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环评考试 正文

环评工程师案例-真题37到39

环评考试 3.92k

37.某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总投资1亿元,其中污水管道工程5千万元,工程占地面积3公顷,全部为农田,拆迁量少,日处理3万吨污水,处理程度二级,采用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附近内河,该水体控制目标为Ⅲ类。处理后污泥可直接运往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或焚烧发电厂统一处理。

当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4℃,绝对最高气温36.8℃,绝对最低气温-8.8℃。冬季主导风向NW,夏季主导风向SSE。

1.营运期主要有哪些污染源?

本工程的主要污染源是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排放水、脱水污泥、噪声、臭气和栅渣沉砂等固体废弃物。

(1)废水――废水主要是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职工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由于水量较小,对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影响不大。

(2)固体废弃物――包括脱水污泥,粗、细格栅产生的栅渣,沉砂池的排砂,沉淀池的浮渣以及职工生活垃圾。

(3)臭气――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有机高分子分解成低分子时,将产生CH、HS、NH、CO等废气,带来环境恶臭影响。恶臭的主要排放点为氧化沟、储泥池、污泥泵井,排放方式为无组织排放。臭气的主要成分为HS、NH,还有甲硫醇、甲基硫、甲基化二硫、乙醛等物质。夏季气温高,臭气强,冬季气温低,臭气弱。

(4)噪声――主要产生于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泵房、进水泵房、污泥泵井等位置,其中鼓风机房的噪声最大。

2.施工期有哪些污染源?

(1)废水――施工场地的雨污水、打桩泥浆水和场地积水是施工期主要的废水污染源。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也是施工期的重要污染源。

(2)废气――施工期的主要废气为扬尘和施工机械及汽车产生的废气。车辆排气中主要污染物是烟尘、CO、NO、碳氢化合物等。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为:①污水处理厂和各类道路以及管线的建设区内的植被遭受破坏,表层土壤裸露,产生扬尘;②搅拌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时产生砂、水泥等粉尘;③运送建筑材料的车辆沿途运输及装卸散落产生扬尘;④施工期建设区及运输道路车辆会大量增加,交通车辆排放尾气中要含有烟尘、CO、NO、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

(3)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拆迁及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弃土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于厂址的现状全部为农田,拆迁量很小,因此项目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小。另外施工人员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

(4)噪声――本工程建设期的噪声主要为各种施工机械以及汽车运输噪声,这些机械主要包括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钻井机、锥形反转、汽车运输等。

3.本项目有哪些事故风险?

(1)污水管网损坏――污水外溢直接污染内河及湖泊。在管道和集水井等设备或筑物中,因平日所储污水内含各种污染物,经微生物作用等因素产生HS等有毒有害气体,可能造成维修人员中毒。

(2)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可能由于机械或电力等故障原因,造成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污水未能达标或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内河,污染地表水环境。

(3)不可抗拒的外力影响――如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也将给污水处理工程造成破坏性损害,造成水污染事故。

4.简述施工期环境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①采石、取土对景观的破坏和水土流失;

②材料运输时扬尘和噪声对运输沿线环境的影响;

③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④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⑤征地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⑥管网铺设和泵站建设时对周围声学环境和交通造成影响等。

防治措施

(1)征地、拆迁和安置

本项目拆迁涉及人数很少,对拆迁的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

(2)空气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间需要做到文明施工。

②在天气干燥、有风等易产生扬尘的情况下,应对砂石临时堆存处采取洒水或覆盖堆场等抑尘措施,对运输碎料的汽车采取帆布覆盖车厢(保持车辆封闭式运输)和在非土质路面的运输路线上洒水的方法,同时尽量避免在起风的情况下装卸物料和拆迁房屋。

③在管网施工中遇到连续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要对弃土表面洒水,防止扬尘。

④施工单位要按计划及时对弃土进行处理,并在装运过程中不要超载,采取措施保证装土车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前将轮子上的泥土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防止沿程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单位门前道路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应及时清扫。

⑤在实施管网和泵站建设施工时,要将施工现场用彩钢瓦围好,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二次扬尘。

(3)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①要求施工单位在临时搭建的生活设施附近建设生物厌氧过滤池,使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进入生物厌氧过滤池处理(其中食堂污水应有隔油池进行预处理),使排放水质达到标准。

②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泥浆水,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建设沉淀池,沉淀后泥浆委托专门运输公司外运。

(4)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①污水厂施工场地较为空旷,施工期间如果有居民尚未搬迁,施工单位应在居民集中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屏障装置,以保证居民区声环境质量。

