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环评考试 正文

环评工程师方法-真题二

环评考试 4.82k

201.对生态完整性影响预测采用的技术方法为( A )。

A.图形叠置法    B.试验模拟    C.走访调查    D.定点观测

202.下列选项中,关于污染源调查中的点源调查说法错误的是( C )。

A.评价等级高而且现有污染源与建设项目距离较近时应详细调查

B.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评价等级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

C.如果排水口位于建设项目排水与受纳河流的混合过程段范围内,不需要详细调查

D.调查内容:污染源排放特点,污染源排放数据,用排水情况,废水、污水处理状况

203.二级处理过程可以去除大于(   B  )的BOD及悬浮固体物质。

A.80%    B.85%    C.90%    D.95%

204.某企业建一台20t/h蒸发量的燃煤蒸汽锅炉,最大耗煤量2000kg/h,引风机风量为30000m。/h,全年用煤量5000t,煤的含硫量1.5%,排入大气80%,SO的排放量标准900mg/m。。该企业达标排放脱硫效率应大于( B )。

A.52.6%    B.60.7%    C.43.8%    D.76%

20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将环境影响划分为(  A   )。

A.重大影响、轻度影响、影响很小三类      B.重大影响、轻度影响、轻微影响三类

C.重大影响、中度影响、影响很小三类      D.重大影响、中度影响、轻微影响三类

206.下列水体混合公式运用不正确的是( D )。

A.剪切离散    B.紊动扩散    C.分子扩散    D.横向混合系数

207.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热力因子是(  B  )。

A.温度层结和湍流     B.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C.风和湍流    D.风和大气稳定度

208.一均匀稳态河段,河宽B=100m,平均水深H=2m,流速u=0.5m/s,平均底坡卢0.0005。一个拟建项目以岸边和河中心两种方案排放污水的完全混合距离分别是(A )。

A.26374.7m,6593.7m    B.6593.7m,26374.7m

C.7903.6m,17394.7m    D.17394.7m,7903.6m

209.某企业年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9000t,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2000t,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为500t,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为100t,某污染物的排放量为5000t,则进入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 B )t。

A.1000    B.1400    C.6400    D.5400

210.下列关于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技术要求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24h连续交通噪声测量,每小时测量一次,每次测量不少于20min,连续测2天

B.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衰减测量,连续测量2天,每天测量4次

C.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衰减测量,昼、夜间各测两次,分别在车流量最小时段和高峰时段

D.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m范围内选取至少5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分别设点监测

21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  )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  B  )。

A.上风向2~50m下向2~50m        B.下风向2~50m上风向2~50m

C.上风向10~50m下风向10~50m    D.下风向10~50m上风向10~50m

212.大气环境影响监测时,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  )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  D )个监测点。

A.5年2~5    B.5年2~4    C.3年2~5    D.3年2~4

213.下列几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BOD负荷最小的是(  B )。

A.改进曝气法    B.延时曝气法    C.传统负荷法    D.高负荷法

214.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在计算(  A )时,可不考虑S02的转化。

A.1h平均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月平均浓度    D.年平均浓度

215.按大气污染物产生的来源,可以将大气污染源分为( D )。

A.固定源和流动源    B.点源和面源    C.连续源和瞬时源    D.自然污染源与人为污染源

216.费用效益分析法中的经济净现值,是反映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做贡献的( A )指标。

A.绝对量    B.相对量    C.社会    D.经济

2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列出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式,其中推荐模式原则上采取( D )形式发布。

A.通知    B.公告    C.报纸    D.互联网

218.下列几种厌氧消化工艺中,工艺上与好氧的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相类似的是( A  )。

A.厌氧接触法    B.厌氧流化床法    C.普通厌氧消化法    D.上流式厌氧污泥法

219.各单项工作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 B )个工作等级。

A.2    B.3    C.4    D.5

220.恢复或重置费用法、人力资本法、生产力损失法、影子工程法的共同特点是( C  )。

A.基于支付意愿衡量的评估方法             B.基于对环境价值的正确度量

C.基于费用或价格的评估方法               D.基于对环境污染造成损失的价值的评价

221.国家环保总局推出的石油炼制、炼焦、制革等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分为( D  )级。

