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管理常识 正文

湖北省武穴市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策略研究

管理常识 188

湖北省武穴市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策略研究

项琛

武穴市环境监测站

摘  要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然而,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传统的分散治理模式难以满足需求,单一治理主体力量有限,治理效果不佳。在此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成为必然选择,通过政府、村委会、村民、市场主体等多方合作,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和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将以湖北省武穴市为例,对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策略进行研究,在对湖北省武穴市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现状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生活污水协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村委会主人翁意识、加深市场主体参与、实现村民的主体作用,以期增强治理可持续,为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助力。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治理;协同治理;治理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用水量持续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也随之攀升。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治理体系不完善,生活污水普遍存在无序排放、处理率低等问题,导致水体污染、土壤退化及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农村人居环境安全和居民健康。与此同时,传统的分散式或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在农村地区推广过程中遭遇诸多瓶颈,如管网建设成本高、运维难度大、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难以适应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的特点[1]。此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涉及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房建设等多个部门,权责交叉、协调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制约了治理效能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体系,成为当前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协同治理理论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为破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困境提供思路。通过政府、市场、村集体和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合作,优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本文将以湖北省武穴市为例,对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湖北省武穴市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现状

(一)武穴市概况

武穴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大别山余脉南麓,东邻黄梅县,西接蕲春县,南望江西省瑞昌市。全市总面积1246平方公里,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北部高而东南部低,自北向东南倾斜。武穴市下辖12个镇(街道),共有284个村(社区),总人口约8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比超过40%,城镇化率相对偏低,农村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

武穴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左右,且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这一气候特点使得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雨季污水排放量激增,而旱季则相对减少,给污水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同时,由于农村地形复杂,农村居民点分布不规则,导致污水收集难度大,管网建设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用水量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长。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技术和管理水平有限,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较大压力。此外,武穴市作为大别山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长江支流的水生态安全,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武穴市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

(1)日常生活污水。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大量污水,主要包括厨房污水、洗衣污水和洗浴污水等。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自来水的普及率提高,农村居民的用水量显著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上升。厨房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油脂、食物残渣等,若直接排放,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洗衣污水中通常含有洗涤剂残留,其中的磷酸盐等成分加剧水体污染;洗浴污水的排放量随着农村居民卫生习惯的改变而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夏季,污水排放量达到高峰[2]。

(2)畜禽养殖废水。武穴市农村畜禽养殖较为普遍,尤其是散养或小规模养殖模式占比较大,如养猪、养鸡、养牛等。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畜禽粪便、尿液以及冲洗养殖场的污水。这些废水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病原微生物、抗生素残留等污染物[3]。由于缺乏规范的粪污处理设施,部分养殖户将废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沟渠或农田,污染地表水,通过土壤渗透污染地下水,甚至影响饮用水安全。

(3)农村小型加工作坊污水。武穴市农村分布着一些小型加工作坊,如油菜籽加工、山药种植、手工艺品制作等。这些作坊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水,其中含有原材料残留、化学添加剂、染料等污染物。

(三)武穴市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现状

政府在武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推动污水治理工作,出台了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规划和目标,明确了不同阶段的治理任务和要求。另一方面,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污水治理设施,在一些乡镇建设了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铺设了污水收集管网,这些设施的建设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奠定了基础。同时,政府部门还负责对污水治理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村委会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承担着规划治理的责任,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本村的污水治理方案,对于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村委会规划建设小型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居住分散的农户,考虑采用分散式的污水处理方法,如建设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等[4]。村委会还负责组织村民参与污水治理相关的活动,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协调、村民动员等工作。村民在武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也有一定的参与,部分村民积极响应政府和村委会的号召,参与到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中,一些村民自愿提供自家土地用于污水管网的铺设,还有一些村民参与到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中,如清理沼气池、检查三格式化粪池的运行情况等[5]。此外,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开始注重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产生量。

为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武穴市引入了市场主体参与治理。一些环保企业被引入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这些企业凭借其专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同时,市场主体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湖北省武穴市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治理能力有限

尽管政府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投入了不少资金,但仍然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武穴市农村地域广阔,需要建设大量的污水治理设施,而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满足全部的治理需求,在一些偏远的村庄,由于建设污水收集管网成本高昂,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滞后。政府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面存在不足,虽然有一些通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但针对武穴市农村的特殊情况,如地形复杂、污水来源多样等,缺乏定制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方面存在困难,难以保证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村委会自治能力不足

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核心组织,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但其自治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治理成效。首先,从专业能力来看,武穴市村委会成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村委会干部中缺乏具有环境相关专业背景人员,绝大多数村干部对污水处理技术、排放标准等缺乏基本认知。在制定污水治理方案时,往往只能依赖上级部门的指导意见或施工单位的推荐,难以结合本村地形特点、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决策[6]。例如,某村在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时,盲目照搬平原地区的集中处理模式,但由于山区地形复杂、住户分散,导致管网建设成本过高,最终项目难以持续运行。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往往涉及土地调整、青苗补偿等敏感问题,需要协调村民、施工方、政府部门等多方利益。然而,由于村委会权威性不足、工作方法简单,常常难以有效化解矛盾。以某村污水处理站建设为例,因选址问题引发村民反对,村委会既缺乏专业法律知识来依法调解,又缺少必要的沟通技巧来疏导民意,最终导致项目搁置。