②对于管网和泵站施工时,为避免施工噪声扰民,同时又不至于影响交通,施工可以安排在白天中午车流量少的时候进行(避免夜间施工影响居民)。即使为赶工期非要安排夜间作业时,也不得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夜间作业。

(5)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对于建筑垃圾,应按当地有关部门规定统一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置。

(6)生态、景观影响及防治措施

①采石、取土后要将采石场或取土点进行绿化,美化景观。

②对于管网铺设和泵站建设过程中必须占用的绿地,要进行草皮或树木移植,不得随意损坏。

③污水处理厂建好后要及时按要求搞好绿化,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绿化指标,同时要配合相关部门将垃圾填埋场绿化。

(7)交通影响及防治措施

①施工前应当及时与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避免影响现有的交通设施。

②管网施工时应分段实施,避免因施工范围过大,施工时间过长而影响交通。

③对于交通繁忙的道路设计临时便道,同时设置必要交通警示标志和安排专人指挥交通,并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完成开挖、排管、回填工作,确保行车和行人的交通安全。

④材料运输应避免交通高峰,减轻城区车流压力

(8)水土流失分析

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都要进行清理整治,拆除临时建筑,打扫地面,重新疏松被碾压后变得密实的土壤,洼地要覆土填平,并及时进行绿化,把水土流失降至最低水平。

5.简述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1)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制订事故防范措施,控制污水排放量,避免污水的大量排放。当污水处理厂出现事故时,对河网会造成大面积的污染。

(2)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营运期的噪声主要来自于隔栅、泵房等,水池中污水流动也有噪声,但其对周围环境影响有限,仍可控制在功能区标准范围内。对于泵站、空压站的窗户采用双层隔声窗,门采用隔声门,泵站房体采用砖砌实心墙,从而使泵房达到良好的隔声效果;水泵的基础采用减振橡胶减振,进水管和出水管也采用减振橡胶管减振。

(3)固体废弃物影响及防治措施

污泥脱水和污泥堆放,对污水处理厂周围大气环境以及固体废弃物外运途中对沿途大气环境均有影响,主要表现为臭味影响,若存放时间增长,臭味影响更大。固体废弃物外运的影响主要是污泥散发的臭味、汽车尾气和扬尘对沿途空气环境产生影响。脱水污泥透水性差,遇水成浆状,容易流失,易产生渗沥液,尤其在受到雨水淋洗,污泥渗沥液及污泥随雨水流入地表水环境,容易造成污染。

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脱水后暂存于污泥堆棚;离心脱水时要选择好的絮凝剂品种及确定最佳投药量,同时控制好转速及转速差,从而降低处理后污泥的含水率;防止固废在装运过程中造成沿途散落,污染环境。

(4)恶臭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污水处理厂恶臭发生源主要是储泥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以及曝气池和格栅井处。污水处理厂臭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氨和甲硫醇,因此应当保证防护距离,尽量减少恶臭带来的影响。


38.某高速公路工程经过地区多数为山脉和盆地,全线推荐采用设计时速为100km/h。路基宽度26m。本项目需经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穿越村庄,占用农田等。具体工程指标和数量如下表所列。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填写下表。

2.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有(  ABCD  )。

A.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B.对地下水的影响  C.对居民用水的影响  D.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3.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  ABCD  )。

A.房屋拆迁影响居民生活,道路立交影响居民交通。

B.施工的爆破等可能对古文物、古迹产生一定影响

C.工程占地对农田,尤其是基本农田产生影响

D.公路线路跨越地区广泛,可能对不同地区的城市规划有一定影响

4.施工期和营运期可以采取哪些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

①在声环境敏感点设置施工防护距离,施工场地设在防护距离外,若在防护距离内有声环境敏感点,则必须采取隔声措施,使噪声降低至标准范围之内,方可允许施工。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时,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同时,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昼间,禁止夜间施工。

③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噪声加重。

④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施工机械操作工人及现场施工人员应控制工作时间,配备耳塞、耳机、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

⑤减少施工交通噪声。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限速通行,减少或杜绝鸣笛,合理安排运输路线。

⑥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振动噪声。

⑦如果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还会导致周边噪声超标,则可以给予受影响人群一定的经济补偿。

⑧对学校、医院敏感点,应与该单位协商作业时间,以不能影响学校上课、病员休息为主,学校考试期间不要作业等。

(2)营运期

①对于环境噪声预测结果超标的敏感点将采取防噪技术措施。

②对本工程高架桥路段,护栏采用实心墙护栏。

③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规则,在人口密度较大的村镇路段设置禁鸣标志,减少交通噪声扰民。

④加强拟建公路和连接线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

⑤经常养护路面,保证拟建公路的良好路况。

5.如何对农田进行保护?