A.6    B.5    C.4    D.3

222.用经验排污系数法进行工程分析,属于( C )。

A.数学模式法    B.物料衡算法    C.类比法    D.资料复用法

22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是指( D )。

A.环境现状分析过程中的工作深度          B.环境预测过程中的工作深度

C.评价过程中各单项工作专题的工作深度    D.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工作专题的工作深度

224.下列关于生物膜法水处理工艺说法错误的是(   A  )。

A.生物转盘处理工艺不能达到二级处理水质,若设置多组转盘可以改善处理效果

B.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就是使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利用膜内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使废水得到净化

C.生物膜法有滴滤池、塔滤池、接触氧化池及生物转盘等形式

D.好氧生物转盘系统大多由3~5级串联模式运行,在其后设沉淀池

解题思路: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能达到二级处理水质,若设置多组转盘可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225.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 C )的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A.5μm    B.10μm    C.15μm    D.20μm

226.下列公式中,水平衡关系方程是(D )。其中定义Q为取水量,A为物料带入水量,H为耗水量,P为排水量,L为漏水量。

A.Q-A=H+P+L    B.Q-A=H-P+L    C.Q+A=H-P+L    D.Q+A=H+P+L

2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的是(  B   )。

A.收集资料法    B.类比法    C.遥感法    D.现场调查法

228.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  B  )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

A.主要排放点源    B.主要集中式排放源    C.分散式排放源    D.各集中式排放源

229.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包括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  D )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措施。

A.100~200m区域内    B.特定区域内    C.尽可能大的区域    D.邻近区域

230.大气环境影响监测时,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C  )个。

A.15    B.10    C.6    D.4

231.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中,最关键的一步是(B )。

A.环境影响的筛选                  B.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

C.环境影响的量化                  D.将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2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耗水量的是(   D  )。

A.产品含水量    B.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    C.水处理用水量    D.地下水取水量

解题思路:耗水量指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包括:产品含水量、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洗涤用水量、锅炉运转消耗水量、水处理用水量、生活用水量。  

233.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五年内至少连续( C )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A.五年    B.四年    C.三年    D.二年

234.河流水质采样,不符合断面上的取样垂线确定原则的是(  C   )。

A.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B.大河、中河,河宽小于50m,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两条垂线

C.大河、中河,河宽小于80m,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两条垂线

D.特大河由于水面较宽,在取样断面上的取样垂线数应适当增加

235.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编制技术要求的叙述,有误的是( C )。

A.具体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取相应的验收调查方法

B.验收调查中关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生物多样性损失、生态格局破坏等

C.验收调查范围一般应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评价范围适度放大

D.验收调查因子原则上应根据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特点和项目的环境影响性质确定

23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高速公路噪声监测应选择车流量有代表性的路段,在距高速公路路肩(  B ),高度大于1.2m范围内布设24h连续测量点位。

A.50m    B.60m    C.70m    D.80m

237.一级沉淀池通常可去除总悬浮固体的(  B )。

A.40%~50%    B.50%~60%    C.60%~70%    D.70%~80%

238.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 D )年内的至少连续(  )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A.五、三    B.五、二    C.三、二    D.三、一

239.一般三级处理能够去除(   D  )的BOD、磷、悬浮固体和细菌。

A.90%    B.95%    C.98%    D.99%

240.通过分析和预测一个或多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项目可行性指标的变化幅度,判断该因素变化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程度,此种分析法是( A )。

A.敏感分析性    B.环境价值法    C.反向评估法    D.影子工程法

241.下列关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的一般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D )。

A.以城市规划为先,避免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影响

B.关注环境敏感人群的保护,体现"以人为本"

C.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控制环境噪声污染

D.以声音的三要素为出发点控制环境噪声的影响,以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受体保护两方面为主

242.当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 大于 )行业基准收益率时,表示该项目是可行的。

243.环境遥感的定义是(  C )。

A.用遥感技术对生产环境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总称

B.用遥感技术对人类生活进行研究的各种技术总称

C.用遥感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环境各要素的现状、动态变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各种技术和方法的总称

D.利用光学电子仪器从高空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技术

244.在一般的废水处理过程中,除磷脱氮主要在(  C )中完成。

A.一级处理    B.二级处理    C.三级处理    D.四级处理

245.所谓逆温是指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的现象。

246.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  D  )。

A.≥30m    B.≤30m    C.≥50m    D.≤50m

247.在森林开采过程中,环境危害方面的调查因子应选择(  B  )。

A."三废"排放    B.局地气候变化    C.土地资源退化    D.交通噪声污染

24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根据( A )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A.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    B.评价等级    

