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环境影响评价法

共 64 篇文章包含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释义]本条是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价的规定。一、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编制过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释义]本条是对规划的审批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参加前款规定的审查小组的专家,应...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释义]本条是对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审查的规定。一、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要在对规划实施后可能...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编制机关应...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第十条

    第十条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释义]本条是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的内容的规定。一、依照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第九条

    第九条依照本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释义]本法第七条、第八条对应当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两类规划的范围作了原则规定。但这两条规定所原...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第八条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第七条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第六条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事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2003版-第五条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释义]本条是对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鼓励公众参与的规定。一、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已经逐渐为世界许多国家环境保护立法所承认,并成为环境保护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这一原则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