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技术政策 正文

制糖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

技术政策 2.67k

制糖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

制糖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总则

(一)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制糖工业污染,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促进制糖工业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订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所称的制糖工业是指以甘蔗、甜菜、原糖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去除杂质,提取食糖成品的过程。

(三)制糖工业应优化产业结构,严格行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改造,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四)制糖企业应采用原辅料源头控制、过程减排、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污染防治技术路线,提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污染防治水平,加强运行管理,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五)制糖企业应有效利用蔗渣、糖蜜、滤泥、甜菜粕等资源,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渣、余热等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率。

(六)制糖工业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20年,60%以上制糖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0年,整体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控制,甘蔗制糖企业吨糖耗新鲜水量小于等于4.0m/t、吨糖耗标煤小于等于320kgce/t、吨糖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小于等于5kg/t;甜菜制糖企业吨糖耗新鲜水量小于等于17.9m/t、吨糖耗标煤小于等于360kgce/t、吨糖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小于等于13.7kg/t。

二、生产过程污染防控

(七)甘蔗制糖企业应设置糖料甘蔗进厂除杂设备,确保进厂糖料甘蔗的质量。

(八)甜菜制糖企业预处理工段应采用甜菜干法输送技术,减少甜菜流送洗涤水使用量,淘汰传统湿法输送技术。

(九)甘蔗制糖企业澄清工段应采用低碳低硫工艺、糖浆上浮技术等先进工艺技术改造传统的亚硫酸法工艺,以减少硫磺、磷酸使用量。

(十)澄清工段应减少洗滤布水产生量,提高洗滤布水循环利用率,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状况选择无滤布真空吸滤机、全自动隔膜压滤机等高效、节能、节水设备。

(十一)蒸发、煮糖工段应采用高效、节能、节水设备,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状况选择高效捕汁器、板式换热器、喷雾真空冷凝器、变频离心机等设备。

(十二)煮糖工段应采用全自动连续煮糖技术,实现煮糖过程自动化。

(十三)提汁、澄清、蒸发、锅炉工段应安装自动控制系统,自动调整、优化工艺参数,实现生产工况均衡稳定,减少因波动造成的污染物非正常排放。

(十四)燃硫炉应选用喷射式自控燃硫炉、汽化旋风低温燃硫炉等先进设备。

(十五)甘蔗制糖企业应利用锅炉烟道气余热作为热源干燥蔗渣,降低蔗渣水分,提高蔗渣热值。

三、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

(十六)大气污染治理。

锅炉应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高效除尘和脱硫装置,减少NOx、SO2 和颗粒物排放,稳定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十七)水污染治理。

1.应进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分段处理,循环利用,达标排放。

2.甜菜制糖企业应建立封闭式压粕水回收系统,回用至渗出器。

3.加热器、蒸发罐、煮糖罐的清洗用水应回收利用。

4.应分别建立甜菜流送洗涤水循环系统、冷凝器冷凝水闭合循环系统、汽机冷却水循环系统、锅炉冲灰水循环系统、其它废水循环系统,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

5.综合废水应采用生化处理为主、物化处理为辅的工艺技术路线,经处理后稳定达到放标准要求。

(十八)固体废物处理处。

1.蔗渣宜主要用于锅炉燃烧供汽或发电,剩余蔗渣宜作为其它产品的生产原料。

2.甜菜粕应全部综合利用,宜用于生产动物饲料。

3.亚硫酸法滤泥宜用于生产肥料。

4.糖蜜应根据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用于生产饲料或其它产品。(十九)噪声污染控。汽轮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泵等噪声大的设备,均应采取消音、隔音措施,生产车间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四、二次污染防治

(二十)碳酸法滤泥应回收利用或安全处置。

(二十一)附设糖蜜酒精、蔗渣制浆造纸车间的企业,应按照相应的行业标准要求处理废气、废渣、废水。

(二十二)糖蜜罐区周围应设围堰、截污沟、事故专用应急池。

五、鼓励研发的污染防治技术

(二十三)制糖超滤、反渗透膜技术。

(二十四)绿色高效的新型酶制剂。

(二十五)低品位蒸汽回收再利用技术。

(二十六)利用锅炉烟气的污水处理接触性加热技术。

(二十七)碳酸法滤泥综合利用技术。

上一篇 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
下一篇 台州市椒江热电有限公司节能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