C.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    D.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249.森林具有平衡碳氧、涵养水源等功能,这是环境的( D )。

A.直接使用价值    B.非使用价值    C.存在价值    D.间接使用价值

250.通常所说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正确的一项是(  A   )。

A.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    B.可以替代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文件

C.对于建设项目,只需将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上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即可

D.主要针对环境影响登记表

251.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及步骤:        正确的顺序是(  B   )。

①针对多个小区或同一区域的多个发展方案对指标进行归一化;

②确定每一指标的具体数值;

③建立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④根据承载力大小来对区域生产活动进行布局或选择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发展方案作为优选方案;

⑤第j个小区的环境承载力大小用归一化后的矢量的模来表示: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②⑤④

252.通过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各种因素构建环境经济价值方程,得出环境经济价值的方法是( C )。

A.影子工程法    B.机会成本法    C.隐含价格法    D.防护费用法

253.( C )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水的水质特征。

A.底质因子    B.常规水质因子    C.特殊水质因子    D.其他方面的因子

254.下列各项参数指标中,不属于财务分析敏感性指标的有(  A   )。

A.环境计划执行情况    B.生产成本    C.产品价格    D.税费豁免

255.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假如一片森林涵养水源量是300万立方米,在当地建造一个300万立方米库容的水库的费用是400万元,那么,用这400万元的建库费用,来表示这片森林的涵养水源的生态价值,此种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方法是(  C  )。

A.隐含价格法    B.恢复或重置费用法    C.影子工程法    D.生产力损失法

256.在风玫瑰图中出现C=34%,其表达的意思是( B )。

A.主导风频率为34%    B.静风频率为34%    C.小风频率为34%    D.静风联合频率为34%

257.下列不属于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的是(  C  )。

A.利用天然地形或建筑物(非敏感的)起到屏障遮挡作用

B.在声源和敏感目标间增设吸声、隔声、消声措施

C.在生产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中保持设备良好运转状态,不增加不正常运行噪声

D.合理安排建筑物功能和建筑物平面布局,使敏感建筑物远离噪声源,实现"闹静分开"

258.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  D  )以上。

A.1年    B.6个月    C.3个月    D.2个月

259.污染系数是指(  B  )。

A.风向频率与该风向最大风速的比值    B.风向频率与该风向平均风速的比值

C.联合频率与该风向最大风速的比值    D.联合频率与该风向平均风速的比值

260.对于UASB,其典型的设计负荷是(4~15 )kgCOD/(m•d)

261.下列关于费用效益分析中,判断项目可行性时所用判定指标的说法有误的是(  D   )。

A.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做贡献的绝对量指标

B.当经济净现值大于零时,表示该项目的建设能为社会做出净贡献,是可行的

C.经济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做贡献的相对量指标

D.当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时,表明该项目是不可行的

262.一、二级评价应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模式清单中的(  D  ),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

A.定量预测模式    B.定性预测模式    C.估算模式    D.进一步预测模式

263.一级沉淀池通常可去除(   D  )的可沉降颗粒物。

A.60%~65%    B.70%~75%    C.80%~85%    D.90%~95%

264.下列选项中,环境影响识别的任务是(   B  )。

A.预测不利的环境影响,采取各种减缓措施

B.系统地检查各种"活动"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

C.区分、筛选出显著的、可能影响项目决策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或问题)

D.根据拟建项目的特征和拟选厂址周围的环境状况预测环境变化

265.振动监测工作中一般采用的监测因子是(  D   )。

A.水平振动级HL    B.等效A振动级AL    C.等效振动级EL    D.垂直振动级VL

266.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   D  )以上。

A.1年    B.6个月    C.3个月    D.2个月

267.水环境评价方法中,一般水质因子的计算公式是(  )。

268.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  30%   ),否则可称该区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

269.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是(  C  )。

A.温度层结和湍流    B.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C.风和湍流    D.风和大气稳定度

270.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风向角范围一般为(  A   )的夹角。

A.22.5°~45°    B.22.5°~60°    C.30°~45°    D.30°~60°

27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技术原则的是(  D   )。

A.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    B.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

C.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    D.符合当地的环境条件

272.下列属于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目的的选项是(  C  )。

A.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环境噪声现状情况           B.为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C.评级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噪声级

