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蓝汽车近三年销量表现、财务数据、行业竞争格局及估值模型合理性,合理估值区间为600亿-800亿元,中值约700亿元。以下是详细分析依据:
一、核心数据与趋势分析
1、销量表现与目标完成度
2023年:销量13.69万辆,营收258.83亿元,净亏损29.99亿元,未完成20万辆目标(完成率68.5%)。
2024年:销量24.39万辆(同比+78%),营收372.25亿元,净亏损15.72亿元(亏损收窄47.6%),未完成28万辆目标(完成率87%)。
2025年目标:全球50万辆(国内40万辆+海外10万辆),但1-4月累计销量仅16万辆(国内目标完成率40%),月均约2.3万辆,远低于盈亏平衡所需的3万辆。
2、财务健康度
截至2024年末,深蓝汽车净资产为-35.03亿元(资不抵债),累计亏损超115亿元。
尽管营收增长,但高研发投入(营收占比10%)和价格战导致持续亏损。
3、产品与市场风险
主力车型深蓝S07、S05贡献超60%销量,但G318越野车等新品表现低迷(月销仅千辆)。
品牌定位模糊,与同集团启源系列内耗,智能化配置迭代缓慢(车机卡顿投诉频发)。
二、估值方法选择
鉴于深蓝汽车尚未盈利且处于高投入期,采用市销率(PS)法:
1、PS法适用性:新能源成长型企业估值更关注营收规模及市占率(如特斯拉、小鹏早期均用PS法)。
2、DCF局限性:深蓝自由现金流持续为负(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48.5亿元,同比降75.6%),终端折现率假设不确定性高。
三、PS估值计算
2025年营收预测
保守场景:销量35万辆(完成率87.5%),单车均价16万元(参考S07/S05定价),营收=35×16=560亿元。
基准场景:销量40万辆(国内目标),营收=40×16=640亿元。
乐观场景:销量45万辆(含海外增量),营收=45×16=720亿元。
PS倍数选择
行业参考:
成长型新势力(小鹏/理想):PS 1.5-2.5倍;
成熟车企(比亚迪):PS 1-1.5倍;
深蓝作为亏损但高增长品牌,结合长安技术背书及华为智驾赋能,合理PS区间为1.0-1.5倍。
估值计算
场景 营收(亿元) PS倍数 估值(亿元)
保守 560 1.0 560
基准 640 1.2 768
乐观 720 1.5 1,080
合理区间:560亿-1,080亿元,中值768亿元。
敏感性分析
若2025年销量仅30万辆(完成率75%),PS=1.0倍,估值降至480亿元;
若达成50万辆目标且PS=1.5倍,估值可上探1,200亿元,但概率极低(需月销5万辆以上)。
四、风险调整与最终估值
1、下调因素
连续三年未完成销量目标,2025年1-4月进度滞后;
资不抵债(-35亿元净资产),盈利拐点延迟(邓承浩称月销3万辆才盈利);
竞争加剧:10-20万元市场面临零跑、比亚迪等挤压,G318、S09等高端化尝试失败。
2、上调因素
长安与华为合作赋能(S07/L07搭载乾崑智驾);
海外扩张:泰国工厂投产,2025年海外目标10万辆。
3、综合估值
结合风险权重,合理估值区间修正为600亿-800亿元,中值700亿元(对应2025年预测PS 1.1倍)。
结论
深蓝汽车合理估值700亿元(区间600亿-800亿元),相当于2025年预测营收的1.1倍PS。建议密切关注Q3销量能否突破3万辆/月及S09交付情况,若持续低于预期,估值需下修至500亿元以下。
注:估值基于公开数据,需动态跟踪财报及市场竞争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