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某电镀厂建设工程占地4000m,建设两条生产线,主要从事水龙头的电镀加工,主要的生产设备包括整流器、过滤机、空气泵、空气压缩机、超声波清洗机等。主要原料有:盐酸、氰化钠、氰化亚铜、氢氧化钠、电解铜、焦磷酸钾、焦磷酸铜、氨水、硫酸铜、磷铜、硫酸、硫酸镍、氯化镍、硼酸、铬酸、三氯乙烯等。需要资源能源有:水、电、煤炭和石油。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评价的主要范围是附近2km的区域。项目区域附近有海域和港口,本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中热带季风气候区,濒临东海,又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其特点可概况为:冬暖无严寒,夏长无酷暑,秋短多夜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及东北风。
1.噪声评价范围合理的是( B )。
A.项目边界往外2km的范围内 B.项目边界往外200m的范围内
C.项目周边2000m的范围内 D.项目周边2km的范围内
2.噪声污染源包括( ABCD )。
A.整流器 B.过滤机 C.空气泵 D.超声波清洗机
3.根据本项目特点,废水中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 ABCE )。
A.镍 B.氰 C.三氯乙烯 D.铜 E.铬
4.对于氰和三氯乙烯等污染物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护?
可以穿戴合适的劳保服、手套、护目或者护面用品,如果暴露的程度可能超过职业暴露极限,应佩戴合适的呼吸保护器。
5.本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有哪些?
首先考虑项目对附近海域和港口的影响,项目营运期排放的废水和废气,对海水水质以及海洋内主要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影响。其次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导致周围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性状发生改变。
8.某石化公司改扩建工程,建造60万吨/年乙烯装置和3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乙烯扩建改造装置所需的原料为加氢裂化尾油、轻柴油、石脑油等。生产中主要产生的废气含有SO2和NO,以及乙烯、丙烯等,废水中污染物以SS、COD、石油类、硫化物为主。当地大气环境监测后发现TSP严重超标,项目附近有居民区、政府办公楼、公园等。
1.废水在送入市政管网之前需要经过哪些处理?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对于生产废水,由于污染物以SS、COD、石油类、硫化物为主,可以先经过隔油池隔油后排人市政管网,如果石化公司内部有污水处理厂或者污水处理车间,可以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
2.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在于项目的营运可能导致火灾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的事故,由于项目是石油化工,因此在生产、运输等各环节均存在一定的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另外毒气泄漏也是风险之一,工程产生的废气含有大量烃类,生产中也可能产生附属气体,这些气体扩散可能导致泄漏风险。
3.废气污染治理措施有哪些?
(1)采用低硫燃料和高空排放,在排放前应当采取必要的除尘措施,由于TSP严重超标,为了减少污染,在废气排放前必须确保烟气标排放。
(2)本改扩建工程乙烯、聚乙烯、丁二烯装置排放的废气大部分为烃类等易燃的气体,可以考虑回收再利用,这样既减轻环境污染又节能。
4.工程选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项目附近有居民区、政府办公楼、公园等,同时产生大量废气,选址时应当考虑项目区不在这些环境敏感点的上风向。
9.某化学品厂建造项目,主要工程包括:药剂生产线、循环冷却水站、配电供电系统、供水排水管网、氨吸收塔、氯气吸收塔、工艺及热力外管廊、焚烧炉、活性炭吸附设施等。生产原料为含有害和恶臭的化学品。工程附近有居民区和风景区,靠近长江,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较好,附近长江水域的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这段长江水域主要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珍贵鱼保护区及鱼虾产卵区。 (排污口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监测数值如下)
1.本项目所涉及的环境敏感点和主要保护目标包括( ABD )。
A.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B.珍贵鱼保护区及鱼虾产卵区
C.药剂生产线 D.居民区和风景区
2.根据本项目特点,大气现状评价因子应当选取( C )。
A.SO2、NO、总悬浮颗粒物、NH、HNO等 B.SO2、NO、CO、CO、NH、Cl、HCl等
C.SO2、NO、总悬浮颗粒物、NH、Cl、HCl等 D.HS、NO、总悬浮颗粒物、NH、Cl、HCl等
3.根据本项目特点,地表水的现状评价应当选取( A )。
A.pH值、COD、BOD、溶解氧、非离子氨、硝酸盐、亚硝酸盐、石油类、氯化物等
B.pH值、COD、BOD、溶解氧、非离子氨、碘化物、石油类、氯化物等
C.pH值、COD、BOD、溶解氧、重金属Cu、硝酸盐、亚硝酸盐、石油类、氯化物等
D.pH值、COD、BOD、溶解氧、非离子氨、硝酸盐、亚硝酸盐、石油类、磷化物等
4.地下水现状评价因子可以选取(ABCD )。
A.色度 B.浑浊度 C.总硬度 D.氯化物
地下水的现状评价因子包括――pH值、色度、浑浊度、总硬度、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5.本项目评价可以设置的专题包括
(1)工程分析和污染源评价; (2)环保设施评价;
(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着重长江段); (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7)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事故风险评价;
(11)环保对策与建议。
6.使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排污口下游污染物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选用单因子指数法,其表达式为: P=C/C
式中P——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 C——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
C——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
从评价结果来看,BOD和石油类满足排放标准,COD浓度超标,氨氮超标比较严重。
7.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的NO、HCl、NH和SO2应如何处理才能保证标准排放?
对于这些污染物,可以先通过洗气室,使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氮氧化物、氯化氢和氨,然后再进入除烟雾室除去烟雾,这样可以控制各类污染物的含量,在排放前保证达到标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