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其它治理 正文

《福建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 (2006)

其它治理 4.44k

《福建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六年十二月

目录

  1. 绪 言
  2. 已有工作基础
  3. 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4. 工作进度
  5. 经费预算
  6. 成果
  7. 质量保证措施
  8. 组织分工

    附件1 调查表格

    1.绪 言

    1.1 任务由来

    地下水污染防治作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和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环境友好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地下水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以及地下水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和饮水安全的影响,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制约,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构建地下水污染有效防治技术、工程与管理

    体系,对于实现生态和水环境安全的国家战略目标十分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工作,曾培炎副总理两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研究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为落实曾副总理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以适应我国环境保护的需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委开展《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研究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努力实现监控体制与机制创新。在构建污染监控与污染防治关键支撑体系及污染事故应急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国家战略。

    1.2 目的意义

    制定我省地下水污染防治战略规划的目的是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有效保护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建立安全供水的保障体系。规划的实施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3 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为原则,以“污染防治和环境改善”为目标,以我省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为基础,现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防治现代技术为支撑,全面系统制定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1.4 规划水平年

    选择2004 年作为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水平年,可增补2005 年基础数据资料;若2004 年的基础资料不能满足规划要求,2000 年以来的相关数据资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补充使用。
  9. 已有工作基础

    全省已开展了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污申报登记工作、福建省地下饮用水源常规监测和沿海城市地下水水质专项调查工作。但是,水质监测项目少,对重金属及大量有机物监测项目几乎还是空白。在水文地质工作方面,也只有少量水源地有详细地质勘察资料。这些资料无法满足本次规划编制工作要求。

    3.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3.1 规划步骤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级

    地质、水文地质、环境调查资料

    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土地利用

    地下水使用功能

    基于地下水使用功能的污染风险评价

    地下水污染防治目标的确定

    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与措施

    可行性分析及方案优选

    确定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方案

    图1-1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步骤

    (1)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地质、水文地质、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与地下水污染有关的各类信息。

    (2)开展污染防治区划。

    根据地下水质量现状、含水层受污染的脆弱性、污染荷载风险性和污染的危害性,利用脆弱性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等方法,结合土地利用、污染源状况、地下水使用功能,进行不同级别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并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与方案

    3.2 规划编制内容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内容涉及现状调查、保护区划、管理对策、能力建设、工程与评估、示范与宣传等。规划内容分解为十个部分,如图1-1 所示。

    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效益评估

    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地下水污染防治宣传教育

    典型示范区地下水污染防治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工程与评估

    示范与宣传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现状

    区划

    管 理 对 策

    能力建设

    地下水污染预警与应急对策预案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与信息管理

    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支撑体系

    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图1-2 规划结构图

    3.3 技术路线

    规划总技术路线:地下水污染现状信息收集与评价-现状分析-防治方案及工程布局-实施效果评估。

    调查的技术路线、工作流程是:编制设计、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编图————野外资料收集和综合调查——专项调查——采样测试——编制综合调查报告。

    3.4 确定调查区域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确定水文地质调查区域水质以及污染重点分析调查区域,调查区域分为重点、次重点与一般调查区域。

    主要调查对象是具有现实和潜在利用价值的地下水,以及与其污染防治相关的区域。重点是具有集中供水能力的地下水源地。对允许开采量或实际开采量> 1 万m3/d 的地下水水源地应逐个调查。

    (1)重点调查区

    以饮用水安全为目的的调查重点为县级以上城镇集中供水源地,有龙岩、连城、长汀、永安、仙游等13 个水源

    (2)次重点调查区

    工业、农业、厂矿、厂区集中供水源地作为次重点,省内其余水源地等县城饮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应作为次重点调查;全省拟调查4 处。

    (3)一般调查区

    分散式开采水源作为一般区域,以县(市)为单位进行调查,全省拟调查12 处。

    表1 地下水质量和污染调查区表

    分级 水源地名称 地下水含水层

    重 点

    调查区

    三明钢铁厂水源地(梅列区三钢厂区) 第四系、岩溶

    三明化机厂水源地(三元区) 第四系、岩溶

    永安市大湖—虾蛤水源地(曹远镇、大

    湖镇)

    第四系、岩溶

    连城县城郊水源地(莲峰镇) 第四系、岩溶

    连城县北团水源地(北团乡) 第四系、岩溶

    连城县罗坊水源地(罗坊乡) 第四系、岩溶

    平潭岛水源地 第四系

    同安县马巷镇水源地 花岗岩

    龙岩市龙岩盆地水源地 第四系、岩溶

    东山县白埕水源地(陈城乡) 第四系

    东山县梧龙水源地(西埔镇) 第四系

    东山县康美水源地(康美乡) 第四系

    长汀县长汀盆地水源地(县城区) 第四系、岩溶

    次重点

    调查区

    仙游县城关水源地(鲤城镇) 第四系、残积层

    大田县城关水源地 第四系、岩溶

    连城县庙前镇水源地 第四系、岩溶

    福州市鳌峰洲水源地(台江区) 第四系

    一 般

    调查区

    邵武城区 第四系、变质岩

    武夷山市 第四系、沉积岩(红层)

