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一般的堆肥养殖蚯蚓的方法介绍:
1、选择地势高、不易淹水的地块,划分出五分之一的为粪肥堆放发酵区。发酵区应铺设用防渗膜,并做好围档,防止粪肥流失。为防止异味散发,可以用薄膜进行遮盖,减少无组织排放的恶臭,同时可以加快发酵。
2、粪服发酵成功后,用1米宽,长度不限的聚乙烯膜铺在地上。铺设成条,每条之间留有1.2米的空道,为施猪粪和收蚯蚓用的工作通道。
3、铺设完毕后,取出少量的蚯蚓洒施在堆肥条上,如果蚯蚓钻入猪粪,五到六天没有异样,即成活,便可大量进行引种,反之堆肥末发酵成功,需继续发酵。
相关经验数据:
经过多年实践养殖,太平2号红蚯蚓最适宜堆肥养殖。可直接用单一猪粪养殖。初次蚯蚓引用,需要发酵好的猪粪,成功后就可直接将新鲜猪粪施放在已有的蚯蚓的堆肥条上。任由蚯蚓采食。
蚯蚓一年四季,都可繁殖,产出蚓茧,二十天左右即可孵化出蚯蚓。幼蚓二十多天可性成熟,繁殖后代,吃掉大量猪粪。
蚯蚓是直肠子,一天采食量可为自身体重的数倍,一吨猪粪可生产成蚓二十公斤、干蚓粪800斤,可按此经验数据,进行蚯蚓养殖基地面积的确认。
建造三十亩的蚯蚓养殖基地,一年可消耗2000至3000吨猪粪,产成蚓7-8万斤,1000多吨蚓粪,均可直接外卖。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上述的堆肥法养殖蚯蚓,比较粗犷,实际上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环境保护要求。
1、露天堆肥,在温度高的夏季,恶臭无法消除,无组织排放的恶臭将给周围群众带来严重的影响。
2、简单的防渗膜,薄乙烯膜,无法阻止发酵后的渗滤液渗入地下,将对地下水造成严重影响。
3、由于养殖基地造成粗犷,仅有简单的围档,大雨时,无法对浸出液进行收集,进而散排入当地水环境,将给当地的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养殖后的蚓粪、猪粪残渣的去向的总是。
简单粗犷的堆肥养殖蚯蚓从环境保护角度,是不可行的。除非规模化养殖,并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才能切实减排养殖蚯蚓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