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下列关于危险废物堆放要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CD )。
A.危险废物堆要防风、防雨、防晒 B.不兼容的危险废物不能堆放在一起
C.总贮存量不超过500kg的危险废物要放入符合为 标准 的文章"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标准的容器,加上标签,容器放入坚固柜或箱中
D.危险废物堆内设计雨水收集池,并能收集50年一遇的暴雨24h降雨量
解题思路:C项中,总贮存量不超过300kg的危险废物要放入符合标准的容器内;D项中,危险废物堆内设计的雨水收集池应能收集25年一遇暴雨的24h降雨量。
1002.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 CD )。
A.正常状况气象观测资料 B.非正常状况气象观测资料
C.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D.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1003.开发建设项目的替代方案主要有( ABCD )。
A.场址或线路走向的替代 B.施工方式的替代 C.工艺技术替代 D.生态保护措施替代
1004.以下大气污染源中属于体源的是( AC )。
A.焦炉炉体 B.集气筒 C.屋顶天窗 D.烟囱
1005.在确定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ABCD )。
A.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
B.尽量考虑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自然水体后的水体情况、评价等级的高低等因素
C.对河流要根据污水排放量大小等因素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
D.对湖库、海湾要根据污水排放量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面积
1006.下列有关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生态环境监理工作的表述,正确的有( BCD )。
A.监理的范围一般在施工建设活动直接和间接影响区内
B.内容包括资源利用、水土保持、污染控制、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施工废物管理
C.监理的方式有定点观察(长驻)、巡回监视、抽查以及仪器监控等
D.要求建立记录与报告制度,并做到准确记录,及时报告
1007.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的河口包括( ABCD )。
A.河流交汇处 B.河流感潮段 C.河流与湖库的汇合部 D.河口外滨海段
1008.下列关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CD )。
A.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根据污染物类型数以及某类型污染物中的水质参数数目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类
B.复杂指污染物类型数≥3,或等于2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1
C.中等指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污染物类型数=1且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D.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解题思路:复杂情况还包括污染物类型数等于2时,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1009.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三条,是指( ABD )。
A.要讲清楚项目建设前后声环境的变化情况 B.进行好四个方面的分析
C.重点评价敏感区和敏感点的声环境影响 D.提出措施和建议
解题思路:C项内容包含在A项之中。
1010.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包括( ABD )。
A.施工阶段 B.运行阶段 C.服务期阶段 D.退役阶段
1011.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ABD )。
A.准备阶段 B.正式工作阶段 C.预测评估阶段 D.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1012.在选择或制订生态标准时,选用的标准或类似标准的获得途径有( BCD )。
A.经验值 B.背景值或本底值 C.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
D.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标准
1013.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中可将影响划分为( ABCD )。
A.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B.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
C.一次影响与累计影响 D.局部影响与区域影响
1014.一般来说,建设项目的生态监测包括的内容应当有( ABCD )。
A.生态环境问题的概述 B.重要生态因素、生态监测的因子或指标体系的确定
C.监测点位、时段和频率,监测人员,监测设备和经费
D.监测结果的评价与报告,提出的应急与持续改进措施
1015.评价水环境影响所需要的基本资料有( ABCD )。
A.水域功能 B.评价时采用的水质标准 C.项目排污总量 D.允许利用的水体自净能力
1016.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B.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及原因
C.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
D.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1017.在进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时,工作程序的最初始阶段需完成的工作有( ABD )。
A.开发区发展规划初步分析 B.现场踏勘、初步环境现状调查
C.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
D.收集相关规划、环保政策法规等有关资料
1018.下列对于生态影响的防护与补偿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有( CD )。
A.生态影响的避免是指尽量减少不可避免的生态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B.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是指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潜在不利生态影响
C.生态影响的补偿是指当重要物种、生境及资源受到工程影响时,可采取在当地或异地提供同样物种或相似生境的方法得到补偿
D.在极端情况下,当生态影响评价发现一些非常严重又不能避免的影响时,否决整个工程项目可能是唯一切合实际的避免方案
解题思路:A、B两项的定义混淆,对调即都正确。
1019.以下属于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排放的是( ABCD )。
A.点火开炉 B.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
C.设备检修 D.工艺设备运转异常
1020.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的说法,表述有误的有( ABC )。
A.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以及提出减缓措施只是对传统上的推荐方案而言的,不包括备选方案或替代方案
B.规划环评的评价结果设计成两个出口,即采纳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和建议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
C.工作程序中,设置了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的环节,并安排在环境现状调查之前
D.环境评价指标是与环境目标联系在一起,对于环境目标,需要用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值来表述
1021.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原则上可以采用( AD )。
A.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法 B.两项水质参数耦合评价法
C.三项水质参数联合评价法 D.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法
1022.我国目前主要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有( ABC )。
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B.《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C.《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D.《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解题思路:选项D属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023.下列关于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中一些常用方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BCD )。
A.环境数学模型法可较好地定量描述多个环境因子和环境影响的相互作用及其因果关系,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B.对比评价法中的前后对比分析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可信度低
C.在评价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累积影响时,环境承载力分析法较为有效可行
D.投入产出分析法可用于拟定规划引导下,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与分析
1024.为了提高环境现状调查的效果,在调查中可运用( ABC )等直观显示的手段。
A.照相 B.录音 C.录像 D.访谈
1025.在预测声级前需根据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空间分布形式对声源简化成( ABC )几类。
A.点声源 B.线声源 C.面声源 D.体声源
1026.在执行上,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的关系是( AD )。
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否则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B.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同时也要参照综合排放标准再选用执行
C.优先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D.两者不交叉执行
102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任务是为( ABCD )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
A.项目的厂址选择 B.排污口设置 C.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制定 D.项目实施环境监测
1028.下列关于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表述错误的有( BD )。
A.对开发区进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B.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烟尘、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C.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
D.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
(按十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1029.下列有关湖泊、水库水质取样点布置有关内容及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上应尽量覆盖整个调查范围,并切实反映其水质水文特点
B.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的方法
C.在每个取样位置上按照水深布设取样点
D.对大中型湖库,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
1030.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包括( ABCD )。
A.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B.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C.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D.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1031.下列关于河流和河口水质调查取样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要求,正确的有:(ACD)。
A.一般的小河只需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B.每一条水质取样垂线上,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O.8m处取一个样
C.一级评价中,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进行分析,不取混合样
D.当拟建排污口位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下游同河流
103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ABCD )。
A.图形叠置法 B.系统分析法 C.景观生态学法 D.生态机理分析法
1033.因为生态系统不像大气和水那样是均匀介质和单一体系,所以在选择或制订生态标准时( ABCD )。
A.应能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特别能够衡量生态环境功能的变化
B.应能反映生态环境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尽可能定量化
C.应能用于规定开发建设活动的行为方式,即具有可操作性
D.最困难的地方在于生态变化的定量判断
1034.在进行环境基础图件收集与编制工作时,主要收集的图件包括( )。
A.地形图 B.土地利用现状图 C.植被图 D.土壤侵蚀图
1035.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有( ABCD )。
A.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B.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及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C.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及噪声超标情况
