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的调研环境保护情况汇报
粗放型、分散型工业化的道路已越走越窄,它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严重制约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发展后劲的增强。布局集中、功能互补、设施配套、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工业园区(开发区),能充分发挥资金、人才、信息、资源等要素的极化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改变工业分散布局,实现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调研活动安排现将我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1、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现有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存在着布局性环境风险和结构性环境隐患。
2、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如集中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集中固废处理等方面还比较滞后,致使局部地区存在污染。
3、园区规划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现有的工业园区规划不能满足功能和产业定位需求,不同类别工业项目布置在同一个园区,会给园区建设和发展留下隐患,给环境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二、做好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1、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要确立“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编制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高标准地规划设计基础设施,为客商的进入和项目开工投产创造必要的条件;园区规划应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特别是应结合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规划相协调,要注重特色,连片发展,以利于相关企业共享市场、信息、技术、环保、能源供应等资源,促进横向经济互动与合作;在城镇总体规划中,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合理布局工业园区,特别是专业的园区,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避免项目引进中的盲目布点现象。
3、严格审批和监管,从严把握园区项目准入条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从严控制那些产能过剩、污染严重、高能耗、高物耗行业的投资规模,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规模控制住。进园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鼓励引进清洁生产工艺项目,禁止“十五小”和“新五小”项目进区(园);严格审批各类房地产开发项目,从环保角度论证房地产开发项目选址的合理性,注意周边环境问题对拟建居民住宅的影响;在工业开发区、工业企业影响范围内及可能危害群众健康的区域内不得审批新、扩建居民住宅项目;对于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或淘汰类的建设项目以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不批复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同时,对上述行业建设项目要加强项目前期的现场监管,杜绝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的情况发生。
3、加强产业定位与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园区应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等理念贯穿于规划与建设中,在园区规划与产业导向上,应考虑产业链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产业定位必须与当地环境特征、环境功能、环境容量相结合。在园区建设的同时,还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在工业园区内部区块之间以及与城市其他功能区之间应设立过度带建立有效的生态屏障,以减少各功能区之间的相应影响。
4、加快园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园区在建设之初就应把环保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作为园区的重要组成内容,园区的主要环保基础设施包括:集中供汽、污水集中处理与排放、固废处置等。园区内进行雨污分流,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园区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园区应按照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通过经济杠杆,搞好环保设施的运行工作,确保三废处理的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应明确要求各生产企业三废预处理及排放要求。
[投稿]工业园区的调研环境保护情况汇报
相关文章
还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