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环评考试 正文

环评工程师案例-真题29到31

环评考试 4.66k

29.某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建设项目总投资为40亿元,占地面积120h㎡(公顷);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项目所在地原有建筑物需要拆迁,项目以住宅组团用地为主,包括社区商业、社区医疗和福利养老、生活服务设施、社区行政办公等,还包括综合商业中心、菜市场、办公、文化、教育、医疗设施等,还建有地下停车场和大型餐饮区。配套设备还有水泵、风机、变电站等。目前,项目区周边有一些小型工厂,主要排放的污染物为气体,本项目建成后,这些小型工厂污染源都将被拆除。项目周边主要是交通干道。

1.工程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主要是地下停车库的机动车废气和餐饮业的油烟废气,车库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和NO等。

噪声来自各类水泵、风机、地下车库、变电站、空调等机电设备噪声,还有商业噪声。

废水有居民生活污水、餐饮废水、医疗废水,主要污染物有COD、BOD、悬浮固体、氨氮、动植物油等。

固体废物主要为住户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餐厨垃圾和清扫垃圾,以及医疗废物等。

2.本项目实施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步骤是什么?

调查――确定空气质量执行标准,进行空气质量调查。调查可以根据当地环保部门提供数据进行,也可现场监测。

监测――确定监测点位置、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监测因子、监测指标等。

评价――收集监测数据,选择评价方法,分析超标情况,得到评价结论。一般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计算后得出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是否存在超标的时段和地段,然后给出评价结果,找出引起空气质量污染物超标的污染源。

3.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的重点是什么?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的重点是对敏感点的影响,包括社区商业、社区医疗和福利养老、生活服务设施、社区行政办公等,还包括综合商业中心、办公、文化、教育、医疗设施等,以及地下停车场和大型餐饮区,重点预测污染物排放对这些敏感点的影响。

4.声环境监测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

噪声的主要污染源是项目周边主要干道上行驶的机动车噪声。

5.噪声监测选取时间段12:00~15:00和22:00~次日凌晨6:00是否合理?

选取的时间段应该为昼间和夜间,夜间选取22:00~次日凌晨6:00是合理的,但是昼间的12:00~15:00不合理,因为这个时间段不具有代表性,中午时间一般为午休时间,噪声产生相对较少,应该选取早晨8:00~12:00比较合理。

6.噪声污染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1)保证住宅区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居民住宅距离达到国家标准的规定(10米)。

(2)住宅加装中空玻璃、提高门窗密封性能,使室内噪声达到国家标准。

(3)告知购房者沿交通干道的住房存在噪声影响。

(4)加强小区噪声管理,规定进出小区车辆禁鸣喇叭、禁止住改商、禁止家庭内开设麻将馆等,以减少社会、商业噪声。

(5)风机、水泵等设备必须采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消声、隔振措施。

(6)在项目建筑地块周边加强绿化,既美化景观,又能起衰减噪声的作用。

7.对于废气防治有哪些措施?

(1)地下车库通风系统的排风口,远离人群活动场所(高度2.5米,距敏感目标10米)。

(2)餐饮油烟经油烟净化处理后,通过专用烟道引至楼顶高空排放,排放口距离环境敏感目标20m以上。居民厨房油烟经油烟竖井从屋顶向高空排放。

(3)垃圾房距离居民住宅5m以上。垃圾压缩站距离居民住宅30m以上。其间用绿化带隔离。垃圾日产日净,每日冲洗。菜场设机械排风,臭气通过专用管道,引至所在建筑屋顶高空排放。

8.对于项目营运产生的废水如何防治?

对于车辆冲洗、车库地面冲洗水采取隔油沉沙处理;餐饮废水采取隔油池处理后进化粪池;垃圾房渗滤水过滤后接入污水管;医疗废水采取消毒处理措施。所有废水经过处理后经市政管网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9.固体废弃物污染如何防治?

