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地球上的水蒸发为水气,经上升、输送、冷却、凝结,在适当条件下降落到地面,这种不断的反复过程称为水循环
B.在海洋和陆地之间进行的,称为小循环;在海洋或陆地内部进行的,称为大循环
C.河川径流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两部分
D.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解题思路:在海洋和陆地之间进行的,称为大循环;在海洋或陆地内部进行的,称为小循环。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工程分析中常用物料衡算的是( D )。
A.总物料衡算 B.有毒有害物料衡算 C.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D.水衡算
解题思路:工程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3.下列几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BOD负荷最小的是( D )。
A.传统负荷法 B.改进曝气法 C.高负荷法 D.延时曝气法
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在计算机动车排放NO和NO比例时,可以假定NO/NO=( D )。
A.1 B.0.9 C.0.75 D.根据不同车型的实际情况而定
5.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一些具体要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对项目所排污染物,国家已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执行行业标准
B.对建设项目中既是环保设备又是生产环节的装置,不可以工程设计指标作为环保设施的设计指标
C.工作中应落实"以新带老",改进落后工艺和治理老污染源的政策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所执行的环境标准,应以环评阶段执行的标准为验收标准,同时按现行标准进行校核
解题思路:B项此时可以根据工程设计指标作为环保设施的设计指标。
6.采取了减缓措施后,环境影响的表述为( C )。
A.[拟建项目]+[环境]→{变化的环境} B.[拟建项目]]+[活动]→{变化的环境}
C.(活动)(要素)→(影响)→(预测和评价)→减缓措施→(剩余影响)。
D.(活动)(要素)→(预测和评价)→减缓措施→(剩余影响)
7.下列公式中,用于计算恒定均匀流的是( )。
8.下列选项中关于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不正确的是( C )。
A.预测点的数量应大于现状监测点的数量 B.预测点的位置应覆盖现状监测点
C.预测范围应大于或等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D.预测点根据工程和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要求设定
9.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植被、地形地貌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以及由于( D )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
A.生物种群 B.生态系统 C.生态平衡 D.生态因子
10.在标准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中,( C )方法在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中最常用而且最经济。
A.影子工程 B.反向评估法 C.成果参照法 D.防护费用法
11.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项目监测时,( B )。
A.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 B.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
C.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D.可不作监测
12.下列定义中错误的是( D )。
A.生态环境影响定义:生态系统受到外来作用时所发生的响应与变化
B.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科学地分析与预估生态受到外来作用时所发生的响应与变化的趋势
C.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影响预测的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人为地判别可否接受的过程
D.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现状影响的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人为地判别可否接受的过程
13.好氧堆肥是在通风条件下,有游离氧存在时进行的分解发酵过程,堆肥堆温较高,一般在( D )℃。
A.25~35 B.35~45 C.45~55 D.55~65
1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固体废物监测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 B )的质控样品分析。
A.5% B.10% C.15% D.20%
15.拟建项目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 A )。
A.[拟建项目]+[环境]→{变化的环境) B.[拟建项目]+[活动]→{变化的环境}
C.[拟建项目]+[环境]→{活动} D.[拟建项目]+[要素]→{变化的环境}
16.关于河道水流形态的基本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河网地处沿海地区,往往受到径流或潮流顶托的影响,流态复杂
B.河道断面为棱柱形且底坡均匀时,河道中的恒定流呈均匀流流态
C.河道形态变化不剧烈,河道中沿程的水流要素变化缓慢,称为渐变流
D.洪水季节或上游有电站的不恒定泄流或河道位于感潮段等,河道中水流处于恒定流流态
17.生态价值评价图法中,计算每个网格的生态价值指数的公式是( )。
18.一般情况下,"年轻"填埋场的渗滤液BOD/COD的比值( A )。
A.较高 B.中等 C.较低 D.没关系
19.在某城市建一座焚烧炉,其排气筒高32m,排气筒上出口内径为1m,实际排烟率为11.28m/s,排气筒出口处的烟气温度为177℃,当年气象台观测近年来该高度处的平均气温为10℃,地面平均风速为4m/s,气压为1006hPa,常年盛行稳定度为D级,则烟气的抬升高度是( A )m。
A.13.56 B.9.26 C.10.45 D.16.67
20.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 )。
A.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改变生物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划入"轻度影响"的项目
B.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划入"重大影响"的项目
C.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振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划入"轻度影响"的项目
D.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物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划入"影响很小"的项目
解题思路:C项属于影响很小的项目。
2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 C );监测点周围应有( C )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A.30° 180° B.45° 30° C.30° 270° D.45° 270°
22.生命周期评价主要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生命周期中的( C )对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A.销售、使用和报废后处理与处置 B.生产工艺、产品包装和销售过程
C.原材料的采掘、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的销售和报废后的处理与处置
D.原材料的堆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以及产品生产的过程