D.掌握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噪声敏感目标和人口分布情况

273.某工厂位于平原地区,烟囱的有效源高为80m,NO排放量为90kg/h,烟气脱氮效率为75%,在其SW方向1200m处有一风景名胜区。中性条件下,当吹NE风时,烟囱出口处风速为6.0m/s,距源1200m处0.5h取样时间σ=140,σ=85。某工厂排放N0。在风景名胜区的浓度贡献值是(B )mg/m。

A.0.054    B.0.018    C.0.039    D.0.117

274.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施分类管理,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编制(  A  )。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登记书

275.在(  A  )以上坡地整地造林、抚育幼林、垦覆油茶与油桐等经济林木,都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A.5°    B.25°    C.40°    D.60°

276.对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或建有调节池的建设项目,其污水为稳定排放的,可采瞬时样,但不得少于(   B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277.对于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清算新老污染源"三本账",其中正确的关系是(  C   )。

A.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B.技改扩建后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前排放量

C.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D.技改扩建后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前排放量

278.对于产生噪声较大的厂房可从维护结构,如强体、门窗设计上使用隔声效果好的建筑材料等措施,降低车间厂房内的噪声对外部的影响。一般材料隔声效果可以达到(15~40dB  )。

279.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布置时应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  B  )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

A.10m    B.20m    C.30m    D.40m

2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化学沉淀处理是向废水中投加某些化学药剂(沉淀剂),使其与废水中溶解态的污染物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固体生成物,然后进行固废分离,除去水中污染物

B.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某些非重金属可采用化学沉淀处理过程去除,碱土金属不可以采用化学沉淀处理过程去除

C.浮选法主要用于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浮油或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悬浮颗粒

D.浮选过程包括气泡产生、气泡与颗粒附着以及上浮分离等连续过程

解题思路: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碱土金属(如钙、镁)、某些非重金属均可采用化学沉淀过程去除。

281.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中,对于三级评价,应调查分析(  A   )。

A.项目污染源                               B.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C.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

D.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解题思路: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ABCD四项,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282.径流模数的计算公式是( M=1000Q/F )。

283.模拟法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③②①⑤④⑥ )。

①根据开发区发展规划和布局,利用工程分析、类比等方法预测污染源的分布、源强和排放方式,并分别处理为点源、面源、线源和体源;

②掌握开发区的空气质量现状,确定污染物控制浓度;

③对开发区进行网格化处理,并按环境功能分区确定每个网格的环境质量保护目标;

④如果影响值超过控制浓度,提出布局、产业结构或污染源控制调整方案,然后重新开始计算;

⑤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空气质量模型或经过验证适用于本开发区的其他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所有预测污染源达标排放的情况下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⑥加和满足控制浓度的所有污染源的排放量,其和可视为开发区的环境容量。

28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包括:其中二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包括(  ①②③④ )。

①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②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③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④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⑤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285.无组织排放是针对有组织排放而言的,主要针对(废气)。

286.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  三年  )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28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估算模式利用预设的气象条件进行计算,通常其计算结果(大于)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式的计算浓度值。

288.已知某居民点环境空气中NO的日平均浓度为0.12mg/m,若根据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评价(二级标准),则可判断该点环境空气(超标)。

289.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于评价监测结果,大气综合排放标准的值是按污染物的(最高排放浓度)来评价的。

290.一般情况,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比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排烟脱氮处理成本(低)。

291.生命周期评价主要是一个产品系统生命周期中的( D )对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A.生产工艺、产品包装和销售过程      B.销售、使用和报废后处理与处置

C.原材料的堆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以及产品生产的过程

D.原材料的采掘、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的销售和报废后的处理与处置

292.好氧堆肥堆温较高,一般在( D )℃。

A.25~35    B.35~45    C.35~55    D.55~65

293.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用于评价航空噪声,其计算公式为(     )。

294.在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时,应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B )为半径的圆或(  )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A.DD    B.D2D    C.2DD    D.2D2D

295.为了达到更好的烟(粉)尘的治理效果,采用燃烧技术时,在燃烧过程中供给的空气量要( B ),使燃料完全燃烧。

A.更多    B.一般    C.更少    D.没有数量关系

296.常用的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的方法中,一般选取的指标与承载力的大小成( A )关系。

A.正比    B.反比    C.指数    D.没有关系

297.不属于生态敏感保护目标识别指标的是(  D   )。

A.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        B.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