D.评价范围边界上噪声超标状况及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1036.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编制中,专题设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专题工作的实施方案一般应包括( ABCD )。
A.该专题的主要评价内容 B.评价方法
C.拟采用的计算模式及参数选择 D.评价所用资料和数据来源
1037.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常用方法有( ABCD )。
A.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 C.类比分析法 D.专业判断法
1038.在进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时,下列要素中由于是建造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基础而应作为调查重点的是( CD )。
A.作为生态系统消费者的动物 B.作为生态系统分解者的微生物
C.作为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植被 D.支持植被生长的土壤
1039.建设项目生态恢复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ABCD )。
A.确定进行生态恢复的地点、范围与面积,并用大比例尺(1:5000)表示出来
B.依据项目总体规划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制订恢复目标
C.确定生态恢复技术方案、分期目标、类型目标和经费预算
D.对生态恢复进行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评估
104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自燃性煤矸石的贮存、处置场,应以( AB )为控制项目。
A.二氧化硫 B.颗粒物 C.甲烷 D.一氧化碳
1041.在以下( ACD )条件下,江心洲可以忽略不计。
A.评价等级为三级时 B.评价等级为二级时
C.评价等级为二级且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时 D.评价等级为一级,江心洲面积较小时
1042.为了( BD ),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A.推进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的研究 B.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C.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检验的完善 D.指导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043.评价水环境影响所需要的基本资料有( ABCD )。
A.水域功能 B.评价时所采用的水质标准
C.项目的排污总量 D.允许利用的水体自净能力
104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预测模式可基于评价范围的( CD ),模拟单个或多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不同平均时限内的浓度分布。
A.污染物背景值 B.评价等级 C.气象特征 D.地形特征
1045.下列关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入场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BC )。
A.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1997)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995)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小于8.0和大于11.0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B.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进入场填埋
C.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D.医疗废物可直接入场填埋
解题思路:A项中,废物浸出液pH值小于7.0和大于12.0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D项中,医疗废物禁止入场填埋。
1046.下列所述各项工作方法中,属于源项分析方法中的定性分析方法的是( AD )。
A.类比法 B.指数法 C.概率法 D.加权法
1047.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有( BCD )。
A.建模模拟法 B.收集资料法 C.现场调查法 D.现场测量法
1048.下列有关各类水域在不同评价等级时水质的调查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对于河流的一级评价,一般应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
B.对于河口的二级评价,一般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
C.对于湖库的二级评价,一般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
D.对于海湾的三级评价,一般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大潮期
解题思路:三级评价时大潮期和小潮期均需调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海湾的一、二、三级评价的调查时期要求是一样的。
1049.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河口包括( ABCD )。
A.河流交汇处 B.河流感潮段 C.河流与湖库的汇合部 D.河口外滨海段
1050.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包括( ABCD )。
A.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B.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C.工业、农业、畜牧业、交通、城市建设、旅游的规划
D.林业、能源、水利等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1051.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的有( BCD )。
A.医疗废物焚烧残渣 B.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
C.办公废物 D.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1052.规划环评工作中,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按照( ABCD )的原则有重点的进行。
A.全面性 B.针对性 C.可行性 D.效用性
1053.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 ABCD )。
A.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 B.建筑布局
C.室外声波传播条件 D.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
1054.被列为管理对象的重要生态因素至少应具有的特征有( CD )。
A.有较广泛影响的因素 B.具有长期或中长期影响的生态因素,尤其是具有累积性的影响
C.影响是不可逆转的或难以恢复的 D.影响对象是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的或是非常敏感的
1055.在确定污染源主要污染因子时应遵循的要求有( ABCD )。
A.国家规定的重点控制污染物 B.地方政府规定的重点控制污染物
C.开发区规划中确定的主导行业或重点工业的特征污染物
D.当地环境介质最为敏感的污染因子
1056.下列关于排放口位置的简化处理方式,正确的有( ABCD )。
A.排入河流、大湖库的两个排放口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位置位于实际两个排放口之间,排放量为两者之和
B.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量为总排放量的排放口
C.一、二级评价且排入海湾的两个排放口间距小于沿岸方向差分网格的步长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排放量为两者之和
D.从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放口分别排放污水时,也可以简化为面源
1057.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一些要点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有( BCD )。
A.作为评价对象的规划分综合性规划、政策导向性规划、专项规划三类
B.对规划进行环评后所得最终规划方案通常是满足各方面要求的可行方案,而非一定要求是环境最优的规划方案
C.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指由评价机构通过规划环评初步确定的环境上基本可行的方案
D.减缓措施是指用来预防、降低、修复或补偿由规划实施可能导致的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解题思路:作为评价对象的规划分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类。
1058.下列关于几种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说法正确的有( ABCD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燃煤的排放和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B.大气中的铅主要来自含铅汽油的分解,含铅矿石的开采、熔炼
C.苯并[α]芘主要由矿物燃烧、机动车排放和其他废物焚烧所产生
D.氟化物主要由含氟矿石及其以燃煤为能源的工业过程所产生
1059.复杂风场一般是由于( AD ),形成局地风场或局地环流。
A.地表的地理特征 B.地形特征 C.气象特征 D.土地利用不一致
1060.目前,恢复生态学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ABCD )。
A.成功地发展了以生态系统演替为理论基础的有效恢复技术,建立了多种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模式和自维持生态系统
B.经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有了新的利用价值,改善了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C.在环境恶化的区域,退化生态系统的面积有所减少,生态景观得到改进
D.开拓了生态学的新领域,许多生态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
1061.下列有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要点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B.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到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C.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水期进行水质评价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
1062.下列关于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有( BCD )。
A.工程分析应对建设项目重点项目组成和重点时段的行为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特征、强度、方式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B.工程分析的重点工作是通过工艺过程分析、核算,确定污染源强
C.需进行工艺过程分析、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交通运输影响分析等内容
D.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和实施周期,可以选择其中的不同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解题思路:工程分析应对建设项目全部项目组成和所有时段的全部行为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特征、强度、方式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1063.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应包括的内容有( ABCD )。
A.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
B.区域总体规划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
C.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给排水设计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D.开发区规划中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1064.对经汇总和整理所取得的大量生态数据,在进行数学模式评价时,要进行( AB )。
A.统计分组 B.标准化处理 C.有效性鉴定 D.指标归类
1065.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常用于各种湖库的水质模拟预测,其可分为( AD )。
A.动态模式 B.准动态模式 C.完全混合模式 D.平衡模式
1066.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包括( ABCD )。
A.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B.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C.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D.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1067.下列地区中不得新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有( ABCD )。
A.居民密集居住区 B.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熔岩洞区
C.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 D.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1068.大气污染源调查中,体源调查内容包括( ABCD )。
A.体源中心点坐标 B.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
C.体源排放速率、排放工况 D.初始横向和垂直扩散参数
1069.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说法,表述有误的有( AB )。
A.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如全国工业发展规划等不可参考综合性规划要求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只能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B.规划方案是指符合规划目标的,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的集合,即指推荐方案
