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关于划分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轻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暂时性破坏或受干扰,环境的破坏或干扰能较快地自动恢复或再生,或者其替代与重建比较容易实现
B.中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损害和破坏,其替代或恢复是可能的,但相当困难且可能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并需比较长的时间
C.非常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无法替代、恢复和重建的损失,这种损失是永久的、不可逆的
D.极端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严重而长期的损害或损失,其代替、恢复和重建非常困难和昂贵,并需很长的时间
602.大型火力发电(热电)厂排气出口颗粒物每点采样时间不少于( 3min )。
603.大气环境影响监测时,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10 )个。
60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在计算机动车排放NO和NO比例时,可以假定NO/NO=( D )。
A.1 B.0.9 C.0.75 D.根据不同车型的实际情况而定
605.关于污染源调查中的点源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评价等级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
B.评价等级高而且现有污染源与建设项目距离较近时,应该详细调查
C.调查内容:污染源的排放特点,污染源排放数据,用排水情况,废水、污水处理状况
D.如果排水口位于建设项目排水与受纳河流的混合过程段范围内,不需要详细调查
606.扩展的生态价值评价法中计算各个栖息地的保护价值的公式是( )。
607.以下属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常规调查项目的是( B )。
A.湿球温度 B.时间 C.降水量 D.相对湿度
608.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
A.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物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划入"影响很小"的项目
B.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振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划入"轻度影响"的项目
C.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划入"重大影响"的项目
D.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改变生物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划入"轻度影响"的项目
609.一般认为春季湖水循环期间的总磷浓度在( 10mg/m )以下时基本不发生藻花和降低水的透明度。
610.某地监测PM,浓度是0.45mg/m,质量标准是0.15mg/m,则超标倍数是(2倍)。
6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水体富营养化定义:人为因素引起的湖泊、水库中氮增加对其水生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
B.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因是磷增加,同时也与氮含量、水温及水体特征有关
C.土壤允许流失量定义: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D.类比法定义:通过既有开发工程及其已显现的环境影响后果的调查结果来近似地分析说明拟建工程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
612.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中,下列选项中不满足按照环境要素划分分类的是( C )。
A.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B.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影响后评价 D.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解题思路: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6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遥感是指通过任何不接触被观测物体的手段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船载遥感、雷达以及照相机摄制的图像
B.遥感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应用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表水体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生物量分布、土壤类型及其水体特征、群落蒸腾量、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等
C.数据记录方式:以胶片记录,主要用于航空摄影;以计算机兼容磁带格式记录,主要用于航天遥感
D.遥感的数据记录方式有三种
6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耗水量的是( A )。
A.地下水取水量 B.产品含水量 C.水处理用水量 D.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
615.下列选项中,关于非点源调查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调查内容:工业类非点源污染源、其他非点源污染源
B.调查原则:一般采用实测的方法,不进行资料收集
C.污染源采样分析方法: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执行
D.污染源资料的分析整理:对收集到的和实测的污染源资料进行检查,找出相互矛盾和错误之处
616.自然环境调查时,地理位置调查包括建设项目所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并附(A )。
A.平面图 B.地形图 C.城市总体规划图 D.地质现状图
617.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19440m/d,COD(h)=100mg/L。河流水环境参数值为:Q=6.0m/s,COD(p)=12mg/L,u=O.1m/s,K=O.5L/d。假设污水进入河流后立即与河水均匀混合,在距排污口下游10km的某断面处,河水中COD,浓度是(8.52)mg/L。
618.收集资料法的缺点是( D )。
A.应用范围广、收效大 B.受到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C.费用较大 D.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
619.下列关于防止环境噪声污染的技术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C )。
A.对于振动、摩擦、撞击等引发的机械噪声,一般采取减振、隔声措施
B.对某些用电设备产生的电磁噪声,一般应尽量使设备安装远离人群,一是保障电磁安全,二是利用距离衰减降低噪声影响
C.对以空气柱振动引发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治理,一般采取减振、隔声措施
D.针对环境保护目标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技术工程措施,主要是以隔声、吸声为主的屏蔽性措施,使保护目标免受噪声影响
620.森林具有平衡碳氧、涵养水源等功能,这是环境的( D )。
A.社会价值 B.经济价值 C.直接使用价值 D.间接使用价值
621.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等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面积、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时要附( B )。
A.植被分布图 B.土壤分布图 C.水土流失分布图 D.土壤粒径分布图
622.大气环境影响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7 )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623.河口与一般河流最显著的区别是( D )。
A.河口的流量较小 B.河口的流速较慢 C.河口的河宽较大 D.河口受到潮汐的影响
624.目前,国内较多采用的清洁生产评价方法是( D )。
A.保证率法 B.质量指标法 C.分值评定法 D.指标对比法
625.下列水体混合公式运用不正确的是( D )。
解题思路:横向混合系数公式:M=0.6(1±0.5)hu纵向离散系数的Ficher公式:D=0.011uB/hu
626.一台链条炉(烟气中的烟尘占灰分量的80%),装有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为80%,用煤量为1.8t/h,煤的灰分含量为25%,含硫率2%。该锅炉SO的排放量是(16000mg/s ),烟尘的排放量是(20g/s )。