    福鼎城区 第四系、火山岩

    长乐城区 第四系、花岗岩、火山岩

    福清城区 第四系、残积层、火山岩

    石狮城区 第四系、残积层、花岗岩

    南安城区 第四系、残积层、花岗岩

    南靖城区(或平和城区) 残积层、花岗岩

    龙海城区 花岗岩、火山岩

    马坑铁矿区 第四系、岩溶

    泉州市城区 残积层、花岗岩

    福州市城区 第四系、残积层、花岗岩

    3.5 工作方法与内容

    根据污染调查情况编制规划可操作规划大纲,依据规划大纲编制《设区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与《福建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3.5.1 污染调查

    3.5.1.1 污染源及防治工程现状数据收集与调查工作

    (1)建立省、市、县三级基础数据与污染调查小组,由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培训后进行基础数据收集与污染调查工作,设区市调查小组编制《设区市现状污染调查报告》,省级调查小组编制《福建省现状污染调查报告》。

    (2)调查内容包括

    全省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情况、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管理现状、地下水污染源调查与污染途径分析(工业污染源调查、生活污染源调查、农业污染源调查、地表污染水体调查、海(咸)水入侵调查、固体废物等调查)、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现有污染防治工程概况 进行污染源以及污染防治工程进行现场调查,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进行定位,由设区市调查小组绘制草图,省级调查小组建立空间图库。

    3.5.1.2 水文地质与水质调查

    根据工作部署原则、以往工作程度和上述各调查内容,充分利用挖掘已有的各种调查研究资料和成果,局部地区投入一定的野外工作,拟采用1:5 万地形图作工作手图;对于重点调查区,拟采用1:1 万及1:5 万地形图作野外工作手图。

    (1)收集前人有关资料。

    (2)野外工作方法

    ①野外常规调查采用1:5 万地形地质图作工作手图,采用地物、地貌与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的空间定点调查方法。对于重点调查区的调查,一般采用1:1 万地形地质图作工作手图。

    ②野外调查工作精度:一般工作区按10km/100km2(调查路线长/每百平方公里调查面积)、10 点/100km2(调查点数/每百平方公里调查面积);重点工作区按20km/100km2(调查路线长/每百平方公里调查面积)、20 点/100km2(调查点数/ 每百平方公里调查面积)。专项调查原则上同重点工作区工作精度,适当增加少量工作量。

    (3) 野外测试品采集及测试内容

    样品采集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操作,对测试项目有时限要求的样品及时送检、及时测试,采集样品数在重点调查区采集2-3 个,次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区采集1-2 个,采样点可选在地下水补给区、迳流区及排泄区中有污染源分布的区域,其中水样品测试内容主要为全分析,测试项目包括:oh-、hco3-、co32-、cl-、so42-、no3-、no2-、k+ 、na+、ca2+、mg2+、fe3+、al3+、nh4+、可溶sio2 以及总硬度、暂时硬、永久硬度、负硬度、总碱度、总矿化度、ph 等;重金属测试项目包括:hg、cu、pb、as、cd、mn、zn、ni、co、cr6+、总cr、v、w、sr、ba、u、ra、se、al3+等。生物学指标: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

    3.5.2 数据库与图库建立

    (1)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应用全球定位系统与地形图,现场地物、地貌相结合,较精确地确定调查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与笔记本电脑相结合,做到现场定位和资料数字化,减少内业工作的工作量,提高调查精度和准确性。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地理分布数据的有机结合,是数字化成果的必备基础,本次调查主要用于:①建立福建省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数据库;②进行计算机辅助制图 (3)通过对已收集的前人有关资料和野外实际调查资料的整理,对资料不足的地区,则应再收集资料;确定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格式及其反映内容,建立空间数据库;在对资料、数据分析统计的基础上,对不同图件采取不同的参数进行计算机制图。

    (4)福建省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数据库

    根据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的工作性质,将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数据库分为36 份调查表(具体见附件1),利用全国地下水数据录入与转换系统数据库软件建立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数据库,每份调查表能较全面地反映地下水污染的特征指标,各数据含义、数据类型、长度等指标详见全国地下水数据录入与转换系统。

    (5)空间图形库

    本次空间图形库建设拟采用mapgis 为平台,系统以图层为单元进行管理。为保证图形信息及相应属性信息独立性,确定图层名的编码结构与空间图层划分。图层命名、划分、图层内部图元属性参照国家相关专业规范、标准,主要分为四大类别:地理图层、地质图层、地下水水源地相关内容图层和整饰图层。见下表。