C.规划方案包括由规划编制部门提出并建议实施的规划方案(即推荐方案)及其他方案(替代方案)
D.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是由评价机构通过规划环评初步确定的环境上基本可行的方案
解题思路:A项中,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如全国工业发展规划等可以参考综合性规划的要求,只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B项中规划方案包括推荐方案和备选方案。
1070.单一组分的水质模式可模拟的污染物类型包括( ACD )。
A.持久性污染物 B.S-P模式 C.非持久性污染物 D.废热
1071.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说法,表述有误的有( AB )。
A.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如全国工业发展规划等不可参考综合性规划要求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只能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B.规划方案是指符合规划目标的,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的集合,即指推荐方案
C.规划方案包括由规划编制部门提出并建议实施的规划方案(即推荐方案)及其他方案(替代方案)
D.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是由评价机构通过规划环评初步确定的环境上基本可行的方案
107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包括( ABCD )。
A.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B.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C.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1073.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包括( AC )。
A.干球温度 B.降水类型 C.低云量 D.水平能见度
1074.下列关于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中一些常用方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 )。
A.环境数学模型法可较好地定量描述多个环境因子和环境影响的相互作用及其因果关系,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B.对比评价法中的前后对比分析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可信度低
C.在评价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累积影响时,环境承载力分析法较为有效可行
D.投入产出分析法可用于拟定规划引导下,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与分析
1075.我国目前主要声环境质量标准包括( ABC )。
A.《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B.《声环境质量标准》
C.《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D.《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1076.以下属于复杂风场的是( ABC )。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城市热岛环流 D.河流风
1077.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关规划方案分析的内容应包括( ABCD )。
A.开发区总体布局及区内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分析
B.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C.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D.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分析
1078.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 ABCD )。
A.几何发散、地面效应 B.遮挡物 C.绿化林带 D.气象条件
107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推荐预测模式发布的内容包括(ABCD )。
A.使用说明 B.执行文件 C.技术文档 D.应用案例
1080.我国目前主要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有( ABC )。
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B.《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C.《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D.《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1081.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的说法,表述有误的有( ABC )。
A.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以及提出减缓措施只是对传统上的推荐方案而言的,不包括备选方案或替代方案
B.规划环评的评价结果设计成两个出口,即采纳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和建议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
C.工作程序中,设置了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的环节,并安排在环境现状调查之前
D.环境评价指标是与环境目标联系在一起,对于环境目标,需要用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值来表述
解题思路:A项中,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以及提出减缓措施是对所有方案而言的;B项中,规划环评的评价结果设计成三个出口,即采纳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建议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建议放弃规划;C项中,该环节应安排在环境现状调查之后。
1082.下列各项属于导则中规定的重要生境的有( AC )。
A.面积超过1h㎡的天然或此生林地 B.面积超过5h㎡的草原、草山、草坡
C.无论面积大小的已成熟的红树林 D.面积超过0.5h㎡的珊瑚群落
1083.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要遵守的原则有( ABCD )。
A.凡涉及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B.凡涉及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订补偿措施加以保护
C.对于再生周期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订恢复的补偿措施
D.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未发生逆转时应创造条件使其能尽快得到恢复
108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推荐预测模式清单包括( BC )。
A.定量计算模式 B.估算模式 C.进一步预测模式 D.定性计算模式
1085.下列关于河流水质调查取样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要求,正确的有( ACD )。
A.一般的小河只需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B.每一条水质取样垂线上,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8m处取一个样
C.一级评价中,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进行分析,不取混合样
D.当拟建排污口位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下游同河流
解题思路:取样点应为水面下0.5m处。
1086.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包括( ABCD )。
A.开发区 B.开发区周边地域 C.开发建设直接涉及的区域
D.开发建设涉及的环境敏感区
1087.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ABCD )。
A.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
B.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及时段等
C.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以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分析
D.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和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1088.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中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因子有( ABCD )。
A.COD B.氨氮 C.TN D.TP
1089.下列有关生态现状评价的评价要求,正确的有( ABCD )。
A.在区域生态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结构及其环境功能进行各级评价
B.2级以上评价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 C.3级评价需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D.评价时应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壤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算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果
1090.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有关要求,表述有误的( BC )。
A.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B.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三年
C.建设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只需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
D.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
解题思路:B项中,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一年。C项中必须同时符合两方面的要求。
1091.下列关于常用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应用的表述内容,正确的有( ACD )。
A.一般情况下应首先考虑使用数学模式法,但应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
B.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类比分析法
C.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类比分析法
D.一些很难定量估测的环境影响(如人文遗迹),多采用专业判断法
1092.下列有关生态现状评价的评价要求,正确的有( ABCD )。
A.在区域生态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结构及其环境功能进行各级评价
B.2级以上评价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 C.3级评价需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D.评价时应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壤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算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果
1093.下列属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风险识别的主要工作内容的有( ABCD )。
A.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环境资料以及事故资料的收集
B.对项目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风险识别,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C.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计算各功能单元中环境风险评价因子储(积)存量,对各功能单元进行风险识别
D.分析潜在事故的类型、可能的危害及向环境转移的途径
1094.对开发区规划的环境可行性进行综合论证时应包括的内容有( ABCD )。
A.开发区总体发展目标的合理性 B.开发区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C.开发区环境功能区划合理性和环境保护目标可达性 D.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1095.在对河流进行评价时,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 ABD )。
A.充分混合段 B.混合过程段 C.排污口下游河段 D.排污口上游河段
1096.下列各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属于特别要注意保护的目标有( ABCD )。
A.森林公园 B.沙尘暴源区 C.鱼虾产卵场 D.世界遗产地
1097.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包括( AC )。
A.干球温度 B.降水类型 C.低云量 D.水平能见度
1098.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一些要点的说法,表述有误的是( AD )。
A.对拟议规划方案得出的结论有两种:建议采纳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或放弃规划
B.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列出需要进行监测的环境因子或指标;环境监测方案与监测方案的实施;对下一层次规划或推荐的规划方案所含具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C.公众参与应覆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
D.公众参与中的"公众"仅指普通公民,不包括专家
1099.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所根据的条件是( ABCD )。
A.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B.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C.受纳污水水域对水质的要求 D.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