生活垃圾分类装袋,集中堆放,压缩处理,每天清运。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餐厨垃圾和医疗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集中回收处理。商品外包装垃圾等可再利用的物品,由相关单位统一回收处理。


30.某垃圾填埋场工程,占地50h㎡,填埋有效库容40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15年。填埋场采用斜坡作业法,垃圾按单元分层填埋,分格推平、压实、覆土、消毒。垃圾填埋自库底45m标高开始,当填至垃圾坝顶70m标高时,按一定坡度逐层向库后区上升填埋,直至终场填到库尾150m标高。主要构筑物包括垃圾坝、渗滤液收集系统(排渗导气系统)、截污坝、截洪系统、调蓄池和污水处理厂等。同时设有管理生活区,包括环境监测站、办公楼、机修间、职工食堂、材料库等。填埋场区内现有三条生产运输主要道路,并设有专门的环境监测站,负责监视填埋场运行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空气环境的污染动态,同时对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进行管理监测,以调控污水厂处理效果。

填埋场随着填埋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垃圾填埋作业的进程,原有自然植被、人工果树及农业用地全部被占用或覆盖,生态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填埋场、道路系统改造、污水调蓄池、污水处理厂、监测井、冲洗站、排水设施等。填埋机具主要有:垃圾压实机、拖带式压实机、推土机、履带式挖掘机、装载机、大型封闭倾卸车等。工程永久征地总面积为1000亩,其中国有土地200亩,农村集体所有土地800亩。征地中有耕地、菜地、园地、林地等。同时涉及居民拆迁安置问题,施工场地附近没有敏感点。

1.试对营运期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分析。

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发酵分解后产生的液体和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水和地下水浸出混合而成的,含有高浓度悬浮物和高浓度有机和无机成分。垃圾渗滤液是城市垃圾填埋场最主要的污染源。

垃圾渗滤液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周边降水的渗入;二是垃圾释放含有的水分。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受垃圾本身含水量、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填埋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降雨是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直接因素,因此渗滤液产生量随季节变化幅度很大。

垃圾渗滤液成分十分复杂,通常包含高浓度的可溶有机物及无机离子,包括大量的氨氮和各种溶解态的阳离子,还有一些重金属、酚类、单宁、可溶性脂肪酸及其他的有机污染物,尤以有机物和NH-N浓度较高。其各种成分变化很大,主要取决于填埋场的年龄、深度、微生物环境以及所填埋的垃圾的组成等,其中填埋场的场龄是影响垃圾渗滤液水质的最重要因素。

2.营运期废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生活垃圾在填埋处理过程中其有机废物经厌氧降解产生填埋气体。填埋气体的主要成分包括CH4、CO、H、N和O,还有一些微量气体,如HS、NH、庚烷、辛烷、壬烷、己烷、正丁烷、异丁烷、丙酮、苯、乙基硫醇、氯苯、氯乙烯等。

3.本工程对生态会造成哪些影响?

(1)施工期生态影响因素

垃圾填埋场的施工过程破坏原有生态系统,改变泄洪途径,减少区域绿地面积,减弱生态功能,同时施工产生的飘尘、噪声等将对区域内的动物、植物产生不良的影响。此外,工程筑坝所需石块和填埋覆盖所需的土料,除部分来自其他工程废料和专门的建筑产品外,大部分由附近土源区采集运到工地,引起采石区或采土区原来生态系统的破坏。

(2)填埋作业期生态影响因素

填埋场的作业运行是步进式的,随着垃圾的填入,场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发生改变,一方面原有土壤和植被逐渐被垃圾掩埋,而由垃圾堆体覆盖后的客土代替,生态条件发生了完全改变。另一方面,绿地面积逐渐减少,区域生态调节功能逐渐减弱,直到覆土后进行生态恢复。由于该场处于多条断裂带,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存在潜在的污染威胁。垃圾填埋覆土所需的土源区采土,会使土源区原有生态遭到破坏;填埋作业中产生的各种恶臭和污染气体以及作业噪声都会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填埋场大量苍蝇、蛆及鼠等害虫的活动,潜伏疾病传播的危险,影响附近人群及动物的健康。

(3)填埋终场后生态影响因素

当垃圾填埋结束后,由于垃圾的腐解过程需要时间,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恶臭气体等还会继续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此外,终场后的全面绿化将使区域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4.对于渗滤液污染有哪些减缓措施?

(1)清污分流

截洪沟的设置是关键,应保证清污的分流,避免截洪沟内雨水受垃圾或渗滤液的污染影响。

(2)加强垃圾收集管理

垃圾中纸、布、塑料、金属、玻璃、竹木等可回收废品成分较多,加强垃圾收集过程管理,实施垃圾袋装化,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可大大减少垃圾中可回收废品量,同时减少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

(3)加强作业管理

覆土在垃圾填埋作业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减少臭气散发、防止苍蝇繁殖,同时有利于排泄堆体表面雨水,减少垃圾渗滤液产生量,降低污染负荷,因此应加强监督管理,及时覆土,同时应尽早规划覆土来源,保证覆土量。

(4)加强填埋场封场管理

垃圾填埋场在封场后,一般要30~50年才能完全稳定,达到无害化。在此过程中,将继续产生大量垃圾渗滤液及填埋气体。因此,在填埋场终场后都要及时在堆体表面覆盖防渗膜,并进行生态重建,这将大幅削减垃圾渗滤液产生量。

5.对于填埋场的废气污染有哪些减缓措施?

