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环评考试 正文

环评工程师案例-真题45到47

环评考试 3.48k

45.某化工产品生产企业项目建设工程,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投资2000万元,主要生产硫酸头孢匹罗。主体工程为硫酸头孢匹罗生产装置,辅助工程包括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分析化验室、厂区道路、办公楼、煤场、煤渣场,公用工程有蒸汽锅炉房、冷却水循环系统、真空系统、消防水池、事故水池、供排水系统、供电、通信等。环保工程包括废水处理站、锅炉烟气处理设施、工艺废气处理及回收系统、降噪设施、厂区绿化等。主要生产原料有:三甲基碘硅烷、二氯甲烷、浓盐酸、丙酮、三乙胺、燃料煤、水、电等,很多原料属于危险品,有毒。丙酮为主要的废气之一,废渣中含有剩余的原材料以及副产品。

1.项目评价的目的和步骤是什么?

最终目的是通过环评得到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步骤包括:

(1)通过收集资料和现状调查,查清建设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

(2)通过工程分析,查清建设项目污染源情况(包括污染源类型、污染物种类、排污量、排污位置等),分析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可行,是否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3)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4)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本项目的建设、运营、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出污染防治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得到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5)此外,还要从地方规划、厂址选择、环保法规、产业政策、清洁生产、环境特点、污染防治、公众参与等方面综合分析,对建设项目选址是否可行性做出结论。

2.项目选取排入水体上游的2km到下游200m范围进行水环境监测是否合理?

不合理。一般来水,污水排入的水体监测范围应该是上游200m至下游2km的范围,主要因为排水口至下游很长一段河段都将受到排污口排放的废水的影响,因此应该在下游选取更长的距离,而上游受到影响的范围小,因此选择河段短。

3.本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评价重点为工程污染源分析、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环境风险分析。

4.空气环境影响评价可以选取哪些因子?

可以选择SO2、丙酮、二氯甲烷、三乙胺作为评价因子。

5.对于危险原料运输应当注意什么才能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

本工程使用危险品作为生产原料,因此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2)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3)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4)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防雨淋,防高温。

(5)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6.风险防范有哪些措施?

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从安全设计、防火防爆、防毒和防腐蚀、严格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如下措施:

(1)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2) 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3) 防爆、防毒、防腐蚀;            (4)运输、贮存、生产过程风险防范。

7.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有哪些措施?

8.对于施工期噪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

9.营运期废水的来源有哪些?

(1)蒸汽冷凝水;            (2)生产工艺废水(回收系统冷凝水);

(3)生产设备地坪冲洗及其他排水;    (4)厂区生活污水;

(5)厂区初期雨水等。

10.请给出营运期废气防治的建议。

(1)化工生产中无组织排放贯穿于生产始终,包括物料运输、堆放储存、投料、反应、出料以及产品的烘干等过程,必须以清洁生产为指导思想,对物料的运输、储存、投料、反应、出料、产品的储存及尾气吸收等全过程进行控制,针对废气无组织排放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以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量。

(2)为减少各环节物料挥发对环境的污染,项目需加强生产管理和设备维修,及时修理、更换破损的管道、机泵、阀门及污染治理设备,减少和防止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和事故性排放。

(3)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对易挥发的物料采用密闭容器和设备进行处理,加强冷冻效果,减少无组织排放。

11.本项目营运期废水浓缩产生的废液在运输中应采取什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危险废物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制度;转移联单管理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HSE);处置厂(场)的管理人员应参加环保管理部门的岗位培训,合格后上岗;档案管理制度。

(2)危险废物运输车辆须经主管单位检查,并持有有关单位签发的许可证,负责运输的司机应通过培训,持有证明文件。

(3)承载危险废物的车辆须有明显的标志或适当的危险符号,以引起注意。

(4)载有危险废物的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须持有运输许可证,其上应注明废物来源、性质和运往地点,必要时须有专门单位人员负责押运。

(5)组织危险废物的运输单位,在事先需做出周密的运输计划和行驶路线,其中包括废物泄漏情况下的有效应急措施。

12.营运期有哪些噪声防治措施?

营运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选用低噪声设备,如低噪的风机、离心机等,从而从声源上降低设备本身的噪声。

(2)采取声学控制措施,要求风机、各类泵均建有隔声效果良好的站房,避免露天布置,在风机出入风口加消声器,进出风口采取软连接等处理措施。

(3)合理布局,尽量将高噪声源远离厂界。

(4)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而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5)各类噪声源应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标,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6.某城市地铁线路全长1845km,全线设车站22座,车辆段和停车场各一处,线路经过居民区、商业区、交通枢纽、大型公建、科教区、风景旅游区等城市功能区,项目总投资为80.6亿元。

线路主要技术标准: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区间正线350m,车站正线1000m,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为正线2.4%,辅助线3%,地下车站一般为0.3%,竖曲线半径为区间正线5000m,辅助线为2000m。车站按5辆编组规模设计,站台有效长度120m,宽度为10~14m,侧式站台宽度为35~45m。轨距为1435mm。

工程沿线车站及车辆段、停车场给水均采用城市自来水,全线生产、生活用水量为3504m/d(不含消防用水)。本工程沿线及车站地面道路均布有市政排水管网,车站的生活污水、区间的结构渗漏水、冲洗废水和消防废水分类集中后,抽升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出入洞口的雨水就近排人城市雨水管网。列车采用电力驱动,列车对数为全天129对,高峰每小时8~10对,营业时间5:00~23:00。另外,工程施工还涉及拆迁安置等问题。