1100.规划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一般有( ABCD )。
A.类比分析法 B.系统动力学法 C.投入产出分析法 D.环境数学模型法
1101.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ABD )。
A.施工阶段 B.运行阶段 C.服务期阶段 D.退役阶段
1102.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 CD )。
A.正常状况气象观测资料 B.非正常状况气象观测资料
C.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D.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1103.对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时,根据现行总纲规定,应坚持的原则有( ABCD )。
A.提出的数据资料一定要真实、准确、可信
B.凡是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如污染物排放量,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结果
C.突出重点,表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
D.在对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建设方案等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1104.下列对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中替代方案的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有( AB )。
A.由于工艺设计和施工方法不合理,造成生态损失时,要在评价中提出替代方案
B.替代方案的提出要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系统生态学、自然保护等理论的支持下,重点放在选线和选址的替代方案编制上
C.当对评价区自然系统生态完整性的损害超过阈值不到10%时,可以不提替代方案
D.1级和2级评价项目要进行替代方案的比较
1105.下列关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CD )。
A.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根据污染物类型数以及某类型污染物中的水质参数数目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类
B.复杂指污染物类型数≥3,或等于2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ll
C.中等指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污染物类型数=1且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D.简单指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1106.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中,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工作包括的内容有( AC )。
A.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B.开发区评价专题的设置分析
C.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D.开发区评价范围的外延分析
1107.下列关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识别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有( BC )。
A.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并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B.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的环境影响识别
C.开发区只需考虑开发区经济活动对区外环境的影响,不需考虑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D.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1108.下列关于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表述正确的有( ABD )。
A.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统称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B.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划分为三个等级
C.总纲中对各单项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提出了详细要求
D.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工作等级主要按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划分
1109.下列各项地区中不得新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有( ABCD )。
A.供水远景规划区 B.活动中的坍塌地带 C.活动沙丘区 D.湿地
1110.下列有关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专题设置工作应注意的要点,正确的有( ABCD )。
A.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
B.专题设置时应注意根据评价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整
C.涉及大量征用土地和移民搬迁时,需设社会影响分析专题
D.开发活动会带来较大的环境风险时,还应设置风险评价专题
1111.以下属于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排放的是( ABCD )。
A.点火开炉 B.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
C.设备检修 D.工艺设备运转异常
1112.下列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控制项目指标的是( ABCD )。
A.悬浮物 B.化学需氧量 C.生化需氧量 D.氨氮
1113.下列属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基本内容的有( ABCD )。
A.开发区规划简介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B.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以及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C.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D.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1114.下列各项属于导则中规定的重要生境的有( AC )。
A.面积超过1hm的天然或次生林地 B.面积超过5hm的草原、草山、草坡
C.无论面积大小的已成熟的红树林 D.面积超过0.5hm0的珊瑚群落
1115.下列关于常用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应用的表述内容,正确的有( ACD )。
A.一般情况下应首先考虑使用数学模式法,但应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
B.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类比分析法
C.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类比分析法
D.一些很难定量估测的环境影响如人文遗迹,多采用专业判断法
解题思路:选项B,此时应选用物理模型法。
1116.下列关于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D )。
A.设施底部不一定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基础防渗做好也行
B.应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C.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D.集中贮存废物的场址基础防渗层为至少0.5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者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 cm/s)
1117.一般根据( ABCD )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
A.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B.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C.受纳水域的规模 D.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
1118.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根据规划对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式、程度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B.确定评价的地域范围时通常应考虑地域的现有地理属性、自然资源特征或人为边界
C.每个规划环评的工作内容随规划的类型、特性、层次、地点及实施主体而异
D.确定评价的地域范围时通常还会考虑地域已有的管理边界
1119.下列有关生态恢复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有( ACD )。
A.生态恢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功能退化或丧失,关系紊乱
B.生态恢复技术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群落演替
C.生态恢复就是恢复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
D.生态恢复最本质的目的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达到系统自维持状态
解题思路:生态恢复技术的基础是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群落演替。
1120.下列不属于专项规划、项目导向型规划的有( CD )。
A.城市建设 B.自然资源开发 C.海域的建设利用规划 D.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1121.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管理及其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有( ACD )。
A.风险管理包括降低风险措施和应急预案
B.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应急预案的编制,其次是减缓措施
C.应确定不同的事故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不同级别制订应急预案
D.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是消除污染环境和人员伤害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解题思路: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减缓措施。
1122.下列有关各类水域在不同评价等级时水质的调查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对于河流的一级评价,一般应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
B.对于河口的二级评价,一般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
C.对于湖库的二级评价,一般应调查平水期_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
D.对于海湾的三级评价,一般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大潮期
112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包括( ABCD )。
A.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B.早期介入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112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程序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属于第一阶段工作的是( ACD )。
A.气象特征调查 B.气象观测资料调查与分析 C.编制工作方案 D.评价因子筛选
解题思路:选项B属于第二阶段的工作。
1125.矩阵法为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一种常用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其模式有( ABCD )。
A.简单矩阵法 B.相互作用矩阵法
C.Phillip-Defillipi改进矩阵法 D.Welch-Lewis三维矩阵法
1126.下列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不能定量分析的有( BC )。
A.矩阵法 B.网络法 C.地理信息系统 D.叠图法
1127.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中,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工作包括的内容有( AC )。
A.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B.开发区评价专题的设置分析
C.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D.开发区评价范围的外延分析
1128.《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并设置了三项排放指标,下列关于这三项指标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指标之一为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B.指标之二为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C.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监控浓度限值
D.任一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A、B两项指标,否则即为超标排放
112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中规定的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下列( ABD )用水的排放量。
A.间接冷却水 B.循环水 C.含热量大的冷却水 D.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
1130.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常用到的工作方法有( BD )。
A.代价利益分析法 B.外推法 C.类比模拟法 D.等级评价法
1131.规划方案初步筛选的方法主要有( ABCD ).
