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监测有哪些关键指标?分别是怎么进行监测的?
2012年,我部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我部在全国主要组织开展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六项关键指标监测。目前,我国主要采取自动监测方法开展监测,其精度高、时效性强,同时积极采用手工监测方法进行比对和质控。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建成目标明确、功能齐全的国家和地方两级大气质量监测网,2016年底,环境保护部上收了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36个国控站点的监测运维事权,由国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统一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开展监测运维,数据直传至全国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实时对外发布,提高了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管理水平,确保监测数据质量。
不同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否针对的主要目标污染物不一样?是否有所侧重?或者有没有针对地区特点的布置?
在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PM2.5、PM10、SO2、 NO2 、CO、O36项指标基础上,为增强特征污染物的应对,我国在易受沙尘影响的北方城市,增加了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在易出现臭氧污染的大型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重庆、西安、武汉等等),还开展了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广东、江苏、浙江等)还开展了大气超级站建设,全方位分析空气质量情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