C.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      D.具有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意义的保护目标

298.下列对于费用效益分析的相关表述,有误的是( C )。

A.费用效益分析是对可研报告中的项目财务分析的扩展和补充

B.费用效益分析是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评价项目、规划、政策的可行性

C.费用效益分析是从环保的角度,评价项目、规划或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净贡献

D.费用效益分析又称国民经济分析、经济分析,是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中使用的一个重要的经济评价方法

299.pH值的评价方法中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300.某企业年排废水600万吨,废水中氨氮浓度为20mg/L,排入Ⅲ类水体,拟采用废水处理方法氨氮去除率70%,Ⅲ类水体氨氮浓度的排放标准15mg/L。该企业废水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C )t/a。

A.120    B.90    C.36    D.12

301.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的重点在于(  C   )。

A.采用的评价标准                                   B.评价任务的编制依据

C.在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前,体现环评的预防功能       D.拟建项目地区的环境现状

302.关于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不正确的是( A )。

A.调查范围应小于评价区域         B.应先收集现有资料,经过认真分析筛选后择取可用部分

C.若引用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试

D.对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若遇有重要的污染源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放大

303.下列关于除磷说法错误的是(  B  )。

A.化学沉淀法通常是加入铝盐或铁盐及石灰

B.废水中磷一般具有正磷酸盐、偏磷酸盐和有机磷三种存在形式

C.由于大部分磷都溶于污水中,传统的一、二级污水处理仅能去除少量的磷

D.A/O工艺过程、A/O工艺过程、活性污泥生物一化学沉淀过程、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等都可以用于除磷

30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非稳定废水连续排放源,采用等时采样方法测试,每个周期依据实际排放情况,按每(  C  )采样和测试一次。

A.1~2h   B.1~3h    C.2~4h    D.3~4h

305.超标倍数的统计计算公式是(  )。实际指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方法26.

溶解氧和PH值超标倍数计算公式  网上提供

S=|DOf-DOj|/(DOf-DOs)       用于溶解氧高于指标,DOf——饱和溶解氧量,DOj——测量值,DOs——标准值

S=10-9*(DOj/DOs)             用于低于标准,符号含义一样

ph的

:S=(7-pHj)/(7-pHs) pHj≤7时,pHj——测量值,pHs标准值

S=(pHj-7)/(pHs-7) pHj>7时

306.国家禁止在坡度( D  )的陡坡开垦种植农作物。

A.10°以上    B.15°以上    C.20°以上    D.25°以上   

30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敏感保护目标识别指标的是( C )。

A.具有关学意义的保护目标    B.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

C.具有生态意义的保护目标    D.具有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意义的保护目标

308.指标评价法作为清洁生产评价的方法之一,如果没有标准可参考,可与国内外( B )清洁生产指标作比较。

A.同类产品    B.同类装置    C.相同产品    D.以上都不是

30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废水产生指标的是(   D  )。

A.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    B.单位产品COD排放量

C.污水回用率        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解题思路:废水产生指标包括三项: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COD排放量、污水回用率。

310.工程分析方法中,类比法是指(  D   )。

A.将已建工程项目的资料作为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内容  B.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C.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和生产管理以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对已建项目进行必要的修正

D.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

311.某企业年烧柴油200t,重油300t,柴油燃烧排放系数1.2×10m(标)/t,重油燃烧排放系数1.5×10m(标)/t,则废气年排放量为(  A )×10m。

A.690    B.660    C.6600    D.6900

312.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以保护(  A )为核心,保护生物的生境。

A.生物的多样性    B.物种    C.群落     D.生态系统

313.关于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目的:掌握评价范围内水体污染源、水文、水质和水体功能利用等方面的环境背景情况,为地表水环境现状和预测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B.工作范围: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调查以及必要的环境监测

C.调查范围: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较显著的地表水区域

D.现状调查包括的两方面为: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

314.风廓线是指(  B )。

A.风速随时间的变化     B.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C.风速随温度的变化     D.风速随湿度的变化