A.专家咨询 B.类比分析 C.矩阵法 D.核查表法
1132.规划环境影响篇章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ABCD )。
A.前言 B.环境现状描述 C.环境影响与分析与评价 D.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133.噪声防治对策应按照声音三要素从( ACD )环节进行考虑。
A.声源上降低噪声 B.距离上远离噪声 C.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D.受声者防护
1134.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过程中,一般应调查的河流水文特征值有( ABCD )。
A.河宽、水深 B.流速、流量 C.坡度、糙率 D.河道弯曲系数
1135.下列各项环境影响中,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营运期间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的有( ABCD )。
A.填埋场渗滤液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造成对地表水的污染以及流经填埋区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B.填埋场产生的气体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及产生的气体在无组织排放情况下可能产生燃烧爆炸对公众的威胁
C.当填埋场防渗衬层受到破坏后,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
D.填埋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1136.下列关于地面水域规模划分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AB )。
A.中河是指排污口附近河段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在15~150m/s的河流
B.平均水深≥10m,水面面积≥25km的属大湖(库)
C.平均水深<10m,水面面积≥40km的属大湖(库)
D.平均水深≥10m,水面面积≤5km的属小湖(库)
1137.下列关于规划分析内容的说法,表述有误的有( BD )。
A.阐明并简要分析规划的编制背景、规划的目标、规划对象、规划内容、实施方案,及其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划的关系
B.按拟的规划目标,逐项比较分析规划与所在区域行业其他规划(不包括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C.通过对所有的规划方案进行筛选,可以将明显违反环保原则和/或不符合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删去,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D.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地域范围通常只需考虑地域的现有地理属性(流域、盆地等)、自然资源特征(如森林、草原等)或人为的边界(如公路、铁路等)
解题思路:B项中,比较协调性时应当包括环境保护规划;D项中,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地域范围时还应考虑已有的管理边界如行政区等。
1138.关于环境保护标准实施监督方式的说法,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BCD )。
A.可分为自我监督和管理性监督 B.自我监督主要由排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承担
C.管理性监督主要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基本出发点是"达标"
D.管理性监督所采用的手段一般为监督性监测和检查、抽查
1139.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固体废物和管理与处置主要内容有( ABCD )。
A.分析固体废物类型和发生量,分析其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及方案
B.分类确定开发区可能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
C.开发区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应纳入所在区域的固体废物总量控制计划之中
D.按固体废物分类处置的原则,测算需采取不同处置方式的最终处置总量,并确定可供利用的不同处置设施及能力
1140.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包括( ABCD )。
A.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 B.噪声源种类和数量
C.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D.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1141.下列有关大气环境标准中一些重要规定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有( ABCD )。
A.排污单位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的一次最大监测值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B.在一类区内,除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外,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
C.1997年1月1日起新、扩、改建的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应设置永久采样、监测孔和采样监测用平台
D.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
1142.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非重大危险源环境风险评价均为二级 B.环境敏感地区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均为一级
C.重大危险源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均为一级 D.涉及剧毒危险性物质环境风险评价均为一级
解题思路:C项中,重大危险源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中,对一般毒性危险物质的评价为二级;D项中,涉及剧毒危险性物质的非重大危险源的评价,评价等级为二级。
1143.下列有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要点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B.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到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C.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水期进行水质评价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
1144.影响网络法是将影响中的对经济行为与环境因子进行的综合分类以及因果网络法中对高层次影响的清晰的追踪描述结合进来,最后形成包含( ABD )评价因子的网络。
A.经济行为 B.环境因子 C.因果对应 D.影响联系
1145.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 ABD )。
A.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评价现状环境质量
B.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和承受干扰的能力
C.生态参数数值的汇总和整理
D.植被破坏、荒漠化等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146.下列对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中替代方案的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有( AB )。
A.由于工艺设计和施工方法不合理,造成生态损失时,要在评价中提出替代方案
B.替代方案的提出要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系统生态学、自然保护等理论的支持下,重点放在选线和选址的替代方案编制上
C.当对评价区自然系统生态完整性的损害超过阈值不到10%时,可以不提替代方案
D.1级和2级评价项目要进行替代方案的比较
1147.在后果计算工作中要进行的内容有( ABD )。
A.大气扩散计算 B.水体扩散计算 C.固废影响计算 D.综合损害计算
1148.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关说法,表述错误的有( AC )。
A.规划环评得出的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是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之后得出的,是环境最优的
B.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C.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按照下列优先顺序:预防措施、减量化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D.在对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述,提出供有关部门决策的环境可行推荐规划方案以及替代方案
1149.下列关于我国现行环境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 BCD )。
A.国家环境标准大多数不是法律规定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
B.环境标准是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要求所做的规定
C.环境标准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
D.虽然采用产品标准的形式,但环境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有本质区别
1150.规划环评工作中,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按照( ABCD )的原则有重点的讲行。
A.全面性 B.针对性 C.可行性 D.效用性
1151.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的主要内容有( ABCD )。
A.分析固体废物类型和发生量,分析其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及方案
B.分类确定开发区可能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
C.开发区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应纳入所在区域的固体废物总量控制计划之中
D.按固体废物分类处置的原则,测算需采取不同处置方式的最终处置总量,并确定可供利用的不同处置设施及能力
1152.《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危险废物填埋场污染物控制项目有( ABD )。
A.渗滤液 B.排出气体 C.雨水 D.噪声
1153.根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工作中应进行的内容有( ABC )。
A.噪声源调查 B.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及测量
C.受影响人口调查 D.项目工程分析中与噪声有关的内容
1154.下列关于开发区污染源分析的基本原则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根据规划的发展目标、规模、规划阶段、产业结构、行业构成等,分析预测开发区污染物来源、种类和数量
B.根据开发区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确定近、中、远期区域主要污染源
C.分析时特别应注意考虑入区项目类型与布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阶段性的特点
D.鉴于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一般较长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污染源的预测分析可以近期为主
1155.对环境标准实施监督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对标准实施监督是指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的活动
B.环境保护部负责对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环境标准情况进行监督
C.从省市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开始负责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汇报工作
D.总体来说应形成"归口管理-实施-自我监督-管理性监督"的运行机制
解题思路: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开始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汇报工作。
1156.以下关于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方法,正确的是( AB )。
A.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
B.对于评价范围内在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C.对于评价范围内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前一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D.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3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解题思路:选项C,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选项D,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1157.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 AD )。
A.收集资料法 B.类比分析法 C.数学模型模拟法 D.现场调查和测量法
1158.下列有关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原则及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地面水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与其影响预测范围相同
B.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的,评价时应注意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
C.所有预测点及待预测水质参数均应进行各生产阶段不同情况下的环境影响评价,且要有重点
D.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参数应与环境现状综合评价的相同
