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畜禽养殖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畜禽养殖的热情不断高涨,但畜禽养殖污染的问题,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局集中人员对市域范围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关于我市畜禽养殖污染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生猪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生猪产业作为全市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产业来抓,全市上下紧 紧围绕“品质、规模、效益”做文章,按照产业化要求组织经营,生猪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农村副业变成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骨干产业。根据畜牧部门提供的资料结合本次调查结果,截止2008年,全市已建成万头养猪小区25个,千头养猪场87个,百头以上养猪户1078户,规模养猪占全市40%以上,有力推动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预计全年出栏肉猪70.02万头,生猪存栏34.95万头,家禽出笼242.19万只,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而且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但随之产生的粪便污染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滞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养殖业污染现状
##的畜禽养殖,过去一直是以千家万户散养为主,畜禽粪便排放分散,对环境的压力很小。近年来,由于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已逐步显现。据统计,2007和2008年该市畜禽发展基本稳定在同一水平上,其中,发展生猪100万头,发展家禽240万羽左右,按照每头(只、羽)猪、家禽的日排粪便量7.30kg、 0.15kg计算,全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达279.60万吨。如果加上冲洗圈舍的污水、病死畜禽、孵化残余物等,数量将更加庞大。由于没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破坏了生态环境。
一是污染空气。粪便堆积发酵后,会产生氨、硫化氢、甲基硫醇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群众反映强烈。
二是损坏水质。粪便的淋溶性强,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变黑发臭,并导致水中的鱼类或其他生物死亡。如位于……
三是侵蚀土壤。粪便的大量堆积,造成土质过肥,直接腐蚀农田,使其降低或失去生产能力。如……。
四是危害生物。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处理,会孳生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虫蔓延,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危害人畜健康。如近年来发生的禽流感、猪流感、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疾病,与畜禽粪便污染造成的恶劣环境不无关系。
二、造成污染的原因
1、防污意识不强。大部分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使其风吹日晒,造成臭气浓度严重超标,空气污浊,人居环境恶化。
2、防污制度不完善。尽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国家环保部)于2001年颂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牲猪存栏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牛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但其条款还是原则性的,缺乏权威性、强制性,加上国家没有统一处理畜禽粪便的技术规定和标准,尤其是对上述标准以下的中小型养殖场的法律监控还是空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畜禽粪便依法治理难以到位。
3、治污设施不齐全。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养殖是微利经营,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养殖户单独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大多数养殖场自身很难承受,致使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甚至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
4、环境监管不到位。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相当重视,但养殖业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日益凸现,涉及到养殖行业的行政执法,各执法单位慎之又慎,监管缺乏力度,特别是对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排污治理很不到位,造成畜禽养殖业越发展,农村环境越恶化的恶性循环局面。
三、治理污染的对策
1、建立环境监管体制。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法律法规,建立排污许可、防疫条件许可等配套的准入机制,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源头实施依法治理。对现有养殖企业和规模大户实行环境污染评估,不合符规定的,责令限期整改,甚至责令转产或停产。
2、推广污染防治技术。一是推广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二要推广厌氧发酵等生物技术,大力推行沼气处理畜禽粪便。三要推广粪便的再利用技术,提倡干清粪工艺,或循环水清污,减少污水量。用干粪经过一定工艺技术制造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应当成为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方式。四要推广畜牧业生态工程技术,采取生态综合防治措施,对营养物质多层次的分级利用,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
3、实施绿色环保养殖。尽量减少农村一家一户的养殖,推广生态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建立养殖小区,扶持专业大户。农村应发展以农户为对象、庭园为依据、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种、养、加为产业的庭园生态经济,集中处理畜禽粪便,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4、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对于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排污设施建设和畜禽地方品种、草场资源、渔业资源的保护,要予以适当补贴。环保部门的排污费要有适当比例用于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资源保护。要大力招商引资,建设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并给予补贴。要实行激励机制,对那些在畜禽养殖中,主动积极安装环保设施,推广环保措施,认真有效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