项目是一个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因此根据其特点,即生产原料来源于林木,同时生产还将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可能对水环境、生态环境、空气环境等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当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区域内是否有特殊保护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及环境质量达不到或接近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均应列为环境制约因素。

(2)关注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近年来各类资源消耗严重,因此在取林木进行生产的时候,特别要关注是否会对资源进行不可逆转的破坏,要对水资源规划及其项目水资源供给可靠性进行论证。要求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保护好地下水,提出中水利用方案。

(3)对于项目的选址也很重要,生产线应当建立在离原材料相对不远的地方以节省成本,但是需要考虑这样是否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等造成破坏,以及产生的污染问题等。

(4)从源头控制特征污染物。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控制,避免任意排放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5)确保达标排污。对于污水排放、废气排放等,首先应当采取治污措施,实现达标排放;其次,要对废水排污口位置、选址及排污方式进行优化论证。

(6)对化机浆、脱墨、高浓度浆废水治理措施达标排放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应加以论证,不但要考察经济成本,更要注重环境效益,对于废渣、废弃物等,应当妥善处置,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对于厌氧处理系统产生的恶臭无组织排放,应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并给出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

(7)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污染防治措施。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及破坏,应当积极地给予恢复及补偿。

2.本项目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采用独立的封闭厂房,加强封闭厂房隔声,采光窗采用双层玻璃固定结构。

(2)废水处理鼓风机置于封闭或半封闭房屋内。

(3)工程设计中,将强噪声设备如空压机集中布置,墙体加强隔声,使用隔声材料。

(4)供水泵房和污水泵房采用半地下式,门板用隔声材料。

(5)选用低噪声泵、风机和其他设备。

(6)室内噪声设备加强减振、消声、隔声。使用隔声罩要注意设备散热。

(7)室外布置的设备如风机、泵,可采用消声、减振和使用隔声罩。

3.如何对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物进行识别并提出防治措施?

(1)营运期的主要污染来源于废水,废水排放主要包括制浆车间、碱回收车间、浆板车间各有机废水,化学厂排放含酸碱废水,热电厂排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等,另外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少量的氯气等,这些废水应当通过脱氯等工艺净化后排入废水池等待进一步的生化处理。

(2)大气污染来源于废气,废气源主要有热电厂燃料锅炉、碱回收炉、石灰窑、溶解槽、漂白塔及水封槽、化学厂的电解食盐车间等。主要污染物有烟气、粉尘、SO2、NO等。废气先经过静电除尘、除硫、除氮等,然后通过烟囱高空排放。

(3)固体废弃物也是本工艺主要产生的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备料车间的树皮、木屑,制浆、浆板车间的浆渣,热电厂锅炉的灰渣,化学厂盐砂、盐泥,污水厂污泥等。对于一般性的固体废弃物可以统一收集,统一清运,对于含有特殊元素无法处理的废弃物,应当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4)噪声主要来源于备料车间、加工车间、纸浆生产的工艺环节,产生噪声的设备包括削片机、木片机以及各类泵、风机等,减缓噪声的方法可以采用给机器加防振垫、采用低噪声设备、设置隔声屏障等。

4.本工程营运期存在哪些事故隐患?

(1)在纸浆的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化学危险品,这些化学危险品应当作为事故风险的主要考虑因素,主要是针对化学危险品的泄漏,加强管理,防止生产过程中的疏忽大意导致事故的发生。

(2)碱回收系统故障及事故黑液是纸浆厂最大的污染发生源,对于其事故防范是很重要的,由于碱回收系统当中存在大量的黑液,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大面积污染的出现。因此,在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不能直接将大量的黑液未经处理就排放,从而造成更大的污染事故。

(3)纸浆生产过程排放大量的废水需要先经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如果污水处理厂设备运行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大量污水无法经过处理,高浓度的污染物流入地表水体、渗入地下等,如果停产则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污水处理厂应当加强日常的维护工作,避免事故发生。

5.本项目有哪些特征污染物?

(1)臭气――硫酸盐法制浆过程产生的气体有独特的臭气味,主要的臭气成分为硫化氢、甲硫醇、二甲硫醇等,污染源主要有蒸煮系统、蒸发站、碱回收炉、石灰窑。对于这些污染物可通过碱液洗涤、燃烧来处理。

(2)氯化物――漂白废水中的COD[Cr]和BOD负荷较大,废水色度较高。漂白废水中含有毒性很强的物质,主要为氯代有机物,容易致畸致突变,因此对于此类废水应当采取特殊的工艺或者措施对氯化物等的浓度进行控制。

6.本项目对生态的影响是什么?