23.下列关于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技术要求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m范围内选取至少5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分别设点监测
B.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衰减测量,连续测量2d,每天测量4次
C.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衰减测量,昼、夜间各测两次,分别在车流量最小时段和高峰时段
D.24h连续交通噪声测量,每小时测量一次,每次测量不少于20min,连续测2d
解题思路:应分别在车流量平均时段和高峰时段进行测量。
2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于同一建设单位的不同污水排放口(A )。
A.可执行不同标准 B.不能执行不同标准 C.只能执行相同标准 D.应执行行业排放标准
25.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监测点位的安排中,监测点选在户外平坦开阔的地方,传声器高于( )m,离开其他反射壁面( A )m以上。
A.1.2、1.0 B.1.2、1.2 C.1.2、1.5 D.1.5、1.5
26.在分析依托设施的可行性时,如废水经简单处理后排人区域废水处理厂,需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是否与项目( B )相符,是否还有足够处理能力等。
A.规模 B.水质特征 C.水文特征 D.工艺
27.现场调查法的优点是( B )。
A.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B.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
C.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特点 D.应用范围广、收效大
28.下列对于费用效益分析的相关表述,有误的是( B )。
A.费用效益分析又称国民经济分析、经济分析,是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中使用的一个重要经济评价方法
B.费用效益分析是从环保的角度,评价项目、规划或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净贡献
C.费用效益分析是对可研报告中的项目财务分析的扩展和补充
D.费用效益分析是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评价项目、规划、政策的可行性
解题思路:费用效益分析是从全社会角度而非环保角度评价项目、规划或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净贡献。
29.下列各项参数指标中,不属于财务分析敏感指标的有( )
A.生产成本 B.税费豁免 C.环境计划执行情况 D.产品价格
30.一般消声器可以实现( B )的噪声量,若减少通风量还可能提高设计的消声效果。
A.5~12dB B.10~25dB C.50~70dB D.70~100dB
31.在对大气污染源进行排污概况的调查时,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 C )。
A.1~2 B.0~2 C.0~1 D.1~3
32.距污染源中心点( B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
A.2km B.5km C.10km D.15km
33.按照水力侵蚀的强度分级,强度侵蚀模数值是( C )。
A.1000~2500t:/(k㎡•a) B.2500~5000t/(k㎡•a)
C.5000~8000t/(k㎡•a) D.8000~15000t/(k㎡•a)
34.下列关于常用三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第Ⅰ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对非市场物品的价值评估
B.第Ⅱ组方法包含有医疗费用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等六种方法
C.第Ⅲ组方法包含有反向评估法和影子工程法
D.第Ⅱ组方法理论评估出的是以支付意愿衡量的环境价值
解题思路:B项中,第Ⅱ组方法不包括机会成本法;C项中,第Ⅲ组方法不包括影子工程法;D项中,理论上第Ⅱ组方法评估出的不是以支付意愿衡量的环境价值。
3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水用量指标的是( C )。
A.单位产品循环用水量 B.单位产品新水用水量
C.间接冷却水循环用水量 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36.下列方法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是( D )。
A.指数法 B.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C.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D.专业判断法
37.pH值的评价方法中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38.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00m。/h,COD200mg/L,石油类20mg/L,氰化物10mg/L,六价铬6mg/L。污水排人附近一条小河,河水流量为5000m/h,对应污染物的检测浓度分别为COD10mg/L,石油类0.4mg/L,氰化物0.1mg/L,六价铬0.03mg/L。则根据ISE计算结果,水质参数排序正确的是( C )。(注:河流执行Ⅳ类水体标准,COD20mg/L,石油类0.5mg/L,总氰化物0.2mg/L)
A.石油类>氰化物>COD>六价铬 B.六价铬>COD>石油类>氰化物
C.六价铬>石油类>氰化物>COD D.COD>氰化物>石油类>六价铬
3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海湾是海洋凸入陆地的那部分水域
B.根据海湾形状、湾口大小和深浅及通过湾口与外海的水交换能力可以把海湾分为闭塞型和开敞型两类
C.闭塞型海湾是指湾口的宽度和水深相对浅窄,水交换和水更新的能力差的海湾
D.湾口开阔、水深,形状呈喇叭形的海湾属于闭塞型两类
解题思路:湾口开阔、水深,形状呈喇叭形的海湾属于开敞型海湾。
40.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计算昼夜等效声级,需要将夜间等效声级加上( ) C再计算。
A.5dB B.8dB C.10dB D.15dB
41.一般三级处理能够去除( B )的含氮物质。
A.90% B.95% C.98% D.99%
42.样地调查收割法中样地面积的确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森林选用1000㎡ B.疏林选用800㎡ C.濯木林选用500㎡ D.草本群落选用100㎡
解题思路:样地调查收割法中确定样地面积时,森林选用1000㎡;疏林及灌木林选用500㎡;草本群落选用100㎡。
43.下列不属于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的是( D )。
A.合理安排建筑物功能和建筑物平面布局,使敏感建筑物远离噪声源,实现"闹静分开"
B.利用天然地形或建筑物(非敏感的)起到屏障遮挡作用
C.在声源和敏感目标间增设吸声、隔声、消声措施
D.在生产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中保持设备良好运转状态,不增加不正常运行噪声
解题思路:在生产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中保持设备良好运转状态,不增加不正常运行噪声属于从声源上降低噪声的方法。
44.潮汐河流中,最重要的输移是( C ),因此,可以用一维模型来描述质量的输移。
A.横向输移 B.纵向输移 C.水平输移 D.混合输移
45.中型湖泊取样点的布设,当平均水深不小于10m时,( D )。
A.水面下0.5m处设一个取样点
B.水面下0.5m和斜温层以下0.5m各设一个取样点
C.水面下0.5m处和距河底0.5m处各设一个取样点
D.水面下0.5m和斜温层以下距河底0.5m以上处各设一个取样点
46.在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时,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 D )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A.3~5 B.2~3 C.2~5 D.1~3
47.关于五级划分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