1159.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中风险识别的内容,说法有误的是( AB )。
A.根据引起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发散危害环境事故起因,将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辐射三种
B.风险识别的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准备和物质风险识别两部分
C.风险识别中进行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指主要收集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环境资料和事故资料,为进行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提供基础资料
D.风险识别中物质风险识别指对项目所涉及的原材料及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三废"污染物,按其危险性或毒性,进行危险性识别
1160.下列关于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表述错误的有( BD )。
A.对开发区进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B.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烟尘、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C.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即满足环境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
D.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按十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解题思路:B项中二氧化碳不属于总量控制指标因子;D项中近期指的是按五年计划。
1161.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说法错误的有( BC )。
A.识别规划目标、指标、方案(包括替代方案)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环境目标,选择量化和非量化评价指标
B.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即是预测和评价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不包括替代方案
C.仅针对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替代方案不需要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D.需要开展公众参与
解题思路:B项中,进行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时应包括替代方案;C项中,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时同样应包括替代方案。
1162.对于下列有关不同等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对于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评价
B.对于二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的评价
C.对于三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评价
D.每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都应包括所有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1163.规划涉及的环境问题可分当地环境、自然资源、全球环境三大类表述,下列各项中属于当地环境因子的有( ABC )。
A.景观和公共用地 B.文化遗产 C.建筑物质量 D.土地和土壤品质
解题思路:土地和土壤品质属于自然资源因子。
116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目的包括( ACD )。
A.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提供数据 B.为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和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C.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采取相应环境措施提供基础 D.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决策提供服务
1165.具体到某个特定的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可包括( ABCD )。
A.识别生态环境因素,尤其是具有重大影响和一定敏感性的因素
B.对照选择控制破坏因素、保护敏感因素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根据其要求、针对管理对象的特点,制订管理目标和指标;制订旨在实现上述管理目标和指标的管理方案
C.落实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职能和职责分工,进行必要的能力培训
D.建立档案保存、查询制度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制订并实施生态环境监测计划
1166.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 ABCD )有关。
A.项目的评价等级 B.地形复杂程
C.水平流场是否均匀一致 D.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
1167.下列所述各方法中,为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中常用的方法的是( BCD )。
A.情景分析法 B.加权比较法 C.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法 D.层次分析法
1168.河流感潮段一般可按照( ACD )几种情况简化为稳态进行预测。
A.潮周平均 B.总潮平均 C.高潮平均 D.低潮平均
1169.选用所实施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BCD )。
A.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类别、所处环境功能区、排放污染物种类及排放去向
B.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还应确定并执行相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C.建设项目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时应执行该地方标准
D.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排放污染物,应按所属的行业类型、所处环境功能区、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去向执行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1170.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 ABCD )。
A.持久性污染物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酸和碱 D.热污染
1171.下列有关海湾水质取样工作的叙述,正确的有( ABC )。
A.一般按照一定的海湾水域面积来布设水质取样点位置
B.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污水排放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或方格网布点的方法
C.每个取样位置一般只取一个水样
D.在水深>15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水深15m处且距海底≥0.5m处分别设取样点
解题思路:D项中两处15m均应改为10m。
117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应从环保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下列方案需要进行论证的有( ABCD )。
A.生态恢复方案 B.水土保持方案 C.污染物集中治理方案 D.绿化方案
1173.在生态影响评价的工程调查与分析工作中,应收集的工程资料有( ABCD )。
A.工程设计资料如规划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设计规范
B.工程平面图、公路铁路的工程布线图等工程相关规划图等
C.区域与城市规划及其图件 D.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图件
1174.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
A.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春季、秋季)监测
B.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
C.二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 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解题思路: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
1175.我国现行环境标准的主要作用包括( ABCD )。
A.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C.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D.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
1176.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点源调查内容包括( BCD )。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和非正常排放量 B.烟气出口速度
C.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 D.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
解题思路:只需调查各主要污染源的正常排放量即可,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需调查非正常排放量。
1177.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污染物定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AB )。
A.TPS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B.PM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C.Pb是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
D.氟化物是指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和有机氟化物
1178.导则中指出,( AC )是决定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第一要素。
A.区域生态完整性维护 B.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C.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 D.沿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方向的扩展距离
1179.复杂风场一般是由于( AD ),形成局地风场或局地环流。
A.地表的地理特征 B.地形特征 C.气象特征 D.土地利用不一致
118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的目的和任务是规定其他技术导则的( ABCD )。
A.一般原则 B.技术方法 C.评价内容 D.相关评价要求
1181.下列噪声源中属于典型线状声源的是( BC )。
A.机器轰鸣的一块建筑工地 B.繁忙道路上的车辆流
C.铁路上呼啸而过的列车 D.嘈杂的转运码头
1182.噪声防治对策应按照声音三要素从( ACD )环节进行考虑。
A.声源上降低噪声 B.距离上远离噪声 C.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D.受声者防护
1183.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所阐述的内容有( )。
A.对于已确定的评价项目,都应分析、预测和评估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B.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项目特点和当地要求确定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
C.预测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复杂程度高,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
D.应尽量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ABD 解题思路:应尽可能选择简便、不复杂的方法。
1184.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常用于各种湖库的水质模拟预测,其可分为( AD )。
A.动态模式 B.准动态模式 C.完全混合模式 D.平衡模式
1185.下列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常用到的名词术语定义,表述正确的有(BCD )。
A.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内排放污染物的速率不得超过的限值
B.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C.单位周界:指单位与外界环境接界的边界
D.排气筒高度: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处的高度
1186.对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时,应坚持的原则有( ABCD )。
A.提出的数据资料一定要真实、准确、可信
B.凡是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如污染物排放量,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结果
C.突出重点,表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
D.在对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建设方案等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1187.土壤与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中需要关注的基本内容有( ABCD )。
A.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 B.土壤层厚度、肥力与使用情况
C.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 D.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