315.在水质预测中使用的时间尺度,按逐渐增加水质模型复杂性的顺序为(  A   )。

A.稳态、准稳态、动态    B.动态、稳态、准稳态

C.动态、准稳态、稳态    D.稳态、动态、准稳态

316.一级沉淀池通常可去除BOD的(  C )。

A.5%~15%    B.15%~25%    C.25%~35%    D.35%~45%

317.SO2转化的半衰期可取(  4h )。

318.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为( C  )。

A.清洁的分析方法      B.清洁的环境、清洁的产品、清洁的消费

C.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D.清洁的厂区、清洁的设备

319.恢复或重置费用法、人力资本法、生产力损失法、影子工程法的共同特点是(  C )。

A.基于支付意愿衡量的评估方法    B.基于标准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C.基于费用或价格的评估方法     D.基于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

320.将各项清洁生产指标逐项制定分值标准,再由专家按百分制打分,然后乘以各自权重值得总分,然后再按清洁生产等级分制对比分析项目清洁生产水平。此法是(  D )。

A.质量指标法    B.指标对比法    C.类比法    D.分值评定法

321.关于河流水质采样取样方式,错误的是(  A )。

A.三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B.三级评价:原则上只取断面混合水样

C.二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他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即将断面上各处所取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

D.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322.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每日(     )的距地面(   C  )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2次   1500m   B.2次   800m    C.1次   1500m    D.1次   800m

323.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中,对于三级评价,应调查分析(  A )。

A.项目污染源    B.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C.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

D.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324.(  C )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325.物料衡算法能进行工程分析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326.河流耗氧系数K的单独估算方法常用( A )。

A.公式计算和经验估值   B.室内模拟实验测定   C.现场实测   D.水质数学模型测定

327.当一个新建项目全部指标的清洁生产水平达到(三级)水平时,尚需做出比较大的调整和改进。

328.下列不属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是(  D  )。

A.生态学评价指标与基准        B.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和基准

C.以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   D.正确处理依法评价影响和科学评价影响的问题

329.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严重关注的生态问题是(  B  )。

A.生态功能改变    B.视觉景观重建    C.水土流失危害    D.土地资源占用

330.费用效益分析法中的经济净现值,是用( D )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收益折算到建设起点的现值之和。

A.金融贴现率    B.银行贴现率    C.环境贴现率    D.社会贴现率

331.下列关于常用三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第Ⅰ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对非市场物品的价值评估

B.第Ⅱ组方法包含有医疗费用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等六种方法

C.第Ⅱ组方法理论评估出的是以支付意愿衡量的环境价值

D.第Ⅲ组方法包含有反向评估法和影子工程法

332.下列有关环境经济评价中环境价值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价值=支付意愿-价格×消费量-消费者剩余

B.无论是实用价值还是非实用价值,其恰当量度都是人们的最大支付意愿(WTP)

C.环境的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被生产者或消费者使用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

D.环境的非使用价值是指人们虽然不使用某环境物品,但该物品仍具有的价值

333.以下大气污染源中属于点源的是(  A )。

A.集气筒    B.道路机动车排放源    C.垃圾填埋场扬尘    D.焦炉炉体

334.影响地面水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按排放方式可分为(  A )。

A.点源和面源      B.集中排放和分散排放

C.直接进入和间接进入  D.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

335.线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量公式为(  L(r)=L(r)-10lg(r/r)  )。

336.各单项工作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  3  )个工作等级。

337.大气环境影响监测时,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6 )个。

33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非稳定废水连续排放源,一般应采用加密的等时间采样和测试方法,一般以每日开工时间或24h为周期,不少于(  3个 )周期。

339.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用于评价航空噪声,其计算公式为(  )。

340.下列不属于法规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是(  A )。

A.学校、医院和人口密集的居民社区      B.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

C.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D.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341.对连续点源扩散、各种尺度的湍流同时参与扩散过程,扩散速度和范围以峰值浓度轴线为坐标轴,通常用(  D )进行计算。

A.赫一帕斯奎尔模式    B.烟团模式    C.萨顿模式    D.高斯烟羽模式

342.对于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大于(  A )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50km    B.100km    C.150km    D.200km

343.下列几种活性污泥法中,具有污泥膨胀引起的污泥流失、硝化问题导致pH值降低以及出水悬浮物增高缺点的是(   C  )。

A.氧化沟    B.传统活性污泥法    C.延时曝气法    D.完全混合法

34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高速公路噪声监测应在公路垂直方向,距路肩(  C )设点进行噪声衰减测量。