A.极端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严重而长期的损害或损失,其代替、恢复和重建非常困难和昂贵,并需很长的时间
B.非常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无法替代、恢复和重建的损失,这种损失是永久的、不可逆的
C.中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损害和破坏,其替代或恢复是可能的,但相当困难且可能要较高的代价,并需比较长的时间
D.轻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暂时性破坏或受干扰,环境的破坏或干扰能较快地自动恢复或再生,或者其替代与重建比较容易实现
解题思路:
极端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无法替代、恢复和重建的损失,这种损失是永久的、不可逆的。
非常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严重而长期的损害或损失,其代替、恢复和重建非常困难和昂贵,并需很长的时间。
中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损害和破坏,其替代或恢复是可能的,但相当困难且可能要较高的代价,并需比较长的时间。
轻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轻微损失或暂时性破坏,其再生、恢复与重建可以实现,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微弱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暂时性破坏或受干扰,环境的破坏或干扰能较快地自动恢复或再生,或者其替代与重建比较容易实现。
48.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对于一般的燃烧设备,在计算小时或日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NO=( B )。
A.1 B.0.9 C.0.75 D.0.5
49.下列关于工程分析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B.资料复用法常用于评价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
C.物料衡算法主要用于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D.工程分析的方法有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和资料复用法
5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预测模式中的AERMOD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 B )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A.≤25km B.≤50km C.≥25km D.≥50km
51.水平衡中,定义Q为取水量,A为物料带入水量,H为耗水量,P为排水量,L为漏水量,其水平衡关系方程式应为( B )。
A.Q-A=H+P+L B.Q+A=H+P+L C.Q+A=H-P-L D.Q+A=H-P+L
5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高速公路噪声监测应在声屏障保护的敏感建筑物外( A )处布设观测点位,进行声屏障的降噪效果测量。
A.1m B.1.5m C.2m D.3m
53.下列关于除磷说法错误的是( A )。
A.废水中磷一般具有正磷酸盐、偏磷酸盐和有机磷三种存在形式
B.化学沉淀法通常是加入铝盐或铁盐及石灰
C.A/O工艺过程、A/O工艺过程、活性污泥生物一化学沉淀过程、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等除磷
D.由于大部分磷都溶于污水中,传统的一、二级污水处理仅能去除少量的磷
解题思路:废水中磷一般具有三种存在形式:正磷酸盐、聚合磷酸盐和有机磷。
54.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只能使用( D )来评估。
A.机会成本法 B.成果参照法 C.影子工程法 D.调查评价法
5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工程分析工作内容的是( D )。
A.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分析 B.污染物分析 C.清洁生产分析 D.人员编制安排
解题思路:工程分析工作内容包括:工程概括、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污染物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分析、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56.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施分类管理,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编制( B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登记书
解题思路:重大环境影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轻度环境影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57.下列内容不属于噪声和放射性分析内容的是( D )。
A.源强 B.剂量 C.分布 D.成分
58.电厂检测烟气流量为200m/h(标态),烟尘进治理设施前浓度为1200mg/m,排放浓度为200mg/m,未监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年运转300天,每天20h;年用煤量为300t,煤含硫率为1.2%,无脱硫设施。该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是( A )g/s。
A.0.27 B.26.7 C.56.7 D.0.567
59.通过构建模拟市场来揭示人们对某种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从而评价环境价值的方法是( D )。
A.影子工程法 B.机会成本法 C.隐含价格法 D.调查评价法
60.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环境保护设施,废气无组织排放的监测随机抽测设施比例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的( B )。
A.40% B.50% C.60% D.70%
61.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不包括( B )。
A.水利 B.房地产 C.交通 D.油田
62.某电厂监测烟气流量为200m/h(标态),烟尘进治理设施前浓度为1200mg/m,排放浓度为200mg/m,未监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年运转300天,每天20h;年用煤量为300t,煤含硫率为1.2%,无脱硫设施。该电厂烟尘去除量是( A )。
A.1200 B.120 C.14400 D.1440
63.大型火力发电(热电)厂排气出口颗粒物每点采样时间不少于( B )。
A.2min B.3min C.5min D.6min
64.关于非点源调查,下列不正确的是( A )。
A.调查原则:一般采用实测的方法,不进行资料收集
B.调查内容:工业类非点源污染源、其他非点源污染源
C.污染源采样分析方法: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执行
D.污染源资料的分析整理:对收集到的和实测的污染源资料进行检查,找出相互矛盾和错误之处
解题思路:非点源调查基本上采用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
65.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一些具体要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工作中应落实"以新带老",改进落后工艺和治理老污染源的政策
B.对项目所排污染物,国家已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执行行业标准
C.对建设项目中既是环保设备又是生产环节的装置,不可以工程设计指标作为环保设施的设计指标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所执行的环境标准,应以环评阶段执行的标准为验收标准,同时按现行标准进行校核
66.验收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 C )以上情况下进行。