(1)对于临时占地的农田

①尽量减少施工期临时占用耕地。

②待工程完成后,各种临时占用的耕地应尽快恢复,缩短占用时间。

③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尽量不占用农田。

(2)对于永久占地的农田

①路线布设尽量避让基本农田,避开高产良田和经济作物区。尽可能利用草地、丘岗地和旱地布线。

②在高产良田路段,路基采用收缩边坡,用挡土墙作路基护坡,减少路基占地。

③尽量利用草地和坡地设置养护工区、管理中心或结合弃土场设置。

④根据占补平衡原则,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耕地开垦费,委托地方补充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

6.取弃渣场植被恢复措施有哪些?

(1)取土过程中要妥善保存好表层土壤,以便施工结束后将表土回填复耕,减少植被恢复的时间。

(2)对平整后的土场四周进行分割打埂,以防止水土流失。

(3)将表土回填复耕,在靠近公路的农田地旁预留排水沟。

(4)弃渣堆置完成后,平整渣场顶面。可将渣场恢复或改造成林地,营造水土保持林。

(5)采取多种形式对渣场坡面、顶面造林绿化。


39.某化工企业的苯胺、硝基苯等产品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包括两部分:用石脑油和水蒸气反应制取氢气,用苯和浓硝酸反应制取硝基苯;以氢气和硝基苯为原料生产苯胺。

生产区域包括:有机罐区、无机罐区、泵房和变配电、机修间、化验室等。

辅助设施包括:固体物品仓库、循环水装置、废水处理、空压站、仪表空气、压缩空气、导热油锅炉房、冷冻站等。

工程附近有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区,位于本项目西北约1km处。东侧有居民区、学校和政府办公楼。本工程昼夜施工,工程安排合理。

1.营运期的大气污染源是什么?

本项目大气污染源包括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有组织排放源有两类,包括燃烧烟气和工艺废气。燃烧烟气来自导热油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工艺废气主要为各装置工艺尾气及真空系统排气。无组织排放主要来自贮罐和生产装置的泄漏。

2.营运期的废水污染源是什么?

本项目排放的废水包括生产废水、设备冷却水、地面冲洗水和生活污水。

3.对施工期固体废物如何处置?可以采取哪些管理措施?

(1)设置专用堆场和设施,分类存放,加强管理。

(2)渣土尽量在场内周转,就地用于绿化、道路等生态景观建设,必须外运的弃土以及建筑废料应运至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场;生活垃圾应及时交由环卫局统一清运处置。

(3)施工单位与接纳单位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确保运输过程中保持路面整洁,施工单位应有专人负责,对渣土垃圾的处置实施现场管理。

(4)在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单位应拆除各种临时施工设施,并负责将工地的剩余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理干净,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建设单位应负责督促施工单位的固体废物处置清理工作。

4.施工期污水控制措施有哪些?

(1)施工区应建有排水明沟和废水收集池,部分废水可回用。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应经简易化粪池预处理后,再排入污水处理厂。

(3)散料堆场四周用石块或水泥砌块围出高0.5m的防冲墙,防止散料被雨水冲刷流失等。

5.对于气态有机污染物,可以采用哪些治理方法?

采用的治理方法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燃烧法、燃烧法、冷凝法等。

6.本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有哪些?

(1)工程设计时落实可研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尤其注重对生产、储存、装卸涉及酸碱腐蚀性介质的区域的防腐蚀设计,对厂区的其他生产装置和设施,也应考虑腐蚀性环境的影响。

(2)设立消防水导流池,确保消防水得到全部储存和处理,禁止直接外排或溢流。

(3)加强运输安全管理。一是苯、环己胺的运输,采用安全性能优良的化学品专用运输车,容器必须密封,同时车上要配备必要的防毒器具和消防器材,预防事故发生;二是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人口稠密区及居民生活区,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留;同时对运输车的驾驶员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资格认证。

(4)确保危险品仓库安全。设计施工要符合安全要求,仓库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和防泄漏措施,防止引发火灾,防治环境污染,安装24小时监控系统,防止失窃,及时预防泄漏发生;苯、环己胺等危化品少量储存,并应远离火种、热源;加强工艺系统的自动控制、监测报警系统建设。必须经常检查安全消防设施的完好性,使其处于即用状态;

(5)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制订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落实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储运安全规定。加强个人劳动防护,进入生产区必须穿防护服装及戴防护手套。

(6)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加强操作人员上岗前的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7)建立健全环保及安全管理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监测厂内外空气及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


上一篇 环评工程师案例-真题34到36
下一篇 环评工程师案例-真题40到42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