(三)市场主体融入治理困难

市场主体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多重障碍,严重影响了治理模式的可持续性。从经济可行性来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投资回报周期长、收益率低。武穴市村庄布局分散、污水收集难度大,平均吨水处理成本较高,而目前全市尚未建立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村民支付意愿普遍较低,导致市场主体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收回成本。部分企业为追求技术先进性,盲目采用智能控制等工艺,但对运维人员专业要求高,与武穴市农村实际严重脱节[7]。此外,市场主体对农村文化习俗了解不足,也影响了治理效果,如某企业在设计管网时未充分考虑村民生活习惯,将检查井设在农户门前,引发村民强烈反对,最终不得不重新调整方案。

(四)村民参与治理意识欠缺

部分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是一种传统的、正常的做法,没有意识到污水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危害,一些村民仍然随意将污水倾倒在房前屋后的沟渠里,不愿意配合污水治理工作。即使有部分村民参与到污水治理工作中,但整体的参与积极性仍然不高[8]。这主要是因为村民没有从污水治理中获得直接的利益,而且污水治理工作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噪音、尘土等影响。

四、湖北省武穴市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的策略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投入,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要整合各类资金来源,如争取上级政府的专项资金、整合农业农村发展相关资金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将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水利建设资金等进行整合,集中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9]。政府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针对武穴市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研发适合当地的污水处理技术,研发成本低、运行维护简单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以满足偏远农村的需求。同时,要加强技术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等方式,让基层工作人员和村民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技术。

(二)强化村委会主人翁意识

通过开展培训活动,提升村委会成员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的专业素养,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污水处理技术、环境管理知识、项目组织协调能力等,可以邀请专家到村里进行授课,或者组织村委会成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先进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本村的污水治理方案[10]。村委会要增强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在污水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合理解决村民的诉求,在处理土地占用问题时,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补偿方案,确保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也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加深市场主体参与

政府要给予市场主体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提高其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积极性,对市场主体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的投资给予税收优惠,或者根据处理污水的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弥补市场主体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盈利短板,引导市场主体深入了解武穴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污水治理工作[11]。市场主体在选择污水处理技术和治理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村民的承受能力和环境特点,可以鼓励市场主体采用生态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这种技术运行成本低,且具有一定的生态景观效益,适合在武穴市农村推广应用。

(四)实现村民的主体作用

生活污水治理中需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如发放宣传手册、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在村里设置环保宣传栏等。宣传内容要通俗易懂,重点向村民介绍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以及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和好处,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污水治理工作。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村民参与污水治理的积极性,可以对积极参与污水治理工作的村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奖励生活用品等;对采用环保生活方式、减少污水产生量的村民给予表彰[12]。同时,要让村民从污水治理中获得实际利益,如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从而激发村民参与污水治理的内生动力。

五、结论

我国农村地区普遍面临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技术适应性差、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地形复杂、居住分散等特点进一步加大治理难度。通过研究发现,湖北省武穴市在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政府治理能力有限、村委会自治能力不足、市场主体融入困难和村民参与意识欠缺等问题。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村委会主人翁意识、加深市场主体参与和实现村民的主体作用等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武穴市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的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理策略,以适应农村发展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 许开语.多元协同视觉下的农村污水治理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23,(07):39-44.

[2] 张鸣鸣,杨理珍,刘建艺.喀斯特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多元协同治理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沼气,2023,41(03):72-78.

[3] 况群.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协同治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8):96-99.

[4] 周鸿.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突出“五个协同”[J].中国农垦,2022,(02):25-27.

[5] 董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慧中国,2025,(06):122-123.

[6] 李曼.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治理模式分析[J].乡村科技,2025,16(11):134-137.

[7] 马凤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J].清洗世界,2025,41(05):159-161.

[8] 于妍.北京市顺义区某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研究[J].低碳世界,2025,15(04):13-15.

[9] 吕俊芳,姚宝琳.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优化路径探索[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5,6(07):96-98.

[10] 郑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5,43(03):278-280.

[11] 崔艳智,黄亚捷,李君超,等.新时期京津冀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实施路径[J].中国环境管理,2025,17(01):30-39.

[12] Wang Z ,Li P ,Cai W , et al.Identifying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an Urgent Demand for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at the County Level: Decision Making from China Wisdom[J].Sustainability,2025,17(2):800-800.

上一篇 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导航索引-共三十八条
下一篇 2026第26届中国北京环卫与清洁设备博览会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