A.10m、20m、40m、80m、160m    B.15m、30m、60m、120m、150m

C.20m、40m、60m、80m、120m    D.30m、60m、90m、120m、'180m

345.通过全场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此法为(  C )。

A.现场实测法    B.类比法    C.物料衡算法    D.模拟法

346.某企业年新鲜工业用水0.9万吨,无监测排水流量,排污系数取0.7,废水处理设施进COD浓度为500mg/L,排放COD浓度为100mg/L。该企业去除COD(  2520 )kg。

347.当进行农业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调查的内容包括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值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若建设项目需进行土壤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则应附(  C )。

A.农业区划图    B.土壤粒径分布图    C.土地利用图    D.水土流失图

348.采用石灰石、生石灰或消石灰的乳浊液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SO2的方法称为(  D )。

A.氨法    B.回收石膏法    C.磷铵肥法    D.钙法

349.一级沉淀池通常可去除可沉降颗粒物的(  D )。

A.60%~65%    B.70%~75%    C.80%~85%    D.90%~95%

350.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振动监测点应置于建筑物室外(  A )以内振动敏感处。

A.0.5m    B.1m    C.2m    D.1.5m

35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内容范围的是(   D  )。

A.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B.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与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C.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D.分析与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包括:①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②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与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③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352.在固体废物监测分析过程中,实验室样品分析时应加测不少于(  B  )的平行样。

A.5%    B.10%    C.15%    D.20%

353.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有关叙述,有误的是(  A )。

A.监测数据要经过二级审核    B.所用监测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

C.水质监测的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

D.参加竣工验收监测采样和测试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35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布置时应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  C   )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A.10~15m    B.10~20m    C.15~20m    D.15~30m

355.水环境影响评价水质参数计算公式是指(  D )。

A.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    B.含水污染物的废水排放总量

C.河流中游来水流量            D.河流上游来水流量

356.用于计算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公式是(  W=PC/1000   )。

357.下列关于工程分析的方法不正确的是(资料复用法常用于评价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

358.下列选项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正确的是(  B )。

A.可以替代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文件    B.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

C.对于建设项目,只需将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上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即可

D.主要针对环境影响登记表

359.环境风险预案分级响应条件包括预定预案的(  B )。

A.级别和类别    B.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    C.分级和分类响应程序    D.类别及分类响应程序

360.不属于二氧化硫控制方法的是(  B  )。

A.采用低硫燃料和清洁能源替代

B.在锅炉流化燃烧过程中向炉内喷入纯碱粉末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以达到脱硫效果

C.燃烧烟气进行脱硫    D.燃料脱硫

解题思路:在锅炉流化燃烧过程中向炉内喷入的是石灰石,而不是纯碱粉末。

361.在潮汐河口和海湾中,最重要的质量输移机理是(  A   )。

A.水平面的输移    B.垂向输移    C.潮汐输移    D.扩散

362.关于大气污染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按污染物的排放形式可分为连续源、瞬时源、间歇源

B.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

C.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25cm高度以下排气筒的排放,均属无组织排放

D.按污染源的几何高度可分为电源、面源和线源

363.混合系数的经验公式单独估算法是(  C )

A.实验室测定法    B.Kol法    C.泰勒(Taylor)法    D.丘吉尔经验式

364.按处理程度,废水处理技术可分为(  三级   )级处理。

365.计算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的公式为(     )。

366.预测和评价填埋场恶臭气体通常选择的预测评价因子是(   H2S、NH3  )。

36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高速公路噪声监测应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m范围内选取至少(  5个 )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分别设点进行监测。

368.关于河流水质采样,下列选项不属于垂线上取样点原则的是(  C )。

A.评价三级小河时,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

B.水深1~5m,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

C.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5m

D.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在水面下0.5m处及距河底0.5m处,各取一个样

36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在生物处理前设初沉池,可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保证生物处理设施功能的发挥

B.在生物处理设备后设沉淀池,可分离生物污泥,使处理水得到澄清

C.碱性废水的投药中和主要是采用工业硫酸

D.中和主要是指对酸、碱废水的处理,废酸碱水的互相中和,在中和后不平衡时,考虑采用药剂中和

解题思路:碱性废水的投药中和主要是采用工业盐酸,使用工业盐酸的优点是反应产物的溶解度大,泥渣量小,但出水溶解固体浓度高。

370.下列关于费用效益分析的内容、具体步骤等方面的叙述,表述不正确的有(  B )。

A.费用分析中所使用的价格是反映整个社会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的均衡价格

B.费用效益分析中,补贴和税收被列入企业的收支项目中

C.费用效益分析的第一步是基于财务分析中的现金流量表(财务现金流量表),编制用于费用效益分析的现金流量表(经济现金流量表)