该锅炉SO的排放量是(1.8*10^9*2%*1.6*.2/3600=1600mg/s ), 烟尘的排放量是(1.8*10^6*25%*80%*(1-80%)/3600=20g/s )
627.关于噪声测量时段,不正确的是( D )。
A.应在声源正常运行工况的条件下选择适当时段测量
B.每一测点,应分别进行昼间、夜间时段的测量,以便与相应标准对照
C.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
D.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应适当减少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
628.内梅罗法的计算公式为( )。
629.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只能使用( B )来评估。
A.成果参照法 B.调查评价法 C.影子工程法 D.机会成本法
630.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小时浓度应至少获取当地( 8 )小时浓度值。
631.关于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不正确的是( D )。
A.预测点的位置应覆盖现状监测点 B.预测点的数量应大于现状监测点
C.预测点根据工程和环境特征、环境功能要求而设定 D.预测范围应大于或等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632.不属于累积影响类型的选项是( A )。
A.环境承载力影响 B.最低限度及饱和限度影响
C.诱发影响和间接影响 D.时间和空间的拥挤影响
633.吹某一方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 A )。
A.风频 B.风玫瑰图 C.联合频率 D.风场
634.某地水土流失后的治理费用是100万元/k㎡,那么,该地水土流失的环境影响的损失是100万元/k㎡,此计算方法属下列( B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方法。
A.隐含价格法 B.恢复或重置费用法 C.影子工程法 D.旅行费用法
635.SCR脱硝技术使用的还原剂是( A )。
A.氨 B.氢 C.甲烷 D.贵金属
6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污染源的定义:凡对环境质量可以造成影响的物质输入
B.污染物(污染因子):输入的物质和能量 C.污染源调查应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
D.在改扩建项目时,对项目改、扩建以前的污染源应详细了解,常需现场调查或测试
解题思路:凡对环境质量可以造成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统称污染源。
63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连续生产稳定、污染物排放稳定的建设项目,废气的采样和测试一般不少于( 3 )次。
638.下列关于山谷风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山谷风是发生在山区的山风和谷风的总称
B.山谷风是由于山坡和山谷受热不均而产生的
C.白天风是从山谷近地面吹向山坡,晚上风从山坡近地面吹向山谷
D.白天风是从山坡近地面吹向山谷,晚上风从山谷近地面吹向山坡
639.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该向( B )申请该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A.当地政府 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当地公安机关 D.当地政府建设部门
640.气体泄漏速率计算公式,其中K表示( A )。
A.气体的绝热指数 B.流出系数 C.气体泄漏系数 D.气体常数
64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格栅的主要作用是去除会堵塞或卡住泵、阀及其他机械设备的大颗粒物等
B.沉砂池一般设置在泵站和沉淀池之后,用以分离废水中密度较大的砂粒、灰渣等无机固体颗粒
C.隔油池采用自然上浮法去除可浮油的设施
D.事故池的主要作用就是容纳生成事故废水或可能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事故废水
解题思路:沉砂池一般设置在泵站和沉淀池前,以分离废水中密度较大的砂粒、灰渣等无机固体颗粒。
642.环境影响识别的任务是( A )。
A.区分、筛选出显著的、可能影响项目决策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或问题)
B.预测不利的环境影响,采取各种减缓措施
C.系统地检查各种"活动"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D.根据拟建项目的特征和拟选厂址周围的环境状况预测环境变化
643.下列关于费用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步骤为:①量化环境影响;②筛选环境影响;③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④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B.当环境计划执行的好时,计算出项目的可行性往往会很高
C.贴现率是将发生于不同时间的费用或效益折算成同一时点上(现在)可以比较的费用或效益的折算比率,又称折现率
D.在费用效益分析中,理论上合理的贴现率取决于人们的时间偏好率和资本的机会收益率
644.下列不属于法规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是( C )。
A.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B.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 C.学校、医院和人口密集的居民社区
D.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645.在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优先考虑使用(类比分析法),在评价工作级别较低,评价时间短,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时,可用(数学模式法)。
6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A声级一般用来评价噪声源,对特殊噪声源在测量A声级的同时还需要测量其频率特性
B.对突发噪声往往需要测量最大A声级L及其持续时间,脉冲噪声应同时测量A声级和脉冲周期
C.等效连续A声级即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D.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用于评价一般噪声
647.当面源面积(B )时,面源扩散模式可按点源扩散模式计算,但需对扩散参数进行修正。
A.S<1k㎡ B.S≤1k㎡ C.S≤2k㎡ D.S≤2k㎡
648.扩展的生态价值评价法中计算各个栖息地的保护价值的公式是( )。
649.现代废水处理技术中,下列方法属于化学法的是( D )。
A.隔油 B.离心 C.活性污泥法 D.氧化还原
650.有关风险识别,正确的选项是( A )。
A.在识别各种环境影响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辨别风险影响因子
B.识别引起建设项目突发性事故的因素
C.识别突发性事故产生的危害 D.识别可能引发重大后果的影响因子
651.运行期工程对生态影响的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C )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
A.生态景观 B.生态系统 C.生境 D.自然资源
65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布置时应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m )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65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30° );监测点周围应有(270° )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65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工作中环境保护管理调查所包含内容的是(C )。
A.事故风险的环境保护应急计划
B.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及环境保护档案资料
C.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效果测试和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
D.排污口规范化,污染源在线监测仪的安装、测试情况检查
655.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式为( )。
656.在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最常用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是(D )。
A.生产力损失法 B.调查评价法 C.反响评估法 D.成果参照法
657.下列选项中不是环境现状调查的工作内容的是( D )。
A.明确环境保护目标 B.明确评价标准 C.确定评价时段 D.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658.关于类比法,不正确的是( B )。
