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工程分析 正文

环境评价入门-3工程及污染源强分析

工程分析 5.29k
3工程及污染源强分析
3.1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性质 (新建、技改扩建 )、建设地点、工程内容 (主体工程、公用及辅助工程、环保工程、依托工程 )、投资总额、环保投资、产品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职工人数、年工作小时等。技改扩工程应说明技改前后产品方案的变化。
3.2技改扩建项目老污染源情况
对技改扩建项目应首先对老项目作回顾性工程分析及污染源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并说明与新建项目的关系。
老污染源分析应以实测为主,可用物料平衡法进行核实和调整。实测数据可引用环境监测部门近年监督性的实测数据(验收报告中的数据或者实际例行监测数据),对数据的代表性应作说明,缺项应进行补测。企业自测值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使用。实测数据应取二个生产周期的平均值,并与生产负荷相对应。
老污染源回顾性评价内容应包括工程内容,污染物发生量、主要环保设施及其运行效率、污染物排放量、环评批复内容、目前运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
题内容。这部分内容昀好做专门的小节进行叙述,并且需叙述清楚,尤其是污染物达标情况和总量排放情况。
由于客观原因实际生产量低于设计规模或设备能力的,应同时分析满负荷时污染物的发生量、排放量。
3.3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
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应以物料平衡估算为主,配合同类污染源的类比调查或实测进行核实和调整。
工程分析的目的是获得二组数据:一是主要污染因子的年发生量数据(t/a);二是主要污染因子的小时或日昀大发生量数据 (kg/h、kg/d)。其中年发生量数据用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结合设备能力加以确定,小时或日昀大发生量数据用生产设备开足时产污情况加以确定。
工程分析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项目平面布置图图示比例为 1︰1000—1︰5000,图中应含指北标志及比例尺。技改项目标明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区。
二、物料及能源消耗表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包括名称、种类、形态、规格、理论和实际单耗和年耗等),以表格形式表达。
三,主要原辅材料的理化性质及毒性毒理,隋况。
四、主要生产设备、公用及贮运设备清单。技改扩项目应说明设备变化(淘汰、新增、扩容)情况。
五、带有污染物排放标志的工艺流程图化工项目还应列出化学反应式。流程图以装置(单元)为单位,以工艺过程为基础进行绘制。流程图上应对废气、废水、固废选用分类代号,并按排放部位和污染物排放类别依次编号 (包括无组织排放源)。
六、主要物料的平衡图及水平衡图按生产工序和操作方式作好分步的和总过程的物料衡算和水平衡,并以框图形式表示物料去向和分配。关注关键物料和元素的单独平衡及去向分配。对有毒有害化学品、重金属等特征物质作单独平衡。技改扩项目应分别绘制技改前后全厂水平衡图(需图示水回用路线)。叙述节水的具体措施并给出量化指标。
七、工程项目运行时排放的污染物 (化学的、物理的 )影响生态环境的可能方面。
八、生产原理、操作方式和产污环节、排放方式及工艺设备说明 (包括物料贮运方式、路线,物料及试剂回收,废弃物料堆存、运输,公用辅助工程) 。
3.4污染源强分析
原则上采用“三本帐”模式逐项分析计算(包括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并结合同类污染源的类比监测、调查分析结果。技扩改项目给出“以新带老”削减量。
一、说明资料收集、类比调查及污染源现场调查监测等信息数据得出的依据,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适用性(包括数据内容、来源、获得方法、类比工艺企业的可类比性、污染源现场监测方案与生产实际的相关性、符合性及理论测算公式的通用性、权威性等方面的说明)。
二、结合工程分析,按废水、废气、固废 (残液)、噪声、放射源等分别论述项目污染源的来源、名称、类别、性质、发生量、组成 (主要污染物)、浓度、排放方式(有组织、无组织、连续、间歇、稳定、波动 )、排放高度、排放去向 (回收利用、排入环境、进处理系统等),及季节性生产差异。
三、说明产生的污染源经治理后 (或按达标排放的要求),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速率。对特定的污染物提出治理效率和昀终排放去向的要求和建议。
四、通过对治理工艺及技术水平分析,论述污染物的达标可行性.
五、编制污染源强汇总表。表明污染物发生量、达标排放量、削减量三组数据,用表 3.4-1格式填写。
表 3.4-l  污染源强汇总表

3.5拟建项目征地及拆迁情况

一、征地

征地数量,土地类别
基本农田和征地数量,农田占补情况
二、拆迁
拆迁房屋数量,涉及人数、户数;拆迁企业数量。
上一篇 环境评价入门-4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评价
下一篇 环境评价入门-2周围环境概况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