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管理常识 正文

环境影响评价总体情况调查的报告

管理常识 3.23k

我市环评执法的总体情况

重视依法开展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贯彻实施“环评法”有制度、有实效。

一是规划环评已经启动。规划环评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我局的大力推动下,xxx市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于2007年委托xxx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编制,目前已编制完成。

二是建设项目环评基本覆盖全市。自“环评法”颁布实施以来,基本上所有的建设项目都纳入了环评审批管理体系,我局严格按照权限和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分类审批。

三是依法审批、行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初步形成。政府相关部门和功能区域依照“环评法”,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上下联动,全面开展项目环评,程序不断完善,工作不断规范;在环评审批过程中,有关审批部门采取了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及实地勘察等形式,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促进环评审批公开、透明、科学、民主。

通过“环评法”的贯彻实施,新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了环保工作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项目,提高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预防和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环境问题,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增强了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促进了规划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是前置审批在我市得到有效执行。在市委、市政府大的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环评的前置审批在我市得到了有效执行,目前,我市工商、公安、文化等相关部门,在进行该部门的许可同时,把项目是否经过环评作为首要条件,如在工商部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年检手续的,必须持有环保部门出具该项目环评和批复的手续的函,工商部门方给办理营业执照和年检手续。

(二)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环评审批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环评审批仍有盲点。因产业调整或租赁厂房异地生产,工业园区的部分建设项目、生产项目没有办理环评及相关手续;有的建设项目不主动办理环评相关手续,或办理手续不完整、不规范;部分项目没有污染防治措施。

二、环评工作程序、制度不够完善。环评审批程序衔接、时限设置不尽合理,给企业办理审批手续带来不便;环评审批过程中公众参与度不够,在项目管理程中,存在“重审批”、“轻验收”的情况;有的功能区域项目环评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三 批后管理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在环评工作中,政府部门重审批、轻监管,批后监管工作有待加强。一些项目建设单位对环保试生产(试营业)和竣工验收不予重视,除了一些基本建设项目外,餐饮、娱乐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未及时办理环保竣工验收手续;环评审批后,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跟踪检查的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有效监管机制尚未形成。

(三)有关建议

一是要以推进生态城区建设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环保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以执行“环评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手段,加快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不断提高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要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等信息平台,加强依法管理环境的指导和服务;加大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增强政府、企业和个人贯彻执行“环评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是要加强规划环评工作,尤其要加强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环评工作,重视环境资源的容量和承载力。通过点面结合、标本兼治、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一起推进。

四是要不断扩大环评公众参与,提高公开、透明度,探索形成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扩大公众参与是建立环评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公开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审批事宜,增加企业和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充分发挥群众、媒体在环保工作中的监督作用,与政府部门形成批后监管合力;要健全、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制,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的重要职责和应尽义务,并由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监督企业履行环保工作职责。


上一篇 地质旅行:第二章
下一篇 生命如烟花般绚烂绽放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