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篇文章《从限购奶粉第一例个案看香港执法效率》,人民网3月22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消息,限奶令执行半个月后,再有内地旅客因携带奶米粉而被香港海关扣留。继日前来自南京的黄女士带了4罐美素佳儿精装奶米粉及2罐奶粉过关,被海关检控后以1000元保释,由深圳宝安区来港的徐先生,本月15日下午在元朗购买2罐美素奶粉和3罐美素奶米粉,打算在福田口岸出境,但被香港海关认为奶米粉属于限带范围,立即将徐先生带到询问室,随后更要到落马洲警署落案检控。徐先生被香港海关要求交出3000元保释金,直到下午5点才过关返回深圳,当时要求他要在5月7日到香港警署报到,5月9日出庭应讯。不过,在本月20日晚上,徐先生收到香港海关通知,他的控罪已获撤销,及可退还保释金和被扣货品,并让他在今天再致电香港海关安排退还手续。香港海关回复本报时表示,就错误检控携奶米粉的内地人士,已联络有关人士撤销控罪及安排退还保释金。发言人补充,由本月1日至昨日中午,香港海关共联络12名相关人士及安排退还保释金。香港政府月初推出限奶令,但至今仍未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昨日表示,政府尊重自由贸易精神及世贸的通报机制,由于立法会仍在审议相关条例的修订,在适当时候会向世贸通报。
评:这几天,看到了第一例香港奶粉限购后,在香港有关方面作出澄清后,紧跟着发生第二例同样的个案,不由让人感想到香港海关人员的办事程序和办事效率,同时反应了香港有关的执法主管部门的互动性和相应的部门解释的权威性的问题。在做出了相关解释后,没有及时的跟海关各关口检查人员及时作出说明,而且也未及时的列了不被管制的奶及奶制品名录,从而造成了海关临检人员的在执法上的困境。也有可能是海关某些人员的腐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