1188.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中自然环境调查内容的有( ABD )。
A.地理特征因素如行政区域、地形地貌、海拔、经纬度等
B.地质构造、地震烈度、气象气候因素
C.自然资源状况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等 D.水文、水文地质与地下水
1189.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 AD )几大类。
A.敏感区域 B.自然遗产 C.珍稀物种消失 D.敏感生态问题
1190.河流水质监测采样需要根据河流的特征在取样断面上布设不同的垂线进行取样,下述说法正确的有( ABC )。
A.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B.大、中河:当河宽小于50m时,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设两条
C.大、中河:当河宽大于50m时,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小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
D.特大河流: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小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
1191.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可以分为( ABCD )。
A.点源 B.面源 C.线源 D.体源
1192.固体废物的来源十分广泛,种类也非常庞杂,大体上可分为( ABC )。
A.生活垃圾 B.农业固体废物 C.工业固体废物 D.危险废物
1193.建设项目生态恢复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ABCD )。
A.确定进行生态恢复的地点、范围与面积,并用大比例尺(1:5000)表示出来
B.依据项目总体规划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制订恢复目标
C.确定生态恢复技术方案、分期目标、类型目标和经费预算
D.对生态恢复进行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评估
1194.现行1993年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是( AB )。
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防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1195.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目的有( ABCD )。
A.使评价工作者掌握评价范围内的噪声现状 B.便于与项目建成后的噪声影响程度进行比较
C.调查出噪声敏感目标和保护目标、人口分布 D.为噪声预测和评价提供资料
1196.《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下列( ABCD )类型的开发区。
A.经济技术开发区 B.旅游度假区 C.高新技术开发区 D.边境经济合作区
1197.下列对于《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的焚烧炉技术性能指标的描述,叙述正确的有( ACD )。
A.焚烧后的残渣热灼减率应小于5% B.焚烧炉出口烟气中的氧气含量应为8%~10%(干气)
C.焚烧炉运行过程中要保证系统处于负压状态,避免有害气体逸出
D.焚烧炉必须有尾气净化系统、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置
1198.大气污染源调查中,颗粒物粒径分布的调查内容包括( ABCD )。
A.颗粒物粒径分级 B.颗粒物的分级粒径
C.各级颗粒物的质量密度 D.各级颗粒物所占的质量比
1199.在分析规划项目的累积影响分析时,常用的方法有( ABCD )。
A.专家咨询法 B.系统流程图法 C.叠图+GIS法 D.情景分析法
1200.下列关于排放口位置的简化处理方式,正确的有( ABCD )。
A.排入河流、大湖库的两个排放口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位置位于实际两个排放口之间,排放量为两者之和
B.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捧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量为总排放量的排放口
C.一、二级评价且排入海湾的两个排放口间距小于沿岸方向差分网格的步长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排放量为两者之和
D.从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放口分别排放污水时,也可以简化为面源
12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填埋场场址选择的要求有( ABD )。
A.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B.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外,并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C.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50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D.填埋场场址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地区
120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程序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属于第二阶段工作的是( AC )。
A.污染源的调查与核实 B.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写
C.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D.环境空气敏感区调查
解题思路:选项B属于第三阶段的工作,选项D属于第一阶段的工作。
1203.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中风险识别的内容,说法有误的是( AB )。
A.根据引起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发散危害环境事故起因,将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辐射三种
B.风险识别的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准备和物质风险识别两部分
C.风险识别中进行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指主要收集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环境资料和事故资料,为进行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提供基础资料
D.风险识别中物质风险识别指对项目所涉及的原材料及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三废"污染物,按其危险性或毒性,进行危险性识别
解题思路:A项中,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B项中,风险识别的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准备、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三部分。
1204.下列关于开发区水环境影响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有( AB )。
A.水质预测的情景设计有典型排水规模、典型处理深度、典型排污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B.预测中一般不可针对受纳水体的特点,而选择简易的水质评价模型
C.应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尾水回用以及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D.对于开发区建设可能影响到地下水的,应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解题思路:水质预测的情景设计有不同的排水规模、不同的处理深度、不同的排污口位置和排放方式;预测中可以针对受纳水体的特点,而选择简易(快速)的水质评价模型。
1205.《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中的A类房间包括( AD )。
A.住宅卧室 B.学校教室 C.办公室 D.医院病房
1206.与项目环评相比,规划环评的现状分析与评价更重视( AB )。
A.社会方面 B.经济方面 C.生态方面 D.自然环境方面
1207.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线源调查内容包括( ABCD )。
A.线源几何尺寸 B.道路宽度 C.各种车型污染物排放速率 D.各时段车流量、车型比例
1208.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有( ABCD )。
A.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B.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及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C.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及噪声超标情况
D.评价范围边界上噪声超标状况及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1209.判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判定步骤为( ABCD )。
A.明确分析建设项目对生态影响的主要特点与范围
B.若只造成局部、短期、可以恢复的一般影响,以直接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
C.若造成非局部、潜在、长期、重要的影响,则要考虑第一要素来确定评价范围
D.涉及环境敏感区或可能对其造成影响时,评价区域包括敏感区或能说明敏感区整体状态的地域
1210.目前常用的噪声源评价量有( ABCD )。
A.声压级或倍频带声压级 B.A声级 C.声功率级 D.A计权声功率级
1211.声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强调要做好的几方面分析是指( ABCD )。
A.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B.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及原因
C.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
D.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1212.下列关于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表述正确的有( ABD )。
A.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统称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B.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划分为三个等级
C.总纲中对各单项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提出了详细要求
D.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工作等级主要按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划分
解题思路:总纲中提出的是原则要求而非详细要求,详细要求由各单项导则规定。
1213.《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危险废物填埋场排放污染物控制要求为( ABCD )。
A.严禁将集排水系统收集的渗滤液直接排放,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第Ⅰ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及第Ⅱ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要求后方可排放
B.填埋场渗滤液不应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评价指标及其限值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执行
C.填埋场排出气体应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的规定执行
D.填埋场在作业期间,噪声控制应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的规定执行
1214.下列常规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对应正确的有( AB )。
A.二氧化硫--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B.一氧化碳--非分散红外法 C.臭氧--Saltzman法 D.二氧化氮--紫外光度法
1215.在进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时,工作程序的最初始阶段需完成的工作有( ABD )。
A.开发区发展规划初步分析 B.现场踏勘、初步环境现状调查
C.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
D.收集相关规划、环保政策、法规等有关资料
1216.在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根据现有资料简述的内容有( ABCD )。
A.地下水资源的赋存及开采利用情况 B.地下水埋深或地下水水位
C.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系 D.地下水水质状况与污染来源
121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推荐预测模式发布的内容包括(ABCD )。
A.使用说明 B.执行文件 C.技术文档 D.应用案例
1218.在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工作时,需进行的内容有( ABCD )。
A.列出可能影响环境与生态的所有工程活动,选择重要者列为识别影响的作用因子
B.根据上述影响作用因子,分别研究其影响对象并将其列出
C.一一对应研究影响作用因子与受影响对象的关系
D.将上述过程列表,成为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表
1219.在点污染源调查中,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进行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调查( ABCD )。
A.点源的排放 B.排污数据 C.用排水状况 D.废(污)水的处理状况
1220.( AC )是决定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第一要素。
A.区域生态完整性维护 B.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C.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 D.沿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方向的扩展距离