A.65% B.70% C.75% D.85%
67.监测固体废物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时,随机监测一次,每一类固体废物采样和分析样品数均不应少于( C )个。
A.4 B.5 C.6 D.7
68.关于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的核算和统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应按建设过程进行核算 B.应按运营过程进行核算 C.应按退役阶段进行核算
D.应按建设过程、运营过程两个时期进行详细核算和统计,部分项目还要对退役期进行核算
69.以下属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常规调查项目的是( B )。
A.湿球温度 B.时间 C.降水量 D.相对湿度
70.下列选项中,关于复杂地形风,概念不正确的是( A )。
A.山谷风可将夜间积累在地面的高浓度烟气导向高空,引起山谷熏烟污染
B.城市热岛环流可以将城市四周的冷空气向城区辐合补充
C.海陆风主要有两种类型:海陆风环流引起的污染;局地气团变性引起的污染
D.过山气流层的厚度及影响距离取决于地形和当时的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度
71.一家工业企业年耗新水量为300万吨,重复利用水量为150万吨,其中工艺水回用量80万吨,冷却水循环量为20万吨,污水回用量80万吨;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新水量45万吨,工艺水取水量120万吨。则该企业的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率为( D )。
A.13.3% B.6.7% C.31.3% D.30.8%
72.在定性分析事故风险源项时,首推( B )。
A.加权法 B.类比法 C.故障树分析法 D.因素图法
73.工程分析中一般将没有排气筒或者排气筒高度低于( C )m的排放源定为无组织排放。
A.10 B.5 C.15 D.20
74.无组织排放是针对有组织排放而言的,主要针对( A )。
A.废气 B.废水 C.废渣 D.粉尘
75.用Schollanyon模型计算填埋场产气速率的公式是( )。
76.某企业年新鲜工业用水0.9万吨,无监测排水流量,排污系数取0.7,废水处理设施进口COD浓度为500mg/L,排放COD浓度为100mg/L。该企业排放COD( C )kg。
A.900 B.630000 C.630 D.6300
77.曝气池的主要作用是( B )。
A.去除重金属 B.去除有机污染物 C.去除无机污染物 D.去除油类
78.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程序:①对评价重点进行景观阈值评价、美学评价、资源性评价;②确定视点;③进行敏感性识别;④景观保护措施研究和美学效果与技术经济评价;⑤景观美学影响评价。
正确的顺序是( B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⑤④ C.①③④②⑤ D.③①②④⑤
79.氨的汽提过程需要先将二级处理出水的pH值提高到( C )以上,使铵离子转化为氨,随后对出水进行激烈曝气,以汽提方式将氨从水中去除,再将pH值调到合适值。
A.9 B.10 C.11 D.12
80.关于河流水质采样取样方式,错误的是( D )。
A.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B.二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他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即将断面上各处所取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
C.三级评价:原则上只取断面混合水样
D.三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81.用复制具有相似环境功能的工程的费用来表示该环境的价值,此法在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中称( A )。
A.影子工程法 B.机会成本法 C.隐含价格法 D.反向评估法
82.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对于一般的燃烧设备,在计算小时或日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NO=( B )。
A.1 B.0.9 C.0.75 D.0.5
83.河口水质取样,在预测水温时,要测日平均水温,一般可采用每隔( C )测一次的方法求平均水温。
A.1~2h B.2~4h C.4~6h D.视情况而定
84.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时,采用等标排放量公式,空气质量标准C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都没有,但是毒性大的,可选择(A )。
A.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 B.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2倍
C.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3倍 D.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4倍
8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推荐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的确定方法是( B )。
A.故障树分析法 B.事件树分析法 C.因素图法 D.加权法
86.下列计算方法,公式错误的是( D )。
A.相对密度=一个种密度/所有种密度×100% B.相对优势度=一个种优势度/所有种优势度×100%
C.相对频度=一个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100% D.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
87.建设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清净下水排放口,除非行业排放标准有要求,原则上应执行( B )。
A.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B.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C.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D.工业污水排放标准
88.最大地面浓度占有率P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B )。
89.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布置时应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 B )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
A.10m B.20m C.30m D.40m
90.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中,用于评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胜地的环境价值的常用方法是( C )。
A.影子工程法 B.旅行费用法 C.隐含价格法 D.恢复或重置费用法
91.理论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步骤是( B )。
A.量化环境影响一筛选环境影响一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一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B.筛选环境影响一量化环境影响一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一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C.筛选环境影响一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一量化环境影响一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D.筛选环境影响一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一量化环境影响一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
92.湖水混合的方式主要是( C )。
A.紊动混合和湍流混合 B.层流混合和紊动混合 C.紊动混合和对流混合 D.层流混合和湍流混合
