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技术政策 正文

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方案-2018

技术政策 2.63k

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力争到 2020年,全面落实 “一控两减三基本 ”措施 ,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

———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 95%以上 ,每年冬闲田种植绿肥面积 200万亩次以上 ,肥料、农药利用率均达到 40%以上 ;每年建立植保绿色防控示范区 100个,到2020年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 40%以上。

———落实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 2018年达到 66%以上 ,2019年达到 72%以上 , 2020年达到 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 2018年达到 72%以上 ,2019年达到 82%以上 ,2020年达到 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 2019年达到100%。到 2020年,全省所有县 (市、区)全部实施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基本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落实水产健康养殖。到2020年,全省江河湖库天然水域网箱围网养殖全面取缔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养殖水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全省适宜地区推广 “双水双绿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探索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新模式。在粮食主产区

或环境敏感重点流域 ,以边界清晰的农区与小流域为整体单元 ,建设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

二、工作措施

(一)摸清农业面源污染底数。结合全国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 ,以县为单位 ,组织开展农业源 (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

产养殖业 )生产活动水平调查 ,摸清农业污染源结构、总量与分布,为科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服务 ,逐步构建基于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农业绿色发展格局。 2019年底 ,完成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摸底工作。(牵头单位 :省农业厅、省环保厅 ;责任单位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省财

政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 )

(二)推进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巩固畜禽养殖 “三区 ”划定和禁养区关停搬迁成果 ,制定完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实施方案 ,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新格局。强化规模养殖企业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作用 ,结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 9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逐场 “会诊 ”,科学确定 “一场一策一方案 ”技术路线与工艺方案。推行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固体粪便堆肥利用、粪水肥料化利用、畜-沼-菜 (果、茶、粮)等模式 ,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利用效益。积极争取中央预算投资和中央财政资金 ,支持 37个畜牧大县 (市、区)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其中 2018年,在襄阳市实施整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省财政每年统筹安排 1.4亿元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支持非畜牧大县 (市、区)实施整县推进项目。(牵头单位 :省农业厅、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省财政厅 )

(三)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落实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推进精准施肥 ,不断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 ,示范商品有机肥、绿肥、秸秆还田等有机养分替代化肥技术模式 ,在18个县示范实施肥水一体化技术 ,重点抓好宜都市等县 (市、区)果茶菜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 ,全域推广冬闲田绿肥种植技术措施 ;实施国家重大病虫防控、绿色防控以及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 ,建立 100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办好 25个全国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和 7个果蔬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 ,在黄陂区、秭归县、蔡甸区继续开展蜜蜂授粉与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大力推进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 ,培养扶持统防统治服务组织 ,推广大型自走式精准施药器械及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器械 ,提高农药利用率和植保作业能力 ;继续做好《农药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实施,加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全程监管 ,强力推行高毒农药禁限用和定点经营制度 ,大力推行农药销售处方制。(牵头单位 :省农业厅 ;责任单位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林业厅 )

(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成果 ,取缔江河湖库天然水域网箱围网养殖。推进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 ,严厉打击 “绝户网 ”“电毒炸 ”等破坏水生生物资源的捕捞行为 ,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开展水产养殖环境综合整治 ,出台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规范水产养殖行为。推行水产健康养殖 ,推进鱼池改造升级,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推广 “双水双绿 ”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 ,防控水产养殖污染。(牵头单位 :省农业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 ;责任单位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 )

(五)探索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新模式。选择边界清晰的农区和小流域为整体单元 ,以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突出问题为导向 ,因地制宜、菜单式组装治理方案 ,探索新技术、新模式集成创新 ,引导带动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整体推进工作。(牵头单位 :省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省科技厅、省环保厅 )

三、相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州、县人民政府是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 ,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参与配合的工作机制 ,组建工作专班 ,定期研究 ,强力推进。(责任单位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 )

(二)科学制定方案。县级人民政府要组织编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全面摸清县域农业环境问题 ,梳理区域农业资源、农业废弃物资源和农业产业结构 ,进行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 ,做到技术路线清晰、创新点突出、实施主体明确、实施内容详实、规模适度合理、投资测算准确、建设起止时间明确,并明确资金筹措与项目实施进度。《实施方案》报市、州人民政府审批 ,并报省农业厅备案。(牵头单位 :省农业厅 ;责任单位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

(三)加大支持力度。各地要加大投入 ,省级财政适当增加以奖代补资金 ,统筹使用相关资金 ,支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落实沼气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和上网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落实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支持生物天然气和沼气工程开展碳交易项目。落实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设施用地、农业用电优惠政策。探索地方政府利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对粪污、秸秆、尾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实行补贴。鼓励利用国际融资项目或基金项目 ,引入新理念、新技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制度体系 ,逐步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牵头单位 :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厅 ;责任单位 :各市、州、县人民政

府)(四)加强监督考核。建立由省农业厅牵头 ,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为成员的省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考核专班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考核与重点项目监督评估。建立重大项目安排与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考核挂钩机制。(牵头单位 :省农业厅 ;责任单位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 )

(五)建立长效机制。逐步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多元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环保新业态 ,鼓励引入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一体化运营等第三方治理模式 ,逐步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预警监测监控体系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长效运行机制。(牵头单位 :省农业厅 ;责任单位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水利厅 )

上一篇 湖北省长江干线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18
下一篇 湖北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2018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