A.定义:通过既有开发工程及其已显现的环境影响后果的调查结果来近似地分析说明拟建工程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
B.选择合适的类比对象,主要从工程方面考虑
C.选择可重点类比调查的内容,主要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进行类比调查分析
D.类比分析一般不会对两项工程做全方位的比较分析
解题思路:选择合适的类比对象,应从工程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考虑。
二、多项选择题
65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C )。
A.地球上的水蒸发为水汽,经上升、输送、冷却、凝结,在适当条件下降落到地面,这种不断的反复过程称为水循环
B.在海洋和陆地之间进行的,称为小循环 C.在海洋或陆地内部进行的,称为大循环
D.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660.栖息地评价分类法主要分为( ABC )。
A.第一类:野生生物物种的最主要的栖息地
B.第二类:对野生生物有中等意义的栖息地
C.第三类:对野生生物意义不大的栖息地
66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CD )。
A.对于恒定均匀流,基本方程为:
B.对于非恒定流,一般可以用一维圣维南方程描述。河道有侧向人流时,基本方程为:[]
C.河流断面流速计算中,有足够实测资料时选用的计算公式为:
D.河流断面流速计算的经验公式为:
662.噪声源噪声级数据包括( ABCD )。
A.声压级 B.A声级、A声功率级 C.倍频带声功率级 D.有效感觉噪声级
663.有较大保护价值的野生生物包括( ABCD )。
A.已经知道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种 B.有助于进行科学研究的物种
C.有利于研究种群生态学的物种
D.某些正在把自己从原来的生存范围内向其他类型栖息地延伸、扩展的物种
解题思路:有较大保护价值的野生生物包括:①已经知道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种;②对于研究人类和行为学有意义的物种;③有助于进行科学研究的物种;④能给人某种美的享受的物种;⑤有利于研究种群生态学的物种;⑥已经广泛研究并有文件规定属于保护对象的物种;⑦某些正在把自己从原来的生存范围内向其他类型栖息地延伸、扩展的物种。
664.水环境现状调查包括( ABC )。
A.资料收集 B.现场调查 C.环境监测 D.遥感监测
665.污染源分布和源强核算过程中,为了说明废气的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有关问题,可将废气按( ABC )进行核算。
A.点源 B.面源 C.线源 D.浓度
666.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一般要求的是( ABCD )。
A.工程组成完全 B.重点工程明确 C.全过程分析 D.污染源分析
解题思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的一般要求有:①工程组成完全;②重点工程明确;③全过程分析;④污染源分析;⑤其他分析,如施工建设方式、运营期方式不同,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影响,需要在工程分析时给予考虑。
667.绘制污染工艺流程时,应注意包括( BCD )。
A.不产生污染物的过程和装置 B.有化学反应的工序的主要化学反应式和副反应式
C.在总平面布置图上标出污染源的准确位置 D.涉及产生污染物的装置和工艺过程
解题思路:绘制污染工程流程时,不产生污染物的过程和装置可以简化。
668.关于调查水质因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以及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的特征水质参数表选择特殊水质因子
B.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或评价等级为一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C.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或评价等级为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D.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669.以下关于噪声级正确的是( ABCD )。
A.A声级一般用来评价噪声源,对特殊噪声源在测量A声级的同时还需要测量其频率特性
B.等效连续A声级即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用于评价航空噪声
D.对突发噪声往往需要测量最大A声级L及其持续时间,脉冲噪声应同时测量A声级和脉冲周期
670.关于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规定,正确的是( ACD )。
A.一级最详细 B.三级最详细 C.二级比较详细 D.三级较简略
671.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要点有( ABCD )。
A.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B.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
C.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D.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67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一般分为两个时段,指的是( AB )。
A.冬、夏两季 B.丰、枯水期 C.春、秋两季 D.施工时段和运营时段
解题思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一般分为两个时段: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
673.公路铁路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方法包括( ABC )。
A.调查评价范围内有关城镇、学校、医院、居民区或农村生活区在沿线分布和建筑情况及相应噪声标准
B.敏感目标较多时,分路段测量环境噪声背景值
C.存在现有噪声源时,应调查其分布状况和对周围敏感目标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D.厂界噪声水平测量点布置在场界外1m处,间隔为50~100m
674.在核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提出的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必须满足( ABC )要求。
A.达标排放 B.符合其他相关环保要求 C.技术上可行 D.能保证有力的执行
675.下列环境影响评价术语中,概念正确的有( ACD )。
A.环境灾害: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是除自然变异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
B.环境区划:可以分为环境要素区划、环境状态与功能区划、环境灾害区划等
C.环境自净: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降低和消除的现象
D.水土保持: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防治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
解题思路:环境区划可以分为环境要素区划、环境状态与功能区划、综合环境区划等。
676.以下属于复杂风场的是( ABC )。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城市热岛环流 D.河流风
677.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D )。
A.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该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后完成
B.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炼而成
C.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具体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文件
D.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主要判据
678.划入"影响很小"的项目的特征有( ABD )。
A.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振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
B.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物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C.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D.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解题思路:影响很小的项目包括:(1)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振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2)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物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67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废水和废气可统一计算污染物排放总量
