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工程分析 正文

[投稿]家用电器制造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工程分析 4.63k 编辑

风险评价目的和重点

本项目属有家用电器制造项目,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同时也具有潜在的事故隐患和环境风险。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及(90)环管字057号《关于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价的通知》要求,采用对项目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等方法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提出建设风险的事故应急措施及社会应急预案,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以期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公害的目的。

评价工作重点:重点预测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8.2  风险评价内容、等级、类型

8.2.1 评价内容

风险识别内容定为本项目工程涉及的生产设施及公用工程系统。

8.2.2 评价等级

本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不涉及重大危险源,位于非环境敏感区,非甲烷总烃不属于可燃易爆危险物质,根据《风险评价导则》等级判定标准:

表9-1 风险评价等级判定标准表:

 

确定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

8.2.2 风险类型

    根据对本工程的分析及同类项目的类比调查分析,将该项目主要环境风险因素确定为:丝印车间废气吸收系统发生故障、注塑车间废气收集系统发生故障。不考虑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所引起的事故风险。

表9-2  风险类型

危害类型    危害因素    环境影响

丝印车间废气吸收系统发生故障    非甲烷总烃等气体污染物超标泄漏排放    对厂区及周边的大气、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

注塑车间废气收集系统发生故障    非甲烷总烃等气体污染物无法吸时收集    对车间工人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8.3  风险识别

8.3.1 丝印车间废气吸收系统发生故障

1、主要环境风险因子:丝印过程中,因为使用油墨,油墨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有机性废气主要成分非甲烷总烃

2、主要危害:当丝印车间废气吸收系统发生故障时,会造成排气筒排出的非甲烷总烃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增加,对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若发生在气象条件不利时期,将对局部的空气环境、生态环境和人群影响较重。

8.3.2 注塑车间废气收集系统发生故障

1、主要环境风险因子:在注塑过程中,塑胶颗料遇热会分解出有机会废气,其主要成分为非甲烷总烃。

2、主要危害:当注塑车间的废气收集系统发生故障时,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性废气因来不及排出,造成注塑车间内部非甲烷总烃浓度超标,对车间生产工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负责影响。

8.3.3非甲烷总烃理化性质

非甲烷总烃(NmHc),又称非甲烷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定义为:指除甲烷以外所有碳氢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和含氧 烃等组分。烃类物质在通常条件下,除甲烷外多以液态或固态存在,并依据其分子量大小和结构形式的差别具有不同的蒸气压,因而作为大气污染物的非甲烷总烃,实际上是指具有C2~C12的烃类物质。烃类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其具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视单体组成及浓度而定。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T38-1999)中的定义为:指除甲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的总称。在规定的条件下所测得的非甲烷总烃,是对于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明显响应的除甲烷外碳氢化合物总量,以碳计。

非甲烷烃(NMHC)通常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挥发的碳氢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又被称为非甲烷总烃。大气中的NMHC超过一定浓度,除直接对人体健康有害外,在一定条件下经日光照射还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8.4  风险分析

根据以上识别的危险物质和潜在危险生产环节,筛选出环境风险的最大可信事故。

8.4.1 丝印车间废气吸收系统故障风险风析

丝印车间的废气主要通过“活性炭吸附+UV紫外线冷燃烧”的工艺对产生的非甲烷总烃进行吸收和分解,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其吸附能力会减少,最终达到饱和状态,而UV紫外线发生装置也有可能发生故障。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的对吸附的活性炭进行更换,同时对UV紫外线发生器进行检查,发生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下降或是UV紫外线发生器发生故障时,应立即进行更换,确保丝印车间外排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能够实现达标排放,事故环境风险较小。

8.4.2 注塑车间废气收集系统故风险分析

注塑车间的废气收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换气的设备损坏,而造成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非甲烷总烃)来不及从注塑车间排出去,从而造成注塑车间内非甲烷总烃超标,从而对车间生产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对注塑车间的废气收集系统进行定期维护、检修,事故风险较小。

8.4.3 最大可信事故的确认

根据类比调查分析,丝印车间的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发生故障时,造成丝印车间废气排气筒的外排污染物中的非甲烷总烃超标,对厂区及其周围的环境的风险影响较大。因此确定丝印车间外排废气中的非甲烷总烃超标排放为最大可信事故。

8.5  风险管理

为避免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结合以上分析,生产中应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8.5.1 丝印车间废气吸收处理系统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1、选用优质、高效的活性炭吸附器。

2、选用优质、高效的UV发生器。

3、加强丝印车间废气吸收处理系统的管理,设置专人维护和维修,严格保证丝印车间废气吸收处理系统正常运转。

4、设置排气筒非甲烷总烃报警装置,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

5、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车间通风,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4、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高全厂职工的环境风险意识,安全生产。

8.5.2 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防范生产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制定此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成立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分工。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

1、发生事故后,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领导班子,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火警救助。

2、立即开展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力求将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同时注意安排做好保护好事故现场。

3、负责安排专人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上报有关上级部门,争取尽快批准恢复工地的正常生产。

4、做好厂区周围的居民应急疏散和事故信息的通报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5、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协助环保部门及时对各个环境要素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生产工艺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污染物扩散的方案,并上报备案。

8.6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废气超标排放和生产车间废气超标等,最大可信事故为丝印车间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发生故障时造成外排废气中的非甲烷总烃超标排放和人群中毒。但只要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不断加强生产安全和环境管理,对每一个环节按风险评价要求落实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基本可以将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即使发生环境风险事故,其环境影响程度也是可控制的。从环境风险评价的角度上分析,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水平及影响程度较低。

上一篇 [投稿]天气安好,五月未央
下一篇 [投稿]暮气重不全是青年的错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