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压力浸漆(简称:VPI)绝缘工艺
VPI-真空压力浸渍工艺是将工件预烘去潮后冷却,臵于真空环境中,排除白坯线圈内部的空气和挥发物,依靠真空中漆液重力和线圈毛细管作用,以及利用干燥的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对解除真空后的浸渍漆液施加一定压力的作用,使漆液迅速渗透并充满绝缘结构内层。在国内,目前VPI还是一种间隙作业的绝缘工艺。工件的滴干工序在浸漆罐内进行,其干燥工序一般另设容器或烘箱进行,方式有真空干燥、常压静臵干燥或旋转干燥。
VPI-工艺流程:⊙→预烘除湿→入罐→真空排气→真空浸漆→压力浸渍→压力排漆→卸压滴漆→出罐→固化干燥→⊙。
比较:显然,VPI在漆液渗透方面和浸渍方面,远远优于其它浸漆工艺。在应用方面,VPI更适合大型高压线圈、多层齐绕磁轭线圈和要求较高的大型绕组、以及其它高压线圈。理论上,VPI的应用,真空和压力可以做得相当的高,当然成本也高了。FGH则不然,由于连续作业,以及产量和成本的具体要求,其应用具有一定范围的限制。
在应用试验和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真空环境对于某一温度条件下的一种浸渍漆液,当其真空度低于某一绝对压力的数值时,亦即达到某一对应的“临界”真空时,会导致该浸渍漆液中大量泡沫和液面大量雾气的产生,,即发生“沫化”和“雾化”现象。“沫化”造成漆液中大量空穴,会阻碍浸渗。“雾化”致使溶剂或稀释剂大量逸出,会影响固化。
对于压力,原则上加压是为了使漆液更容易进入填充空隙,输漆过程实际上就有一个大气压。如果绝缘结构内毛细管的润湿性已经平衡,则增加压力对整个绝缘结构的填充并无明显作用,除非在固化时一直维持增加的压力,所以,增加填充的有效途径,是降低漆的粘度和减小绝缘结构空隙、提高毛细管效应,而不是提高压力。根据“粘度与压力对渗透速率”的试验,其数据显示:当漆液粘度较大时,增大压力对填充速度有较大作用,在漆液粘度小时,增大压力对填充速度的作用不显著。然而,漆液粘度却对填充速度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二者呈反比关系。
由此可见,在VPI工艺的应用中,片面强调和单纯追求高真空或高压力,是盲目和无益的。其结果会影响浸渍效率,甚至会破坏浸渍质量。
一种工艺对不同的绝缘结构以及不同的技术要求,其实际工艺参数也各不相同。譬如VPI共有四种工艺参数,即真空Vi、压力Pi、温度Ti、时间ti,其中i为1、2、3、…….,n(n是VP工艺工序的总数,i是工序次序)。绝缘结构(W)、技术指标(A)、漆液特性(E)是这四种工艺参数的基本函数元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