本项目的建设、营运均涉及原材料林木,因此项目的建设对生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林木的种植和砍伐上,如果在设计期没有计划好,或者在建设期没有按照计划合理的砍伐,或者是营运期为了提高生产量而破坏种植计划,均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项目所涉及栽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与浆纸林基地相配套的修路与木材运输等活动,也将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侵蚀、水体富营养化、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等方面。对生物的影响包括野生生物栖息环境、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等。

7.对于各类污染物的末端处理有哪些措施?

(1)对于废水可以采用深度处理方案,并采取深海排放的方法。

(2)对于废气排放可以加高烟囱高度,采用静电除尘方法,降低废气中烟尘的含量;对于含硫废气可以进行炉内脱硫,对于各环节产生的尾气进行吸收洗涤。

(3)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木质性废料和有机污泥,因此可以进行燃烧等。

50.某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连接A地与B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另外,该高速公路的建成必须经过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降低对自然保护区内植被和生态的破坏,可选择多种方案,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如下:

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00000k㎡,主要植被包括:季节性雨林、山地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暖热性松林、热性竹林、灌丛、草丛等。其中,重点保护的季节性雨林1200k㎡,竹林11000k㎡,灌木林60k㎡,荒草地7000k㎡。重点保护的植物有:鸡毛松、山白兰、长叶竹柏等。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原鸡、蟒蛇、孔雀、云豹等。

对于公路建设主要有C、D、E三种选择方案,这三种方案均需要穿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穿越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所涉及的区域物种也有所不同,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1.根据上述项目资料,减少和降低对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是(  ABCD  )。

A.选择远离生态敏感区(季节性雨林等)的线路建设高速公路

B.工程建设之前将详细的项目报告上报给相关主管部门,并听取意见

C.增加桥梁或者隧道以减少对地面植被和动物生活环境的破坏

D.加强管理,强化监督,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破坏生态环境事件及时纠正

E.对珍稀动植物加强保护,一般的绿地可以不作考虑

2.本项目中作为重点专题进行评价的是(  C  )。

A.水环境评价  B.噪声环境评价  C.生态环境评价  D.空气环境评价

3.根据上述情况介绍对工程进行分析。

主要进行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4.考虑到该工程经过自然保护区,请说明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由于该项目经过某国家自然保护区,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涉及的内容应该重点考虑该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1)植被评价――植被评价包括对植物的类型、面积、覆盖率、数量、组成物种的情况的分析与评价。针对自然保护区内季节性雨林、山地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暖热性松林、热性竹林、灌丛、草丛收集相关信息并且进行评价。高速公路沿线区域各类植被的基本情况的评价。对于自然保护区内濒危植物和具有区域特有特点的植物应该进行调查和评价。

(2)动物评价――动物评价包括对公路沿线区域内珍稀野生动物进行调查和评价,重点在于自然保护区内珍稀动物情况的调查,以及工程可能对保护区内动物物种、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

(3)农业生态评价――征用农田的类型、面积、数量进行调查和评价,同时对给当地农业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

(4)水土流失评价――该项目开凿隧道、建设桥梁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应该对施工过程中的侵蚀量、侵蚀程度以及今后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5.根据C、D、E三种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并简述理由。

从方案比较表格中可以看出,三种方案所涉及的濒危物种分别为:C涉及23种、D涉及22种、E涉及23种。简单从数量上来看,其涉及的物种数量基本相同,因此需要进一步细致比较各类物种的情况。

对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D方案涉及2种,E方案涉及3种,而C方案未涉及;对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C方案涉及3种,D方案涉及2种,而E方案未涉及。其他类型的保护植物级别比上述两种都低,因此重点考虑保护级别高的物种,可以发现C方案对珍稀濒危植物的影响最小,因此C为最佳方案。

6.简述环境空气影响的减缓措施都有哪些。

(1)设计期

将采石场、取土弃土场、搅拌站等的选址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同时在下风向300m以外;运输汽车行驶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区,尽量减少或避免噪声、尘土对居民的影响。

(2)施工期

在道路和施工现场采取必要的洒水措施,以避免扬尘;运输容易引起扬尘的材料物资时,应该在运输车上加盖篷布,避免粉尘污染;对于露天堆放的物资加强管理,并且注意遮盖,不得裸露堆放。

(3)营运期

加强管理,减少路面拥堵造成的汽车尾气排放增加和噪声增加等不利影响;对于运送例如水泥砂石或者危险品、易燃易爆品的车辆应该加强管理,避免超载现象,避免因驾驶疲劳等原因引起事故的发生;对公路两旁应该进行定期的绿化工作,保证空气清新;沿路设置环境监测点,及时了解和发现环境问题并加以解决。

上一篇 环评工程师案例-真题45到47
下一篇 环评工程师案例-真题51到52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