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管理常识 正文

如何做好夏季环境监管工作

管理常识 3.45k

如保保障夏季环境安全,强化环境安全监管,杜绝各类环境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力做好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防范工作,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着力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应急制度,确保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监察、监测,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防控。要求重点企业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逐步形成相互响应的应急预案系统。定期开展环境应急培训和演练,增强应急实战能力。

二、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严格落实工业企业月度巡查制度、重点污染源现场检查制度,对全市国控重点污染源做到月月有监察。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进行巡回检查、不定期抽查。对化工、涉重、造纸等行业企业及产生危险废物企业重点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问题,依法从快从严查处。

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执法检查。进一步创新执法理念,探索执法新思路。对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企业督促整改,跟踪落实。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监管方式转变。加大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问题,责令企业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确保整治不留后患,监管不留空隙。督促企业提高环境风险防范意识、整治环境污染隐患、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严防污染事故发生,确保全市环境安全。

四、积极拓宽信访途径。及时掌握环境信息变化动态,关注群众网络舆情,积极化解信访矛盾。实施环保不稳定因素摸排调查工作,及时疏理存在的环境纠纷隐患,重点加强从信访中发现倾向性和苗头性的环境问题,提前介入,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进一步提高环保预警能力。关注网络环境诉求,妥善处置网络舆情事件,积累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方法和经验。今年上半年,市环保局环境信访案件同比下降22.4%。

五、强化对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加强辖区饮用水水源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在全省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基础上,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的污染源,从源头控制隐患。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基础工作。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完成了饮用水水源地确界工作,地域已明确告知相关单位,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环保工作年度考核。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报告制度。辖区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饮用水水源污染事件,一经核实要及时上报,坚决杜绝瞒报、漏报行为。对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污染事故要按程序报告相关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并及时向当地城建、卫生、水利等部门和自来水处理厂通报有关信息,加大对自来水安全处置力度,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上一篇 凯越市区道路与高速上的真实油耗
下一篇 有感国考申论中的:土壤污染治理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