    整个数据库建设大致可分为资料收集整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质量

    检查四个阶段。

    表2 空间图形库图层划分表

    类别 图层内容

    地理图层

    基本信息图层

    水系图层

    交通图层

    居民地图层

    境界图层

    地形图层

    重要工程图层

    地质图层

    地层岩性图层

    地质构造图层

    工程地质岩组图层

    水文地质图层

    地下水图层

    地下水质量图层

    地下水污染状况图层

    地下水防污性能分区图层

    污染调查图层

    工业企业污染源图层

    矿山污染源图层

    固体废物污染源图层

    污染水体分布图层

    污水灌溉分布图层

    农药、化肥使用分布图层

    污染负荷评价分析图层

    现状污染防治工程图层

    规划成果

    地下水源保护规划图层

    规划污染防治工程图层

    整饰图层

    图内整饰图层

    图外整饰图层

    3.4.4 编制规划说明书、文本、图集、资料集

    4 工作进度

    (1)2007 年1 月下旬前,市、县工作小组按要求完成污染现状调查数整理收集。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与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完成水文地质资料收集。

    (2)2007 年2 月底,完成福建省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数据整理,并按要求将收集数据分别报国家环保局和国土资源部的相关司。

    (3)2007 年2 月16 日—4 月30 日,市、县工作小组按要求完成全省污染现状调查数据收集,以及草图制作,并编制《设区市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4)2007 年3 月1 日至4 月30 日完成水文地质野外调查

    (5) 2007 年3 月16 日至5 月30 日,完成《福建省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报告》与图件初步绘制。

    (6)2007 年6 月30 日完成补充调查与规划编制。

    表3 工作安排进度一览表

    工作

    阶段

    工作内容及工作量

    2006 年12 月-2007 年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培训

    对市、县调查小组进行

    培训

    资料收



    资料收集,部分现场工

    作量大的资料暂进行

    29 个调查区的资料收

    集。水文地质工作组水

    文地质资料收集。

    数据整

    理上报

    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

    数据整理,并报国家环

    保局或国土资源部。

    补充资

    料收集

    市、县要求完成全省污

    染现状调查数据收集,

    以及草图制作,并编制

    《设区市现状污染调

    查报告》。

    水文地

    质调查

    完成水文地质野外调



    调查报

    告与图

    件编制

    完成《福建省地下水污

    染现状调查报告》以及

    数据库与空间图库建



    规划报

    告与图

    件编制

    补充进行水文地质与污染现状调查,完成《福建省地下水污染 规划》说明、文本、图集、资料集编制,完善数据库与空间图库建



    5 经费预算 略

    6 成果

    《福建省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报告》、《福建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数据库与空间图库。

    7 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我院《安全生产办法》进行各项作业,项目负责和组长为安全员, 形成安全管理网络,认真做好安全生产。

    (2)严格按“技术方案要求”及有关技术标准进行野外和室内作业,并力求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问题。

    (3)合理安排调查路线,观测点,充分收集前人的相关资料。

    8 组织分工

    为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省环保局负责的报告编制内容、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与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三个单位,各建立院——所—— 项目组三级管理体系,并建立编制调查队伍,人员定编为14 名,其中高级工程师3 人,工程师7 人,助理工程师3 人,工人1 名。设项目设项目负责2 人,全面负责项目的技术和行政管理,项目组长2 人,负责野外调查的质量,项目组人

    员设置见下表。

    表5 项目主要成员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职 称 序号 姓 名 职 称

    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 张玉珍

    项目全权负

    责高工

    6 陈祥华 工程师

    2 林振芳

    项目负责

    工程师

    7 陈江明 工程师

    3 刘怡靖 高工 8 汪皖华 工程师

    4 李延风 高工 9 林忠真 助 工

    5 甘 来

    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1 黄毓明

    项目全权负

    责高 工

    5 李 欣 工程师

    2 郑蔚雯

    项目负责

    高 工

    6 罗仁燕 助 工

    3 陈良洲 工程师 7 何莉 技术员

    4 廖火木 工程师

    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1 赖树钦

    项目全权负

    责高工

    8 郑惠华 助理工程师

    2 卢晓华

    项目负责

    高工

    9 黄幼玲 助理工程师

    3 郑丽蓉 工程师 10 林和信 工程师

    4 肖树金 高工 11 张扬洪 工程师

    5 邓鼎兴 工程师 12 赵时通 工程师

    6 林玉秀 工程师 13 陶明刚 工程师

    7 林 枢 助理工程师 14 张闽林 工人

    9 存在的问题

    我省未做过全省性包气带调查,现有资料无法编制。建议对地下水包气带调查进行立项,做专门调查工作。
上一篇 车行千里-凯越五一出行记
下一篇 [投稿]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TXT)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