B.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必须将废水和废气污染物分别统计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
C.固体废弃物按国家规定统计一般固体废物即可
D.固体废弃物按国家规定统计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680.一般来说,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都应根据( BCD )等技术资料进行工作。
A.环境影响评价送审材料 B.项目规划 C.可行性研究报告 D.设计方案
68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海湾是海洋凸入陆地的那部分水域 B.湾口开阔、水深,形状呈喇叭形的海湾属于闭塞型海湾
C.闭塞型海湾是指湾口的宽度和水深相对浅窄,水交换和水更新的能力差的海湾
D.根据海湾形状、湾口大小和深浅以及通过湾口与外海水交换能力可以把海湾分为闭塞型和开敞型两类
682.入湖、库径流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湖泊、水库的径流,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 ABC )。
A.通过干支流水文站或计算断面进入湖泊、水库的径流
B.集水面积上计算断面没有控制的区间进入湖泊、水库的区间径流
C.直接降落在湖、水库水面上的雨水 D.进入湖泊地下水储量的水量
683.按照拟建项目的"活动"对环境要素的作用属性,环境影响可以划分为( ABCD )。
A.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B.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C.短期影响、长期影响 D.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
684.以下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B )。
685.需要调查的水质因子种类分别是( ABC )。
A.常规水质因子 B.特殊水质因子 C.其他方面因子 D.微环境水质因子
686.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包括( ABCD )。
A.环境影响因子 B.影响对象(环境因子) C.环境影响程度 D.环境影响的方式
687.关于非点源调查,下列正确的是( ACD )。
A.调查内容:工业类非点源污染源、其他非点源污染源
B.调查原则:一般采用实测的方法,不进行资料收集
C.污染源采样分析方法: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执行
D.污染源资料的分析整理:对收集到的和实测的污染源资料进行检查,找出相互矛盾和错误之处
688.地理信息系统常用功能包括( ABCD )。
A.空间数据的录入 B.缓冲区分析 C.栅格图层的叠加 D.空间数据的更新显示
解题思路:地理信息系统的常用功能包括:①空间数据的录入;②空间数据的查询;③空间数据分析;④缓冲区分析;⑤叠加分析;⑥栅格图层的叠加;⑦空间数据的更新显示;⑧空间数据的打印输出;⑨空间数据局部删除、局部截取和分割。
689.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ABCD )。
A.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 C.类比调查法 D.专业判断法
690.河流水质采样,垂线上取样点的确定原则正确的是( ABCD )。
A.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在水面下0.5m处及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
B.水深为1~5m,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
C.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距河底也不应小于0.3m
D.评价三级小河时,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
691.浮游生物调查指标包括( ABCD )。
A.种类组成及分布 B.细胞总量 C.主要类群 D.鱼卵和仔鱼的数量及种类、分布
解题思路:浮游生物的调查指标包括:①种类组成及分布;②细胞总量;③生物量;④主要类群;⑤主要优势种及分布;⑥鱼卵和仔鱼的数量及种类、分布。
692.生态完整性评价指标包括( ABCD )。
A.植被连续性 B.生态系统组成完整性 C.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完整性 D.生物多样性
解题思路:生态完整性评价指标包括:植被连续性、生态系统组成完整性、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平。
693.潮间带生物调查指标包括( ABCD )。
A.种类组成与分布 B.生物量 C.群落 D.底质
694.按照评价对象分,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 AD )。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B.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C.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695.景观遥感数据的常见预处理方法包括( ABCD )。
A.大气校正 B.植被成分 C.帽状转换 D.质地分析
解题思路:景观遥感数据的常见预处理方法有:大气校正、几何纠正、光谱比值、主成分、植被成分、帽状转换、条纹消除和质地分析等。
696.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内在因素的重要环节,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可以将工程分析分为( AC )。
A.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B.清洁生产工程分析
C.生态影响性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D.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分析
697.关于物料衡算法,下列正确的是( ABD )。
A.是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 B.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C.生产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等于产品数量 D.理论上讲,该方法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最精确
698.下列属于社会环境调查基本内容的是( ABC )。
A.社会经济 B.文物与景观 C.人群健康状况 D.动植物与生态
699.关于河川径流,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ABCD )。
A.流量Q: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s
B.径流总量W:在T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W=QT
C.径流深Y:Y=QT/1000F(F为流域面积,单位k㎡)
D.径流系数α:某一时段内径流深与相应降雨深P的比值
700.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 ABCD )有关。
A.项目评价等级 B.地形复杂程度 C.水平流场是否均匀一致 D.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
701.关于五级划分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BCD )。
A.极端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无法替代、恢复和重建的损失,这种损失是永久的、不可逆的
B.非常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严重而长期的损害或损失,其代替、恢复和重建非常困难和昂贵,并需很长的时间
C.中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损害和破坏,其替代或恢复是可能的,但相当困难且可能要较高的代价,并需比较长的时间
D.轻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轻微损失或暂时性破坏,其再生、恢复与重建可以实现,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702.大气污染源调查中,颗粒物粒径分布的调查内容包括( ABCD )。
A.颗粒物粒径分级 B.颗粒物分级粒径 C.各级颗粒物质量密度 D.各级颗粒物所占质量比
703.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工作内容包括( ABC )。
A.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B.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C.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D.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704.陆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估测的主要方法有( ACD )。