1.下列主要污染源及其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BCDE  )。

A.振动源: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振动      B.水污染源:营运期车辆段和停车场等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

C.电磁污染源:地铁列车运行过程中授流器与铁轨之间摩擦产生电磁辐射

D.固体废物污染源:施工期开挖土石方产生废弃渣料  E.空气污染源:施工和运输机械产生的废气污染空气

此外,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产生的渣土、开挖的土石方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而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有乘客和工作人员生活垃圾等。

2.下列不属于施工期有效环保措施的是(  D  )。

A.做好施工开挖面、施工场地、施工办公生活区、渣土堆放和运输等施工活动中的扬尘防治工作

B.在主要施工点应设置临时性的沉砂池和化粪池

C.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

D.施工产生的渣土运送到远郊露天堆放

ABC三项措施均能有效地保护环境不受不利影响,其他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还包括:

(1)加强管理和对施工人员的教育;

(2)合理安排施工车辆的路线和时间;

(3)做好施工期排水工程,严禁随意排放污染沿线地表水体和地下水源;

(4)合理安排施工方式和时间,防止施工噪声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与休息;

(5)加强施工期地下水的观测和预报工作以防涌水等突发性事件发生。

3.根据题目叙述,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应设置哪些专题重点?

(1)工程分析;                   (2)社会经济和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声环境影响评价;                (4)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5)水环境影响评价;                (6)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7)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8)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9)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10)拆迁安置影响分析;

(11)环保措施建议。

上述只是列出一些重点需要考察的评价专题,而此类题目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时候能够根据每一个项目的不同特点编制特殊专题。

4.根据敏感点表填写工程污染源种类。

(1)住宅小区在车辆段东围墙外,而车辆段主要是车辆修整停靠的地方,车辆的数量多,因此主要的工程污染源是噪声。

(2)某胡同和居民区均在线路两侧很近的地方,地铁列车在地下运行时主要产生振动传递到地面,影响地面居民的生活休息,因此工程污染源为振动。

(3)某教育中心在地铁沿线某车站旁边,车站人流量大、车流量大,因此主要的工程污染源是人流和车流噪声。


47.某食品公司整体改造项目占地面积为15000㎡。绿化面积1200㎡,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00万元,改造前共有8条生产线,改造后增设4条生产线,生产车间及辅助设施主要包括:配料间(1套4t/h配料设备)、消毒杀菌间、老化间(20个老化缸和9台凝冻机)、各生产线成形车间以及制冷机房(活塞式压缩机18台)、仓库、配电间(3台1250kVA变压器)、污水处理站(300m/d处理能力)和锅炉房(2台在用4t燃煤锅炉)等。主要产生的废水污染物是COD和SS,本工程将新建污水处理站用以处理工业废水。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以污泥为主。

项目地区地处平原,境域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平均海拔4m左右,地貌为堆积地貌类型,区域地处东亚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较足,温度适中。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蒸发量1346mm,年平均降水量1090mm,年平均无霜期232天。常年主导风向为ESE-SSE,主导风向风频为11.48~13.5%,年平均风速3.1m/s。区域内河道众多,纵横交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极少,大部分植被为人工种植,树木均系人工栽植,分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两种。每年7~9月是台风和汛期,旱灾多发于夏秋之际。在夏秋季节,因强气流的交替作用,有时发生雷暴雨、冰雹和龙卷风。项目周边有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等,距离项目较近。

2.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  BCD  )。

A.附近钢铁厂  B.医院  C.风景名胜区  D.居民住宅区

3.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和建议是什么?

(1)分析已有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2)得出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结论;

(3)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给出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5)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建议。

4.试进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影响分析――分析新增废水产生情况,确保新增废水达标排放。主要的污染物是COD和SS,废水可以先经过处理后排入就近水体,不至于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

(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项目所用能源为煤,主要是锅炉燃烧产生一定量的SO2,因此应当配置除硫除尘设备,同时烟囱的高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尽量降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噪声影响分析――扩建后,噪声可能有所增加,尤其对项目地区周围的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等噪声敏感点的影响可能加大,因此应当采取必要的隔声、减振等措施,控制噪声带来的影响。

(4)固废影响分析――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污泥,污泥应当妥善处置,可以集中填埋、绿地施肥,就地焚烧。其他固体废弃物包括生产废渣、煤渣、边角余料以及工人日常生活垃圾等,对于特定的垃圾,比如含有有毒物质或者需要特殊处理的应当送往特定的部门,对于生活垃圾等可以及时清运,保证环境卫生。

5.进行环境质量状况分析的时候主要考虑哪些内容?

(1)地表水――根据当地城市规划中水体的水质执行标准,考察项目区周围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对于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指标等进行监测或者根据当地环境质量报告书的总结进行评价,主要污染物可能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挥发酚、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N)、石油类、总磷(TP)等。

(2)环境空气――对于项目周边的环境空气现状进行监测,同时根据当地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是否符合标准,主要的污染物项目可能包括SO2、NO、TSP等。

(3)环境噪声――对于项目区域周边的噪声进行昼夜监测,评价是否满足该区域规划的国家标准要求。

(4)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区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极少,大部分植被为人工种植,树木均系人工栽植,分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两种。同时项目周边有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等,因此应当对这些情况整体进行了解。

(5)周边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了解项目所处区域内是否还存在其他工业企业,是否存在其他类型的污染源等。


上一篇 环评工程师案例-真题43到44
下一篇 环评工程师案例-真题48到50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