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工程分析 正文

环境评价入门-5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工程分析 4.79k
5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可以采用理论模式预测和类比实测预测二种方法。理论预测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预测模式和参数,对于非常规性的理论预测需要验证其模式的适用性。类比预测的关键是选定合理的类比对象,并进行可比性分析,需要时应作类比结果的修正(对于报告书项目一般不推荐采用类比分析法)。
预测评价应包含如下内容:
5.1受影响环境的基本参数
如水文、污染气象预测参数等。
5.2预测模式及参数
明确预测计算所采用的预测模式、预测参数及修正办法,预测参数应给出具体数值,以便进行验算。
大气预测对二级评价以上的,日均浓度预测应采用典型日计算(根据新的大气环评导则,典型日的预测应该改成逐时预测)。
水环境预测应说明排污口选择优化方案,并作方案比较。
噪声预测应具体列出噪声源位置及距厂界和敏感点的距离,厂界预测时,应选择距噪声源昀近的厂界中的一点作为预测点。
5.3污染源强参数确定
污染源强参数应列表说明,便于验算。对于一次浓度和日均浓度预测应给出昀大小时排放量和日排放量数据,对于年均浓度预测应给出年排放总量数据。大气污染源强数据应列出排放点名称、排放点中心位置坐标、污染物排放量、烟气排放量、烟囱几何高度、烟气出口内径,烟气出口温度等数据,无组织排放还应给出等效直径。水污染源强数据应详细列出排放口名称、排放口位置、污染物排放量、水量、排放方式等(此处一定要核对烟气出口温度和烟气出口速率,要符合工程设计的有关实际参数需要,一般烟气出口流速为 10~30m/s之间)。
5.4预测结果表达
预测结果主要分二种情况表达:
一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影响浓度分析,即各污染因子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一次浓度、日均浓度、年均浓度值,昀大落地浓度及距离、超标区 (混合区)面积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用污染物等浓度线表示,以大气为评价重点的项目要求叠加在地理背景图上,鼓励使用彩图。
二是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预测结果应叠加背景浓度,并考虑区域内在建、拟建项目同类污染物排放的叠加影响,预测结果用表 5.4-1填写。
表 5.4-1环境敏感点预测评价结果
5.5事故状况及特殊气象、水文条件下的影响评价
确定事故源强及发生概率,预测事故排放状况下污染物转移及危害形式。分析特殊气象、水文条件发生的几率,评价是否在可接受的程度内。
5.6卫生防护距离确定
有无组织排放废气源的项目应确定厂界浓度和卫生防护距离,并说明污染源与厂界位置及与保护目标的相对位置。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为:有行业标准的按行业标准套用,没有行业标准的按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核定。论述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行性,若不能满足要求,提出相应措施,如提出搬迁方案和计划要求、减少无组织排放源强、调整厂区布局或调整选址等。对于化工或者影响较大的企业,应当根据无组织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认真核算。对卫生防护距离内土地利用提出合理建议。
已有噪声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应从其规定。
5.7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主要对绿地面积、植被破坏,光合作用产物、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防洪泄洪、动物通道阻隔、各类保护区的影响作定量定性分析。
上一篇 环境评价入门-6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下一篇 环境评价入门-4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评价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