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管理常识 正文

计量认证学习资料

管理常识 5.02k

1、实验室是否可以企业标准申请资质认定,请结合新评审准则的要求进行分析。

答:实验室不能以企业标准申请资质认定。根据新准则5.3.1条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测和/或校准活动。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准则的要求,使用合适的检测/校准方法和程序来进行检测/校准工作。不同的检测/校准有不同的方法和程序,目的是为了使不同的人员、不同的时间所进行的检测/校准过程能保持一致。

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作为检测/校准的依据,这也是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考核时确定检测/校准项目的论据。

作业指导书是用以指导某个具体过程、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作业指导书要制定得合理、详细、明了。实验室需要的作业指导书可能包括检测/校准方法方面的(即方法操作细则)、设备使用方面的(即操作指导,或操作规程)、样品处置方面的(即样制品制备、样品处理等的指导)、数据处理方面的(即修约规则、统计处理、测量不确度评估及表述等)等。

实验室使用新标准、新方法实施检测/校准,对所用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技术等条件予以确认,并提供应的验证证明,以证明实验室能够正确使用该新标准实施/校准。

2、请结合新评审准则对人员管理要求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对检测机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监督。

答: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

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操作设备的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本单位共25人,其中持证22人,并有1名评审员、4名内审员和3名质量监督员。我站每年都制定了人员培训及考核监督计划。本站实验室于2003和2004年连续两年参加省环保局、省技术监督局能力验证考核,以及2006年省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室质控考核等。通过以上考核来证明人员的能力,证明人员培训的有效性。

3、怎样理解不符合工作和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本要素所称“不符合工作”是指管理或技术活动不符合管理体系文件或检测/校准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

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须有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或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后,由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和客户接受,并将该方法偏离进行文件规定。

不符合是必须改正的,而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是经授权允许发生的。

例:在环境监测中使用未经检定仪器属不符工作,必须改正。而经授使用非国标的分析方法即偏离,是允许的。

4、请结合行业特点,谈谈如何对样品进行管理?

答:为保证监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对样品的接收、流转、保存和处理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度。

适用于本站采集和委托送检的各种类型样品的接收、流转、保存和处理的管理。

承担监测任务的部门负责样品的接收、分发、流转和在监测期间的管理,以及样品的保存和处理。

对委托送检的样品,收样人对来样清点查收后,填写“委托监测登记表”和“样品交接登记表”,对本部门采集的样品,由采样人填写“样品交接登记表”,收样人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对有疑问的样品,应及时向送(采)样人提出,并在登记表上详细记录样品状态。

收样人对接收的样品应按类别进行编号,样品的编号应具有唯一性。样品的编号与交接登记表的编号应一致。本单位样品编号:污染源监测为W-00×,环评监测为H-00×,验收监测为Y-00×,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常规监测为C-00×。

样品接收后,收样人应尽快将样品送达有关监测人员,并办理交接手续。

监测人员收到样品后,如不能立即进行监测,样品的存放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样品应分区域放置,设置“待测”、“已测”区域,并应有明确标识,以防不同检验状态的样品相互混淆。

监测部门设立样品室(或库),由专人负责管理,样品室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冰箱、冷柜等设施,以保证样品在保存期间不发生变质或损坏。

需要留样的样品,填写留样登记表,做到标识清楚、帐物相符、分类、存放、保管安全。对性能不稳定、易降解的样品均不作留样保存。

对已监测样品的保存期不应少于监测报告的抱怨期,特殊样品根据有关要求另行决定

对监测结果有异议,需要复测时,经监测部门负责人同意后,从留样中取样,并作相关记录。

环境样品在监测分析完成后,剩余样品应在监测结果审核无误后,方可处理。

留样超过规定的保存期限时,由样品管理员进行处理;对于特殊或重要的留样应经监测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处理。

样品的处理必须符合三废排放要求,不得污染环境,对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样品的处理按《实验室内部管理程序》(HJCX 7.1 - 2006)。

5、怎样理解纠正和纠正措施,并举例说明。

答:对不符合要求和规定的工作予以纠正,对可能造成不符合的原因加以预防;持续地改进、不断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保证检测/校准数据、结果的质量,应当是实验室追求的目标,也是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评审准则中的“纠正措施”有两层含义:一是参照ISO/IEC17025的4.9要求,对不符合工作“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二是参照4.10为防止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而执行纠正措施程序。

例:通过内部审核,发现实验室正在使用的仪器已过检定期,马上审请并检定,即为纠正的一种行为。

纠正措施:通过内部审核,发现实验室正在使用的仪器已过检定期,制定的一系列纠正程序,并在程序文件中规定下来,即为纠正措施,是一种程序。

6、请结合评审准则的要求和本单位的特点,拟定一份内审和管理评审计划。

答: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自身必须建立的评价机制,对所策划的体系、过程及其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审核、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行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检查本单位各项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评审准则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内审,能自我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决问题,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行。

上一篇 捕捉短线差价可用三连阴操作法
下一篇 喹乙醇相关资料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