93.建筑上,一般材料隔声效果可以达到( B )。
A.5~12dB B.15~40dB C.50~70dB D.70~100dB
94.通过湖泊、水库水替换的次数指标a和口经验性标准来判别水温是否分层,当( B )时,一般情况可认为湖泊、水库为稳定分层型。
A.α<10,β<20 B.α<10 C.α<20,β<10 D.β<20
95.在对大气污染源进行排污概况的调查时,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 C )。
A.1~2 B.0~2 C.0~1 D.1~3
96.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包括( A )。
A.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剧烈侵蚀
B.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 C.微度侵蚀;中度侵蚀;剧烈侵蚀
D.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剧烈侵蚀
97.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风向角范围一般为( A )的.夹角。
A.22.5°~45° B.22.5°~60° C.30°~45° D.30°~60°
98.《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均要求烟(粉)尘排放浓度小于( C )mg/m。
A.10 B.30 C.50 D.100
99.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的燃烧系统中,最普通的氧化物为含有( A )氧气的空气,空气量的多少与燃料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燃烧的效率。
A.21% B.37% C.60% D.29%
100.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在计算( A )时,可不考虑SO的转化。
A.1h平均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月平均浓度 D.年平均浓度
101.下列公式和参数定义错误的是( D )。
A.一般水质因子单项指数法: B.DO为溶解氧单项指数法
C.pH值为单项指数法 D.均值法计算公式:
解题思路:D项为内梅罗法计算公式。
102.关于景观遥感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大气校正、几何纠正、光谱比值、主成分、植被成分、帽状转换、条纹消除和质地分析等
B.遥感影像分类包括: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特殊分类
C.分类结果的后处理包括:光滑或过滤、几何校正、矢量化及人机交互解译
D.分类精度评价,通常采用选取有代表性的检验区的方法,检验区的类型包括:监督分类的训练区、指定的同质检验区和随机选取检验区
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遥感影像分为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两种。
103.按污染源排放形式,可以将大气污染源分为( C )。
A.连续源和瞬时源 B.高架源、中架源和低架源
C.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 D.固定源和流动源
解题思路:A项是按照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时间长短划分;B项是按照污染源的几何高度划分;D项是按照污染源的运动特性划分。
104.内梅罗法的计算公式是( )。
105.生态制图编制的步骤:①图件编辑和配准;②图件提取;③图件的录入;④图件输出;⑤空间分析。正确的顺序是( B )。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①③④②⑤ D.③①②④⑤
106.格栅的种类有粗格栅和细格栅,粗格栅的间隙为( D )。
A.5~40mm B.40~100mm C.40~120mm D.40~150mm
107.某厂的鼓风机产生噪声,距鼓风机3m处测得噪声为85dB,鼓风机距居民楼30m,该居民楼执行的噪声标准是55dB,如果要达标,则居民楼应离鼓风机的距离是( C )m。
A.64 B.80 C.95 D.110
108.在进行气体监测分析时,被测排放物的浓度应在仪器测试量程的有效范围,即仪器量程的( A )。
A.30%~70% B.30%~80% C.25%~75% D.25%~80%
109.有关风险识别,正确的选项是( D )。
A.识别突发性事故产生的危害 B.识别引起建设项目突发性事故的因素
C.识别可能引发重大后果的影响因子 D.识别各种环境影响和工程分析基础上进一步辨别风险因子
110.下列几种厌氧消化工艺中工艺上与好氧的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相类似的是( B )。
A.普通厌氧消化法 B.厌氧接触法 C.上流式厌氧污泥法 D.厌氧流化床法
111.一般传统的二级处理过程大致可以去除原污水中总氮量的( C )。
A.5% B.14% C.26% D.55%
112.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均应调查评价范围( D )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13.用于评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工农业等生产力的损失的方法称( C )。
A.人力资本法 B.旅行费用法 C.生产力损失 D.医疗费用法
114.在进行气体监测分析时,被测排放物的浓度应在仪器测试量程的有效范围,即仪器量程的( C )。
A.25%~75% B.25%~80% C.30%~70% D.30%~80%
115.国家"十五"期间固体废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是( D )。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污泥 D.重金属
116.不属于二氧化硫控制方法的是( D )。
A.燃料脱硫 B.燃料烟气进行脱硫 C.采用低硫燃料和清洁能源替代
D.在锅炉流化燃料过程中向炉内喷入纯碱粉末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以达到脱硫效果
11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预测模式是一种( D )预测模式,适用于一、二级评价的进一步预测工作。
A.单源 B.二源同 C.三源 D.多源
118.湖水、水库运动方式分为( C )两种。
A.波动与振动 B.波动与荡漾 C.振动与前进 D.增减水与波动
119.在河流中,影响污染物输移的最主要的物理过程是( D )。
A.对流 B.横向扩散 C.纵向扩散 D.以上三者
120.不属于污染物分析内容的是( D )。
A.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 B.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
C.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 D.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解题思路:污染物分析内容包括: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平衡和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污染物总量建议指标。
121.工程分析方法中,类比法是指(B )。
A.将已建工程项目的资料作为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内容
B.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
C.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D.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和生产管理以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对已建项目进行必要的修正
122.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编制技术要求的叙述,有误的是( A )。
A.验收调查范围一般应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评价范围适度放大
B.验收调查因子原则上应根据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特点和项目的环境影响性质确定
C.具体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取相应的验收调查方法