(1)加强废气收集系统管理。保证垃圾表层覆土密封性,隔绝空气,避免形成好氧环境,减少废气的无组织排放量。

(2)加强填埋场爆炸气体的安全管理。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产生量很大,其主要成分为CH和CO,其中CH是易燃、易爆气体,因此,应加强安全管理,如安装24h甲烷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等。

(3)加强监测管理。环境监测站应对场区大气恶臭污染物及TSP进行日常监测,若有异常,信息及时反馈,并对废气收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恶臭污染物排放符合规定要求。

(4)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执行作业单元逐日覆土填埋要求,采用随填随压、覆土等措施,作业面、道路及取土场经常进行洒水防尘等。建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降低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1.某酒店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30000㎡,建筑总面积35000㎡,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人民币。建设完毕后酒店包括客房、大餐厅、宴会厅、包厢、大会议厅,多功能厅、歌舞厅、酒吧、桑拿浴室等健身娱乐用房及配套设施,另外设有锅炉房(燃油锅炉)、热交换站等配套用房和大型地上和地下停车场。

本工程的用水水源为城镇自来水,室外采用生活和消防合一的供水体系,采用集中热水供应方式,热媒为锅炉管网蒸汽。本工程排水室内采用雨、污、废水分流制;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沉淀处理,食堂含油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后,再与其他废水合流,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本项目距离某国道仅300m,拟建地块内现有一家石材厂和一家临时屠宰厂,本项目建设后,这两家企业均将拆除。石材厂现有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材加工噪声、粉尘、石材下脚料、废水等,主要污染因子为SS;屠宰厂主要污染来自屠宰废水,污染因子为COD、BOD、SS等,基本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就近水体。

1.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有哪些?

噪声主要来自建筑施工、装修过程。噪声源主要产生于施工机械设备,如挖掘机、铲土机、卡车、搅拌机、振捣机、起重机、电锯、压路机、搅拌机等。

2.根据下表指出昼间施工应重点注意哪些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

根据标准值与监测值比较后可知,昼问施工时,打桩机和振捣机产生的噪声在距声源30m处超出限值标准,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振捣机、搅拌机在距声源10m处均超出限值标准,综合两者,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打桩机和振捣机产生的噪声。

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是什么?主要来源是什么?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是粉尘、扬尘、油漆废气和汽车尾气。粉尘是指旧建筑物拆除、建筑施工过程和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含沙尘埃。油漆废气是装修时产生的油漆废气,还有建设阶段来自建筑垃圾搬运、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动力扬尘。

对整个施工期而言,施工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动力起尘,主要是在房屋拆迁、建材的装卸、搅拌的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

4.营运期的主要废气来源于哪里?

营运期产生的废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燃油锅炉烟气和厨房油烟气。

(1)汽车尾气――车辆进出宾馆停车库或停车场时排放的废气,主要成分包括CO、NO等污染物。

(2)燃油锅炉烟气――燃油烟气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SO2、NO、CO、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

(3)厨房油烟气――油烟气须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管道高空排放。

5.试结合下表风力状况进行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阶段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旧建筑物拆除扬尘、建筑材料堆场起尘、运输所产生的交通道路扬尘。如管理不当,将给附近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根据风力气象资料,全年主导风向为南风,次主导风向西南风,因此施工扬尘主要影响北和东北方向区域,因此应当重点考虑工程区域北部和东北部居住区或者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影响。

对于交通扬尘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交通沿线,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的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办法。

为尽可能减少建筑粉尘对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的污染程度,应实施标准化施工。首先,要加强施工管理,工地特别是拆除旧建筑时应配置滞尘防护网,并喷水降尘,对运输交通道路及时清扫、洒水。此外,在运输、装卸建筑材料时,尤其是泥沙运输车辆,必须采用封闭车辆,以降低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试根据如下标准与监测值对项目附近水体进行水质评价。

通过监测值与标准值的比较和分析可知,pH值和COD均为Ⅱ类,氨氮为Ⅲ类,总磷为Ⅳ类,BOD为劣Ⅳ类,因此水体的总体评价为劣Ⅳ水体。



上一篇 [投稿]混迹机关
下一篇 环评工程师案例-真题32到33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