A.地方已有成果应用法 B.遥感法 C.区域蒸散模式 D.参考权威著作提供的数据
705.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D )。
A.湖水的混合方式分为紊动混合和对流混合 B.紊动混合是由湖水密度差异产生的
C.对流混合是由风力和水力坡度作用产生的 D.湖中水位有节奏的升降变化,成为波漾或定振波
解题思路:紊动混合是由风力和水力坡度作用产生的;对流混合是由湖水密度差异产生的。
706.在污染物分析中,关于废水应说明的内容包括( ABCD )。
A.种类、成分 B.浓度 C.排放方式 D.排放去向
707.对于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正确的是( ABC )。
A.预测的内容应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征及当地环保要求而定
B.要考虑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C.环境影响预测必须考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污染途径
D.预测过程中不涉及对人体、生物及资源的危害程度
708.以下大气污染源中属于体源的是( AC )。
A.焦炉炉体 B.集气筒 C.屋顶天窗 D.烟囱
709.环境灾害中,属于气象水文灾害的包括( BD )。
A.滑坡 B.酸雨 C.地面沉降 D.沙尘暴
解题思路:气象水文灾害包括:洪涝、酸雨、干旱、霜冻、雪灾、沙尘暴、风暴潮、海水入侵。
710.关于影响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物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按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
B.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酸碱度和热效应四类
C.点源:污染物产生的源点和进入环境的方式为点
D.面源:污染物产生的源点为面,进入环境的方式可为面、线或点,位置不固定
解题思路: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物按照排放方式可以分为点源和面源。
711.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包括( AC )。
A.干球温度 B.降水类型 C.低云量 D.水平能见度
712.河流取样次数的原则包括( ABC )。
A.在规定的不同规模河流、不同评价等级的调查时期中,每个水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3~4天,至少有一天对所有已选点的水质因子取样分析
B.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测水温;预测水温时,要测日水温的变化情况
C.一般情况,每天每个水质因子只取一个样,水质变化很大时,每隔一定时间采样一次
D.一般情况,每天每个水质因子取两个样,水质变化很大时,每隔一定时间采样两次
713.下列选项中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是( ABCD )。
A.列表清单法 B.矩阵法 C.网络法 D.图形重叠法
解题思路: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重叠法、组合计算辅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等。
714.底栖生物调查指标包括( ABCD )。
A.总生物量和密度 B.种类及其生物量、密度 C.种类、组成、分布 D.群落与优势种
解题思路:底栖生物调查的指标包括:①总生物量和密度;②种类及其生物量、密度;③种类、组成、分布;④群落与优势种;⑤底质。
715.按照成因分类,湖流可以分为( ABCD )。
A.风成流 B.梯度流 C.惯性流 D.混合流
716.下列选项属于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内容的是( ABC )。
A.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的落实程度和效果
B.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
C.判断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 D.对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717.点源调查的内容包括( ABCD )。
A.污染源的排放特点 B.污染源排放数据 C.用排水情况 D.废水、污水处理状况
718.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大气污染源可分为( ABCD )。
A.点源 B.面源 C.线源 D.体源
719.湖泊、水库水量与总容积是随时间而变的,关于计算中的标准,正确的是( AC )。
A.一般以年水量变化的频率为10%代表为多水年
B.一般以年水量变化的频率为75%代表为多水年
C.一般以年水量变化的频率为50%代表为中水年
D.一般以年水量变化的频率为75%代表为少水年
720.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的来源有( ACD )。
A.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B.收集近两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C.进行现场监测 D.咨询有关专家
解题思路:选项B正确的说法是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721.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 ACD )。
A.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D.环境影响后评价
722.以下属于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排放的是( ABCD )。
A.点火开由 B.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 C.设备检修 D.工艺设备运转异常
723.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目的包括( ABC )。
A.掌握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噪声敏感目标和人口分布情况
B.为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C.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环境噪声现状情况
D.评价范围内各功能区噪声现状,边界噪声超标状况及受影响人口分布和敏感目标超标情况
724.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应包括( ABCD )。
A.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
B.工程弃渣和生活垃圾的产生量 C.主要噪声源的种类和声源强度
D.排放废气的固定源、移动源、连续源、瞬时源的主要污染物产生量
725.河口水质的取样断面布设原则是( AC )。
A.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
B.其下游应设置取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
C.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 D.其上游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与河流相同
解题思路:河口水质的取样,其上游应设置取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下游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与河流相同。
726.燃煤锅炉作为污染源分析的过程中,通常设定的污染因子为( BC )。
A.氨氮 B.烟气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727.河流水质采样取样断面应布设于( ABCD )。
A.调查范围的两端 B.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及重点保护对象附近的水域
C.重点水工构筑物和水文站附近 D.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
728.对于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统计污染物排放量的过程中,需要算清新老污染源的"三本账",这里指的是( ABC )。
A.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 B.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
C.技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 D.废气、废渣和废水排放量
729.环境噪声测量标准方法包括( ABCD )。
A.《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 B.《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
C.《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D.《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