D.验收调查中关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生物多样性损失、生态格局破坏等
题思路:验收调查范围一般应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评价范围一致。
123.成果参照法、隐含价格法、旅行费用法、调查评价法在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中的共同特点是(D )。
A.基于费用或价格的评估方法 B.基于人力资本评估方法
C.基于购买意愿衡量的评估方法 D.基于标准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124.一般人工设计的声屏障最多可以达到( A )的实际降噪效果。
A.5~12dB B.15~40dB C.50~70dB D.70~100dB
125.下列选项关于生物治理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 )。
A.乔灌草结合的模式是生物治理措施的主要模式
B.植被工程应考虑防止生物入侵的问题
C.人工再植被或植被重建工程首先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
D.恢复植被的生态环境功能应考虑生态环境效益
126.某地水土流失后的治理费用是85万元/km。,那么,该地水土流失的环境影响的损失就是85万元/k㎡,此计算方法属( D )。
A.机会成本法 B.隐含价格法 C.生产力损失法 D.恢复或重置费用法
127.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 C )的范围。
A.50m B.100m C.200m D.500m
128.下列公式中,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总物料衡算计算式是( C )。
A.AD=BD-(aD+bD+cD+dD) B.∑G投入=∑G产品+∑G流失
C.∑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 D.Q+A=H+P+L
解题思路:A项是经验排污系数公式;B项是物料衡算通式;D项为水量平衡公式。
129.下列选项中,关于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工作范围: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调查以及必要的环境监测
B.调查范围: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较显著的地表水区域
C.现状调查包括的两方面为: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
D.目的:掌握评价范围内水体污染源、水文、水质和水体功能利用等方面的环境背景情况,为地表水环境现状和预测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130.下列对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有关叙述,有误的是( C )。
A.参加竣工验收监测采样和测试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B.所用监测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 C.监测数据要经过二级审核
D.水质监测的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 解题思路:监测数据要经过三级审核。
13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B )。
A.2km B.5km C.8km D.10km
13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D )。
A.污染物的自身特性 B.水体的自净特性 C.水体的水质指标 D.水体的污染特性
133.某一环境人们现在不使用,但人们希望保留它,以便用在其他项目上,环境的这种价值是( B )。
A.存在价值 B.选择价值 C.直接使用价值 D.间接使用价值
134.关于河道水流形态的基本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河道断面为棱柱形且底坡均匀时,河道中的恒定流呈均匀流流态
B.河道形态变化不剧烈,河道中沿程的水流要素变化缓慢,称为渐变流
C.洪水季节或上游有电站的不恒定泄流或河道位于感潮段等,河道中水流处于恒定流流态
D.河网地处沿海地区,往往受到径流或潮流顶托的影响,流态复杂
解题思路:洪水季节或上游有电站的不恒定泄流或河道位于感潮段等,河道中水流处于非恒定流流态。
13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是( A )。
A.遥感法 B.专业判断法 C.数学模型法 D.类比调查法
13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工程概况内容范围的是( A )。
A.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B.工程一般特征简介
C.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D.项目组成
解题思路:工程概括内容包括:工程一般特征简介、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项目组成。
137.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 B )的连续观测。
A.2年 B.1年 C.6个月 D.3个月
138.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的( )和合理调整建筑物( B )。
A.建筑物结构使用年限 B.建筑物功能平面布局
C.建筑物结构平面布局 D.建筑物功能使用年限
139.在工程和环评实践中最普遍应用的是基于统计理论而建立起来的( A )模式。
A.正态扩散 B.帕斯奎尔 C.赫-帕斯奎尔 D.萨顿
14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内容的是( D )。
A.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与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B.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理措施的可行性
C.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D.分析与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141.下列公式中用来计算液体泄漏速率的是( )。
142.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B.河川径流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两部分
C.地球上的水蒸发为水汽,经上升、输送、冷却、凝结,在适当条件下降落到地面,这种不断的反复过程称为水循环
D.在海陆之间进行的,称为小循环;在海洋或陆地内部进行的,称为大循环
143.下列关于费用效益分析的内容、具体步骤等方面的叙述,表达不正确的有( D )。
A.费用效益分析中所使用的价格是反映整个社会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的均衡价格
B.费用效益分析的第一步是基于财务分析中的现金流量表(财务现金流量表),编制用于费用效益分析的现金流量表(经济现金流量表)
C.费用效益分析的第二步是计算项目的可行性指标
D.费用效益分析中,补贴和税收被列入企业的收支项目中
解题思路:费用效益分析中,补贴和税收不再被列入企业的收支项目中。
144.风频表征( B )受污染的概率。
A.上风向 B.下风向 C.主导风向 D.次主导风向
145.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质参数ISE值越大,则说明( B )。
A.拟建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小 B.拟建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C.拟建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无关 D.拟建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有一定影响
146.温廓线是反映( C )。
A.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影响热力水平扩散的能力 B.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影响动力水平扩散的能力
C.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影响热力湍流扩散的能力 D.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影响动力湍流扩散的能力
