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管理常识 正文

环境管理学基本知识:第六章 产业环境管理

管理常识 3.86k

第六章  产业环境管理

1.政府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政府对行业进行环境管理;企业对自身进行环境管理

2.“德明”模式: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

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消极的环境管理行为,具体表现为企业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不重视或忽视环境问题。这种现象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大量存在,引发了众多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问题十分严重。

二是不自觉的环境管理行为,在政府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消费者对绿色产品越来越多的需要的双重作用下,企业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会努力变革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加强管理、改进技术等措施实现节能降耗和生产绿色产品的目的。这样,企业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自觉地保护了环境。

三是积极的环境管理行为,一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为了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主动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这种趋势下,先进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了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准,也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内在追求。

4.绿色设计和制造:采用生态、环保、节约、循环利用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绿色),以减少产品在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等过程产生的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和生态破坏。

5.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龙头标准:ISO14001

6.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定义:根据ISO14001中的定义,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7.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特点:1)以消费者行为为根本动力;2)自愿性的标准,不带任何强制性;

3)没有绝对量的设置;4)强调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5)强调管理体系,特别往重体系的完整性;

6)强调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

8.ISO14000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性质、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也适用于不同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还适用于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服务。(组织控制、影响的因素。没有要求组织一定要在整个公司或集团的层次上实施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是唯一能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标准)

9.ISO14000的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建立:包括体系的策划、设计和体系文件的编写,组织机构的配置和人员、资源的安排等。

保持:指体系运转过程中实施监督和纠正措施,并通过审核和评审促进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0.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和后处理这四个阶段

11.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对一种产品从加工制造到废弃分解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估。

12.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组成部分:定义目标,确定范围、影响评价、改善评价、清查分析

13.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过程:1)确定目标和范围;2)生命周期清单分析;3)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最重要、难度较大);4)生命周期改善分析

14.清洁生产的对象:组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他)

15.清洁生产的定义:对污染来源、废物产生原因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化的分析和实施过程,实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的程序。

16.清洁生产的分类:强制性、自愿性

17.实行强制性——“双超或双有企业

1)双超企业: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或者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

2)双有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18.清洁生产的3个层次:1)Where判明废弃物的产生部位;    2)Why分析废弃物的产生原因;

(清洁生产的审计思路).3)What提出减少或消除废弃物的方案

19.清洁生产的8个途径:通过从原辅材料和能源、工艺技术、管理、过程控制、设备、职工、产品和废物八个主要方面,分析产生废物和问题的原因。(分析废弃物的产生原因)

20.清洁生产的7个阶段:1)筹划与组织; 2)预评估;   3)评估;       4)方案产生和筛选;

5)可行性分析; 6)方案实施; 7)持续清洁生产

上一篇 环境管理学基本知识:第七章 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下一篇 环境管理学基本知识:第四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