730.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 ABC )。
A.总物料衡算 B.有毒有害物料衡算 C.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D.水量衡算
731.湖泊、水库水质取样,取样位置上取样点的布设原则有( BC )。
A.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小于10m时,设在水面下0.5m处,但此点距底不应超过0.5m
B.大中型湖泊、水库,平均水深大于10m时,先查明其水温有无分层现象,如有斜温层,在水面下0.5m和斜温层以下,距底0.5m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
C.小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大于10m时,在水面下0.5m和水深10m并距底0.5m以上处各设一个取样点
D.小型湖泊、水库,水深小于10m时,在水面下和距底0.5m以上处各设一个取样点
732.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可以分为( ABCD )。
A.点源 B.面源 C.线源 D.体源
733.工程分析的作用有( ABCD )。
A.作为项目决策的依据 B.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C.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D.为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734.环境影响评价的工艺流程和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有所不同,主要关心的是( CD )。
A.不产生污染物的工艺工程 B.不产生污染物的工艺设备
C.产生污染物的具体部位 D.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735.区域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D )。
A.区域环境系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功能 B.区域地理地形、资源种类、人口密度
C.区域商贸、文化外来人口的分布 D.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
736.环境现状调查的目的是( CD )。
A.分析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 B.了解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C.掌握环境质量现状或背景 D.为项目投产运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737.下列属于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的是( ABCD )。
A.地理位置 B.地形地貌 C.气候与气象 D.地表水环境
738.复杂风场一般是由于( AD ),形成局地风场或局地环流。
A.地表的地理特征 B.地形特征 C.气象特征 D.土地利用不一致
739.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选择调查项目包括( BCD )。
A.风速 B.海平面气压 C.相对湿度 D.湿球温度
740.类比法使用过程中,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和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具体来说包括( ABC )。
A.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B.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C.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D.实测数据的准确性
741.针对水文现象所存在的基本规律,主要的研究途径包括( ABC )。
A.成因分析 B.数理统计 C.地区综合 D.资料分析
742.环境现状的调查方法主要有( ABD )。
A.收集资料法 B.现场调查法 C.类比法 D.遥感法
743.大气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的内容包括( ABCD )。
A.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B.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C.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D.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744.下列选项,符合环境影响预测原则的是( AB )。
A.应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B.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应按相应的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征、当地的环境要求而定
C.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 D.主要靠收集现有资料进行类比
745.污染型项目的工程概况中,需要根据工程组成和工艺,给出( BCD )。
A.污染源分布 B.主要原料和辅料的名称
C.主要原料和辅料单位产品消耗量 D.主要原料和辅料年总耗量和来源
746.测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 ABCD )。
A.皆伐实测法
B.平均木法
C.将研究地段的林木按其大小分级,在各级内再取平均木,再换成单位面积的干重
D.随机抽样法
747.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的调查项目包括( AD )。
A.探空数据层数 B.降水类型 C.相对湿度 D.气温温度
748.拟建项目的"活动"的阶段划分包括( ABCD )。
A.建设前期 B.建设期 C.运行期 D.服务期满后
74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将环境影响划分为( ABC )。
A.重大影响 B.轻度影响 C.影响很小 D.轻微影响
750.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B.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C.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制度和方法
D.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的对策和措施的制度和方法
751.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原则包括( ABC )。
A.噪声源现状评价: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噪声级、噪声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
B.环境噪声现状评价:评价在评价范围内的环境噪声现状、主要噪声源分析及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C.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结果应用表格和图示来表达 D.需要绘制现状WECPNL的等声级线图
752.对于建设项目工业取水量包括( ABCD )。
A.间接冷却水量 B.工艺用水量 C.锅炉给水量 D.生活用水量
解题思路: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
753.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包括( ABCD )。
A.清单法 B.矩阵法 C.叠图法 D.影响网络法
解题思路: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包括:清单法、矩阵法、叠图法、影响网络法。
754.关于河流水质采样取样方式,正确的是( BCD )。
A.一级评价:原则上只取断面混合水样
B.二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他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即将断面上各处所取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
C.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D.三级评价:原则上只取断面混合水样
755.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有( ABD )。
A.收集资料法 B.现场调查法 C.遥感法 D.收集资料法和现场调查法相结合
75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CD )。
A.同时设计 B.同时竣工 C.同时施工 D.同时投产使用
757.下列选项中公式运用正确的是( ABC )。
758.污染物分析中,关于废渣应说明( ABCD )。
A.有害成分 B.溶出物浓度 C.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D.排放量、处理和处置方式和储存方法
759.根据海湾的形状、湾口的大小和深浅以及通过湾口与外海的水交换能力可以把海湾分为( CD )。
A.深水湾和浅水湾 B.开放型和半开放型 C.开敞型 D.闭塞型
760.清单法分类包括( ACD )。