147.一家工业企业年耗新水量为400万吨,重复利用水量为200万吨,其中工艺水回用量90万吨,冷却水循环量为30万吨,污水回用量80万吨;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新水量50万吨,工艺水取水量120万吨。则该企业的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为( D )。
A.60% B.34.3% C.50% D.33.3%
148.河口取样次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在规定的不同规模河口、不同等级的调查时期,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两天,一次在小潮期,一次在大潮期
B.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间测水温;在预测水温时,要测日平均水温,一般可采用每隔5~8h测一次的方法求平均水温
C.在规定的不同规模河口、不同等级的调查时期,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3天,一次在小潮期,两次在大潮期
D.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间测水温;在预测水温时,要测日平均水温,一般可采用每隔8~12h测一次的方法求平均水温
解题思路:B项和D项,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间测水温;在预测水温时,要测日平均水温,一般可采用每隔4~6h测一次的方法求平均水温。C项,在规定的不同规模河口、不同等级的调查时期,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两天,一次在小潮期,一次在大潮期。
149.垃圾填埋场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一般是根据监测值与各种标准,采用( D )方法。
A.极值评判 B.单因子评判 C.多因子评判 D.单因子和多因子评判
150.下列几种活性污泥法中,具有占地大、投资高、运行费用也高的缺点的是( A )。
A.氧化沟 B.完全混合法 C.阶段曝气法 D.传统活性污泥法
151.以下不属于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的是( C )。
A.公用工程系统 B.生产装置 C.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 D.辅助生产设施
152.在清洁生产分析中,我国采用较多的方法是( A )。
A.指标对比法 B.分值评定法 C.收集资料法 D.类比法
153.下列选项,属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中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是( B )。
A.能耗指标、物耗指标和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B.物耗指标、能耗指标和新水用量指标
C.单位产品的物耗和能耗指标 D.单位产品的物耗和能耗指标以及单位产品的新水用量指标
154.下列关于海陆风说法错误的是( C )。
A.海陆风是由海陆热量反应差异造成的 B.白天下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
C.夜间下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 D.夜间上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
155.陆架浅水区是指( A )的海域。
A.大陆架上水深200m以下 B.大陆架上水深300m以下
C.大陆架上水深400m以下 D.大陆架上水深500m以下
156.等效连续A声级的数学表达式是( )。
157.清洁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产品的要求,因为产品的( C )均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A.生产、使用过程和报废后的处理处置 B.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
C.销售、使用过程和报废后的处理处置 D.生产和使用过程以及回收
15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环境调查基本内容的是( B )。
A.社会经济 B.地形地貌 C.人群健康状况 D.文物与景观
159.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项目监测时,( B )。
A.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 B.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
C.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D.可不作监测
160.地质的调查主要是调查与建设项目排水水质有关的( A )污染物。
A.易积累 B.易中毒 C.易传染 D.易挥发
161.在可能的情况下,下列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方法中,( C )方法为首选考虑。
A.反向评估法、机会成本法
B.医疗费用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隐含价格法
C.隐含价格法、旅行费用法、调查评价法、成果参照法
D.人力资本法、医疗费用法、生产力损失法、恢复或重置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162.一般消声器可以实现( B )的降噪量,若减少通风量还可能提高设计的消声效果。
A.5~12dB B.10~25dB C.50~70dB D.70~100dB
16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高速公路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衰减测量,应连续测量(B ),每天测量( ),昼夜间各2次。
A.1天2次 B.2天4次 C.3天2次 D.2天8次
164.下列几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污泥浓度最大的是( C )。
A.传统负荷法 B.改进曝气法 C.高负荷法 D.延时曝气法
解题思路:传统负荷法污泥浓度1200~3000mg/L,改进曝气法300~600mg/L,
高负荷法4000~10000mg/L,延时曝气法3000~6000mg/L。
165.大气环境影响监测时,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B )个。
A.15 B.10 C.6 D.4
16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环境噪声测试一般不少于( B )天。
A.1 B.2 C.3 D.4
167.车辆扬尘量的估算方法一般采用( A )。
A.类比法 B.现场实测法 C.遥感法 D.资料收集法
168.下列关于固体废物处置常用的方法概述错误的是( B )。
A.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适宜的水分、通气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自身繁殖,从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
B.卫生填埋即安全填埋,是把废物放置或储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
C.焚烧即以一定的过剩空气量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分解反应,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中被氧化、分解
D.热解技术是在氧分压较低的条件下,利用热能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裂解为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易于处理的化合物或燃料气体、油和炭黑等有机物质
169.水文测量的测点一般应( B )水质调查的取样位置(或断面)。
A.少于 B.等于或少于 C.等于或多于 D.多于
170.一般人工设计的声屏障最多可以达到( A )的实际降噪效果。
A.5~12dB B.15~40dB C.50~70dB D.70~100dB
171.生态系统质量计算式是( )。
172.某监测点共监测数据45个,其中超标监测数据20个,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5个,未检出的点位数为5个,则超标率是( C )。