122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三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ACD )。
A.给出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 B.公众参与调查
C.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D.报告书的编制
解题思路:公众参与调查属于第二阶段工作。
1222.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ABCD )。
A.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
B.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及时段等
C.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以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分析
D.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和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1223.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的有( BCD )。
A.医疗废物焚烧残渣 B.办公废物
C.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 D.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1224.下列关于水质数学模式的常用类型划分的表述,正确的有( CD )。
A.按来水和排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划分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式
B.按水质分布状况划分为动态、稳态和准稳态(或准动态)模式
C.按模拟预测的水质组分划分为单一组分和多组分耦合模式
D.按模式的求解方法及方程形式划分为解析解和数值解模式
1225.目前,恢复生态学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ABCD )。
A.成功地发展了以生态系统演替为理论基础的有效恢复技术,建立了多种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模式和自维持生态系统
B.经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有了新的利用价值,改善了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C.在环境恶化的区域,退化生态系统的面积有所减少,生态景观得到改进
D.开拓了生态学的新领域,许多生态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
1226.《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BD )。
A.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黏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
B.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
C.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1m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主管部门同意
D.地质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
1227.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是指( CD )。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基础标准 C.环境方法标准 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1228.下列有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项原则内容所具有的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具有中立的第三方评价是贯彻科学、客观、公正原则的前提条件
B.通过早期介入,可以及早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综合决策之中,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C.评价结论的可操作性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否有效的直接体现
D.将具有共同的环境影响要素的相关规划置身于该要素(如水环境与水资源)的环境容量或环境承载力分析中,是整体性原则的体现
1229.在以下( ACD )条件下,江心洲、浅滩等可以忽略不计。
A.评价等级为三级时 B.评价等级为二级时
C.评价等级为二级且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时
D.评价等级为一级,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且面积较小时
1230.具体到某个特定的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可包括( ABCD )。
A.识别生态环境因素,尤其是具有重大影响和一定敏感性的因素
B.对照选择控制破坏因素、保护敏感因素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根据其要求、针对管理对象的特点,制订管理目标和指标;制订旨在实现上述管理目标和指标的管理方案
C.落实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职能和职责分工,进行必要的能力培训
D.建立档案保存、查询制度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制订并实施生态环境监测计划
1231.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线源调查内容包括( ABCD )。
A.线源几何尺寸 B.道路宽度 C.各种车型污染物排放速率 D.各时段车流量、车型比例
1232.下列关于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的一些要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
B.进行水文测量与水质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需要进行与水质调查同步的水文测量
C.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
D.水文测量的主要内容(对象)与拟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密切相关
1233.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 ABCD )。
A.几何发散、地面效应 B.遮挡物 C.绿化林带 D.气象条件
1234.下列有关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专题设置工作应注意的要点,正确的有( ABCD )。
A.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
B.专题设置时应注意根据评价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整
C.涉及大量征用土地和移民搬迁时,需设社会影响分析专题
D.开发活动会带来较大的环境风险时,还应设置风险评价专题
1235.为了提高环境现状调查的效果,在调查中可运用( ABC )等直观显示的手段。
A.照相 B.录音 C.录像 D.访谈
1236.下列有关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及其导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风险评价是估算不可预见事件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的方法学,环境风险评价只是其中一部分
B.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
C.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D.《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度和方法
123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自燃性煤矸石的贮存、处置场,应以如下指标( AB )为控制项目。
A.二氧化硫 B.颗粒物 C.甲烷 D.一氧化碳
1238.下列关于环境影响预测内容的说法,表述无误的有( ABCD )。
A.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区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情况的预测
B.预测应给出具体结果,当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即背景值时,评价时注意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
C.如果进行多个厂址或选线方案的优选时,应对每个选址或选线方案进行预测
D.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一般应包括生态系统整体性及其功能的变化预测以及敏感生态问题预测
1239.下列有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项原则内容所具有的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具有中立的第三方评价是贯彻科学、客观、公正原则的前提条件
B.通过早期介入,可以及早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综合决策之中,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C.评价结论的可操作性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否有效的直接体现
D.将具有共同的环境影响要素的相关规划置身于该要素(如水环境与水资源)的环境容量或环境承载力分析中,是整体性原则的体现
1240.对于下列有关不同等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对于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评价
B.对于二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的评价
C.对于三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评价
D.每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都应包括所有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1241.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常规污染物包括( AB D )。
A.S02 B.TSP C.C02 D.NO2
1242.O'connor河口模式(均匀河口)的适用条件为( ABCD )。
A.均匀的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D.只要求预测潮周平均、高低潮平均水质
1243.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包括( ABCD )。
A.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B.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C.工业、农业、畜牧业、交通、城市建设、旅游的规划
D.林业、能源、水利等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1244.在水体简化预测中,河流可以简化为( ABD )。
A.矩形平直河流 B.矩形弯曲河流 C.梯形河流 D.非矩形河流
1245.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 ABD )。
A.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评价现状环境质量
B.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和承受干扰的能力
C.生态参数数值的汇总和整理
D.植被破坏、荒漠化等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6.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为( ABCD )。
A.河流充分混合段 B.持久性污染物 C.河流为恒定流动 D.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124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可分为( ABCD )。
A.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B.各专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C.各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D.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1248.在进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时,下列要素中由于是建造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基础而应作为调查重点的是( CD )。
A.作为生态系统消费者的动物 B.作为生态系统分解者的微生物
C.作为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植被 D.支持植被生长的土壤
1249.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实施的环境限制因素主要有( ABCD )。
A.跨界环境因素,因为许多环境影响是跨行政管理边界的
B.经济因素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经济效益是几乎所有规划最关注的问题,而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规划方案通常会产生较大的环境问题
C.社会因素与生态压力,有些规划,如流域开发规划,可能影响到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环境
D.社会、经济、环境对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1250.下列关于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的有关要求,表述正确的有( ABD )。
A.所有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正常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情况下的预测
B.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
C.二、三级评价一般只预测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的环境影响
D.一级评价应分别预测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期的环境影响
解题思路:二级评价一般应预测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期的环境影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