D.费用效益分析的第二步是计算项目的可行性指标

371.公式是下列(  C )水体的方程式。

A.人工水库    B.感潮河流    C.非感潮,恒定均匀河流    D.非感潮,非恒定均匀河流

37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验收水质监测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  10% )的平行样。

373.污染源分析过程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一般按人均用水量乘以用水人数的(  80% )计算。

374.费用效益分析法中的经济净现值是用社会贴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 D )折算到建设起点的现值之和。

375.通常水土流失方程式A=R•K•L•S•C•P中,P表示(  D )。

A.单位面积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

B.土壤可蚀性因子,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及渗透性确定

C.植被和经营管理因子,与植被覆盖度和耕作期相关

D.水土保持措施因子,主要有农业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376.理论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步骤是(  B )。

A.筛选环境影响→量化环境影响→将货币化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经济分析→评估环境影响货币化价值

B.筛选环境影响→量化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C.量化环境影响→筛选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货币化价值→将货币化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经济分析

D.筛选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货币化价值→量化环境影响→将货币化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经济分析

377.对于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清算新老污染源"三本账",其中正确的是(  B )。

A.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B.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C.技改扩建后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D.技改扩建后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378.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对于一般燃烧设备,在计算年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NO=( 0.75  )。

379.污泥处理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浓缩→稳定→调节→脱水→压缩 )。

380.下列扩散参数的计算公式中针对面源扩散模式的是(  )。

381.用于预测建筑垃圾产生量的公式是(  J=QD/1000   )。

382.噪声监测分析过程中,声级计在测试前后应用标准发声源进行校准,测量前后仪器的灵敏度相差不大于(   0.5  )dB,否则测试数据无效。

383.下列几种活性污泥法中,具有污泥膨胀引起的污泥流失、硝化问题导致pH值降低以及出水悬浮物增高缺点的是(  C )。

A.氧化沟    B.完全混合法    C.延时曝气法    D.传统活性污泥法

38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水用量指标的是(   D  )。

A.单位产品新水用量      B.单位产品循环用水量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D.间接冷却水循环用水量

解题思路:新水用量指标共包括六项:单位产品新水用量、单位产品循环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工艺水回用率和万元产值取水量。

385.对于大气污染一级评价项目,小时浓度应至少获取当地( 8 )小时浓度值。

38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验收检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 75% )以上的情况下进行。

38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噪声监测因子是(  D )。

A.A声级    B.总声级    C.倍频带声压级    D.等效连续A声级

388.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施分类管理,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很小影响的,应编制(  C )。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登记书

389.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区周围工矿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等应设置(  D )。

A.环境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    B.卫生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

C.空间防护距离              D.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

390.大气环境影响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7 )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391.工程分析时使用的资料复用法,只能在评价等级为(  较低 )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392.对湖泊、水库来说,表层溶解氧和水温每隔(  6h )取样一次。

393.以下属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选择调查项目的是(  D )。

A.低云量    B.干球温度    C.风向    D.降水类型

39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对建设项目实施(  分类 )管理。

395.河流横向混合系数常用的经验公式估算法是(  A )。

A.泰勒(Taylor)法    B.费希尔(Fischer)    C.迪斯逊(Diachishon)法    D.鲍登(Bowden)法

396.振动监测技术要求中,监测点位应置于建筑物室外(  0.5   )m以内振动敏感处。

397.废气监测技术中要求,对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环境保护设施,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监测,随机抽测设施比例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的(  50%  )。

398.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中,最关键的一步是(  C   )。

A.环境影响的筛选         B.环境影响的量化

C.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     D.将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399.公式法计算噪声级的相加步骤正确的是(     )。

400.室内吊扇工作时,测得噪声声压ρ=0.002Pa;电冰箱单独开动时声压级是46dB,两者同时开动时的合成声压级是(  47 )dB。

解析:吊扇单独工作时声压级为L1=20lg(0.002/(2×10-5))=40dB;电冰箱声压级为L2=46 dB,则根据合成声压级计算公式,声压级为47分贝。


上一篇 环评工程师方法-真题三
下一篇 环评工程师方法-真题一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