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环保部门因为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不好,大部分城市都出现雾、霾或是雾霾,让各地政府十分头疼,纷纷进行强力整治。
“十面霾伏”之下,老工业基地辽宁率先突围,开出了国内首张“雾霾罚单”,罚款总额度为:
辽宁省环保厅提供给本报的一份资料显示,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罚缴资金总计5420万元,其中沈阳3460万元、大连160万元、鞍山780万元、抚顺160万元、本溪20万元、营口40万元、辽阳500万元、葫芦岛300万元。
关于本次罚款的依据:《辽宁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
而受到处罚的各地市纷纷出台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办法,对其所辖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考核,估计也会参照辽宁省厅的模式,进行罚缴,而罚款的总额度,相加,也应该不会少于辽宁省环保厅给予他们自已的处罚。
常说,罚款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只是想强迫当地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当地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对是当罚单开至当地政府后,政府拿什么来支付这笔罚金?政府的钱,都是纳税人的钱,拿纳税人的钱去给政府买单,政府是否有这个权力?
另看到辽宁省某些官员关于面子的说法:
但这位辽宁官员称,罚钱多少鞭策有限,但罚钱被公布后,会让市长面子上挂不住,以此来倒逼他重视大气污染治理。
“你这个城市罚款这么多,你(市长)怎么解释,到时候在大会上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文明,你怎么讲?(这个罚款)关键是让市长在面子上过不去,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在现有的体制下,面子最重要。”他说。
或许吧。
治理雾霾,或许真的是一项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猛药,但是更需要是耐心、技术和长远的规划,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