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声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的编写要求
1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声环境部分
12.1.1 方案应重点明确开展噪声评价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
12.1.2 方案应在初步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编制。
12.1.3 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a)建设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重点给出声源种类、数量、分布、运行时间及噪声级等基本情况。
b)区域环境概况调查:确定调查的范围和内容,重点说明建设项目周边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和声环境质量要求、主要环境声源、敏感目标的数量、位置等内容。
c)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给出评价量和评价标准。
d)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明确监测的范围、测量量、测点数量、位置、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等。
e)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确定预测和评价的范围和内容、选用的预测模型、预测时段及有关声源源强等参数的来源。
f)给出结论和建议的基本内容。
g)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和经费概算。
h)附建设项目和敏感点关系图,现状测点位置图等。
12.2 环境影响报告书 声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12.2.1 专题报告应做到提供的资料齐全、可靠,论据清楚,结论明确;文字简洁、准确,图文并茂;既能全面、概括地表述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又利于阅读和审查。
12.2.2 专题报告书应说明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明确建设项目在不同实施阶段能否满足声环境保护要求的结论;同时提出噪声防治措施。
12.2.3 专题报告主要内容
a)总论。给出编制依据;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执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及厂界(场界、边界)噪声排放标准;声环境敏感目标。
b)工程分析。重点明确建设项目主要声源数量、位置、源强、拟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
c)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说明评价范围内主要声源,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以图表的形式给出监测点位的名称和数量;说明监测仪器、监测时间、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分析敏感目标现状噪声超标情况、受噪声影响的人口数量和超标原因。改扩建项目应对已有工程噪声现状进行重点分析评价。
d)声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明确预测时段、预测基础资料、预测方法、声源数量、源强;给出建设项目在不同时段下边厂界(场界、边界)噪声达标、超标情况及超标原因;敏感目标超标情况及影响的人数。
e)提出需要增加的、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噪声防治对策,给出各项措施的降噪效果及投资估算,并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提出建设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监测及跟踪评价要求等方面的建议。
f)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g)附件。给出引用资料的来源、时间、类比条件等。给出声源和敏感点位置关系图及敏感点照片等。
声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的编写要求
相关文章
还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