A.简单型清单 B.综合型清单 C.分级型清单 D.描述型清单
解题思路:清单分析法包括:简单型清单、描述型清单、分级型清单。
761.计算植被中物种重要值的步骤包括( ABCD )。
A.相对密度计算 B.相对优势度计算 C.相对频度计算 D.重要值计算
762.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点源调查内容包括( BCD )。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和非正常排放量 B.烟气出口速度
C.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 D.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
解题思路:只需要调查各主要污染源的正常排放量即可,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需要调查非正常排放量。
763.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过程中,确定调查范围的原则( AB )。
A.在确定某具体建设开发项目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达到水域使用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并考虑评价等级的高低后决定
B.当下游附近有敏感区(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时,调查范围应考虑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以满足预测敏感区所受影响的需要
C.当下游附近有敏感区(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时,调查范围应考虑延长到敏感区下游边界,以满足预测敏感区所受影响的需要
D.当下游附近有敏感区(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时,调查范围不用做任何改变
764.生态环境的调查方法有( ABCD )。
A.收集现有资料 B.访问专家 C.野外调查 D.收集遥感资料
765.进行环境现状调查时,需要明确的内容包括( ABC )。
A.环境保护目标 B.评价等级 C.评价范围 D.评价方法
766.大气环评中,要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环境空气敏感区,并列表给出环境空气敏感区内( ABCD)。
A.主要保护对象的名称 B.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级别
C.与项目的相对距离、方位 D.受保护对象的范围和数量
767.河川径流主要变化有( ABC )。
A.年际变化 B.年内变化 C.地区变化 D.周期变化
768.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洁生产指标选取原则的有( AC )。
A.从产品周期全过程考虑 B.体现污染治理思想 C.容易量化 D.数据容易获取
76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对照各污染物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长期浓度和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其中长期浓度包括( ABC )。
A.年均浓度 B.季均浓度 C.月均浓度 D.日均浓度
解题思路:日平均浓度和小时平均浓度属于短期浓度。
770.大气污染源调查中,面源调查内容包括( ABD )。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 B.面源初始排放高度
C.矩形面源与正东方向逆时针的夹角 D.近圆形面源的中心点坐标
解题思路:需调查矩形面源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
771.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 ABCD )。
A.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B.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
C.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D.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
772.湖泊、水库水温是否分层,通常用湖泊、水库水替换的次数指标α和β经验性指标来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BD )。
A.α=年总入流量/湖泊、水库总容积 B.β=一次洪水总量/湖泊、水库总容积
C.α<10,认为湖泊、水库为混合型
D.洪水时以β指标为第二判断指标,当β<1/2,洪水对湖泊水温分层几乎没有影响
解题思路:α<10,认为湖泊、水库为稳定分层型;α>10,认为湖泊、水库为混合型。
773.以下关于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方法,正确的是( AB )。
A.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
B.对于评价范围内在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C.对于评价范围内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前一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D.对于分期实施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3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解题思路:选项C,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选项D,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774.水样采集、保存和分析的方法包括( AD )。
A.河口水样盐度<3%者,同河流、湖泊等的原则与方法;盐度≥3%的,按海湾原则与方法执行
B.河口水样盐度<5%,同河流、湖泊等的原则与方法;盐度≥5%的,按海湾原则与方法执行
C.河口水样盐度<7%,同河流、湖泊等的原则与方法;盐度≥7%的,按海湾原则与方法执行
D.河流、湖泊、水库水样保存、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775.气候统计资料包括( ABCD )。
A.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 B.年平均气温 C.年平均相对湿度和降水量 D.日照
776.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包括的内容有( ABCD )。
A.河流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应根据评价等级和河流规模确定工作内容,主要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河段的平直及弯曲;过水断面积、坡度、水位、水深、河宽、流量、流速及其分布、水温、糙率及泥沙含量等
B.感潮河口的工作内容:除与河流相同的内容外,还需调查感潮河段的范围,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水位、水深、流向、流速及其分布;横断面形状、水面坡度、河潮间隙、潮差和历时等
C.湖泊、水库的工作内容:湖泊、水库的面积和形状,附有平面图;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流入、流出的水量;水力滞留时间或交换周期;水量的调度和储量;水深;水温分层情况及水流状况等
D.降雨调查工作内容:需要预测建设项目的面源污染时,应调查历年的降雨资料
777.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内容包括( ABCD )。
A.自然环境调查和生态系统调查 B.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C.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调查
D.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的调查
解题思路: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①自然环境调查;②生态系统调查;③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④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⑤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调查;⑥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的调查。
778.关于湖泊水库取样次数,正确的是( BC )。
A.在所规定的不同规模湖泊、不同评价等级的调查时期中,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7天,至少有一天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参数取样分析
B.在所规定的不同规模湖泊、不同评价等级的调查时期中,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3~4天,至少有一天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参数取样分析
C.表层溶解氧和水温每隔6h测一次,并在调查期内适当检测藻类
D.表层溶解氧和水温每隔8h测一次,并在调查期内适当检测藻类
779.大气污染源调查中,体源调查内容包括( ABCD )。