A.44.4% B.57.1% C.50.0% D.55.6%
173.Streeter-Phelps模式研究的是( C )。
A.D0和COD间的关系 B.COD和BOD间的关系 C.D0和BOD间的关系 D.溶解氧的浓度
174.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验收监测的噪声考核工作时,需进行昼夜等效声级的计算;由于噪声在夜间比昼间影响大,故计算时需要将夜间等效声级加上( C )dB后再计算。
A.5 B.8 C.10 D.12
175.河口与一般河流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 A )。
A.受潮汐影响大 B.是大洋与大陆之间的连接部
C.有比较明确的形态 D.容量大,不易受外界影响
176.在考虑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而导致地面局部高浓度的现象时,需调查( B )。
A.建筑物高度 B.建筑物下洗参数 C.建筑物占地面积 D.建筑物海拔
177.生命周期全过程评价是针对( A )而言的。
A.产品 B.过程 C.污染产生 D.污染物排放
178.推流迁移过程中,污染物的( B )保持不变。
A.所处位置 B.污染物的浓度 C.污染物质量通量 D.污染物的化学组成
179.下列废物来源正确的是( C )。
A.居民生活:管道、碎砌体、沥青及其他建筑材料,含有易爆、易燃腐蚀性、放射性废物以及废汽车、废电器、废器具等
B.市政维护、管理部门:废石、尾矿、金属、废木、砖瓦、水泥、砂石等
C.建筑材料工业:金属、水泥、黏土、陶瓷、石膏、石棉、砂、石、纸、纤维等
D.石油化工工业:金属、玻璃、木、橡胶、塑料、化学药剂、研磨料、陶瓷、绝缘材料等
180.不同评价级别项目生态影响预测内容要求有所不同,如评价级别为2级项目,则( C )。
A.只做单项预测 B.对关键评价因子(如对绿地、珍惜濒危物种、荒漠等)进行预测
C.对所有重要评价因子进行单项预测 D.除进行单项预测外,还要对区域性全方位的影响进行预测
181.一般传统的二级处理过程大致可去除原污水中总氮量的( C )。
A.5% B.14% C.26% D.55%
182.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严重关注的生态问题是( A )。
A.视觉景观重建 B.生态功能改变 C.土地资源占 D.水土流失危害
18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指的是( D )。
A.连续1h采样平均值 C.连续24h采样平均值或24h等时间间隔采集样品平均值
B.连续24h采样平均值 D.连续1h采样平均值或1h内等时间间隔采集样品平均值
184.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中,用于评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胜地的环境价值常用方法是(D )。
A.恢复或重置费用法 B.隐含价格法 C.调查评价法 D.旅行费用法
185.调查点源污染源排放特点时,不需要了解的是( D )。
A.排放形式,分散排放还是集中排放 B.排放口的平面位置图(附污染源平面位置图)及排放方向
C.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 D.排水总量
186.氮的汽提过程需要先将二级处理出水的pH值提高到( C )以上,使铵离子转化为氨,随后对出水进行激烈曝气,以汽提方式将氨从水中去除,再将pH值调到合适值。
A.9 B.10 C.11 D.12
18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废弃物无组织排放的监测频次一般不得少于(C ),每天( ),每次连续1h采样或在1h内等时间间隔采样4个。
A.1d2次 B.1d3次 C.2d3次 D.2d4次
188.河流稀释混合模式中点源稀释混合模式是( )。
189.下列关于费用效益分析中判断项目可行性时所用判定指标的说法有误的是( A )。
A.当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时,表明该项目是不可行的
B.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做贡献的绝对量指标
C.当经济净现值大于零时,表示该项目的建设能为社会做出净贡献,是可行的
D.经济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做贡献的绝对量指标
190.关于噪声源的数据获得途径,错误的是( B )。
A.类比测量法和引用已有数据两种途径 B.首先应当考虑引用已有数据
C.评价等级为一级必须采用类比测量法 D.评价等级二、三级,可引用已有的噪声源噪声级数据
解题思路:获得噪声源数据时,首先应该考虑类比测量法。
191.对于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大于( A )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50km B.100km C.150km D.200km
192.有一列500m火车正在运行。若距铁路中心线600m处测得声压级为70dB,距铁路中心线1200m处有居民楼,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是( D )dB。
A.68 B.70 C.60 D.64
19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水深较浅的湖泊水库水温常呈垂向分层型
B.通常水温的垂向分布有三个层次,上层温度较高、下层温度较低、中间为过渡层,一般称为温跃层
C.水中溶解氧在温跃层以下比较多甚至可接近饱和 D.温跃层以上的区域溶解氧较低,成为缺氧区
194.下列关于费用效益经济分析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步骤为:①量化环境影响;②筛选环境影响;③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④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B.在费用效益分析中,理论上合理的贴现率取决于人们的时间偏好率和资本的机会收益率
C.当环境计划执行得好时,计算出项目的可行性往往会很高
D.贴现率是将发生于不同时间的费用或效益折算成同一时点上(现在)可以比较的费用或效益的折算比率,又称折现率
195.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施分类管理,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编制( B )。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登记书
196.下列有关环境经济评价中环境价值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环境的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被生产者或消费者使用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
B.环境的非使用价值是指人们虽然不使用某环境物品,但该物品仍具有的价值
C.价值=支付意愿=价格×消费量-消费者剩余
D.无论是使用价值还是非使用价值,其恰当量度都是人们的最大支付意愿(WTP)
解题思路:价值=支付意愿=价格×消费量+消费者剩余
19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第一步工作是( D )。
A.环境现状调查 B.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C.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确定评价重点
D.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
198.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中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包括( C )。
A.能耗、物耗和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B.单位产品的物耗和能耗指标以及单位产品的新水用量指标
C.物耗指标、能耗指标和新水用量指标 D.单位产品的物耗和能耗
199.常规污染物瞬时点源河流一维水质预测模式的基本水质方程为:那么,在距离瞬时点源下游x处的污染物浓度峰值表达式为( )。
200.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占的计算公式为P=G/C×100%,其中C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 D )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A.日平均 B.月平均 C.年平均 D.1h平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