A.体源中心点坐标 B.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
C.体源排放速率、排放工况 D.初始横向和垂直扩散参数
780.环境灾害中,属于地质地貌灾害的包括( ACD )。
A.地震 B.海水入侵 C.雪崩 D.泥石流
解题思路:地质地貌灾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等。
781.划入"重大影响"的项目的特征包括( ABCD )。
A.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
B.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
C.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D.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解题思路:重大影响项目包括:(1)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2)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3)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4)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5)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
782.对单项影响评价进行工作等级划分时,需要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 ABCD )。
A.自然环境特点 B.环境敏感程度 C.环境质量现状 D.社会经济状况
783.关于生态环境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生态环境调查至少要进行两个阶段 B.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前要进行初次调查和现场踏勘
C.环境影响评价中要进行详细勘测和调查 D.环境影响评价后要再次进行勘测和调查
784.敏感保护目标识别指标包括( ABCD )。
A.具有生态功能区和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 B.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对象
C.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 D.生态脆弱区
785.影响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物的分类,按污染性质可分为( ABCD )。
A.持久性污染物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水体酸碱度 D.热效应
786.工程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ACD )。
A.物料衡算法 B.节点计算法 C.类比法 D.资料复用法
787.植物的样方调查步骤包括( ABC )。
A.确定样地大小:一般草本的样地在1㎡以上;灌木林样地在10㎡以上;乔木林样地在100㎡以上
B.确定样地数目:用种与面积和关系曲线确定样地数目
C.样地排列:系统排列或随机排列两种方式 D.收集现有资料加以分析
788.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 )。
A.分析环保措施方案以及所选工艺和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
B.分析与处理工艺有关的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C.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D.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789.我国空气质量功能区一般分为( ABC )。
A.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和其他需要保护的地区
B.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区混住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C.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D.四类区为高原、无人区
790.对工矿企业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方法包括( ABCD )。
A.现有车间,重点为处于85dB以上的噪声源分布及声级分析 B.厂区内一般采用网格法布点测量
C.厂界噪声水平测量点布置在厂界外1m处,间隔为50~100m
D.生活居住区,可以用网格法,也可以针对敏感目标监测
791.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
A.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春季、秋季)监测 B.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
C.二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 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解题思路: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
792.划入"轻度影响"的项目的特征有( ABC )。
A.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
B.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改变生物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C.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D.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
解题思路:轻度影响项目包括:(1)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2)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改变生物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793.湖泊、水库水质取样,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包括( ABC )。
A.取样位置应尽量覆盖推荐的整个调查范围 B.能切实反映湖泊、水库的水质和水文特点
C.可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布设采样位置
D.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794.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显著性的相关因素包括( ABC )。
A.拟建项目的"活动"特征 B.拟建项目的"活动"强度
C.相关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 D.各项环境要素指标本底值
795.环境现状调查中,所遵循的一般原则包括( AC )。
A.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特点,结合各单项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现状调查的范围
B.应首先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然后收集现有资料分析
C.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 D.若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区域遇到重要污染源,可以不必考虑
796.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过程中,调查时间确定原则( ABCD )。
A.根据当地水文资料确定河流、湖泊、水库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同时确定最能代表这三个时期的季节和月份
B.评价等级不同,对调查时期的要求有所不同
C.当被调查的范围内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也应调查丰水期
D.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
797.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种类包括( ABC )。
A.矢量结构 B.栅格结构 C.层次结构 D.并行结构
798.下列选项中,属于评价大纲范围的是( ABCD )。
A.总则 B.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C.环境现状调查 D.建设项目概况和初步工程分析
799.栖息地评价的主要方法有( ABCD )。
A.分类法 B.相对生态评价图法 C.生态价值评价图法 D.扩展的生态价值评价法
800.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包括( AB )。
A.噪声源现状评价 B.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C.噪声源预测评价 D.声环境预测评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