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自古与庐山、衡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位于江西西部罗霄山脉北段,地跨吉安市安福县、萍乡市芦溪县、宜春市袁州区三地。从沪瑞高速、浙赣铁路到萍乡,再转萍乡至武功山公路可达。距萍乡市区49公里。属花岗岩核杂岩构成的山岳型风景区。1986年向社会开放,2003年成立萍乡武功山管理委员会,正式步入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武功山面积达260平方公里,具有国内极其罕见的旅游资源。其类型与特色被专家概括为“山景雄秀、瀑布独特、草甸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24个字。景区分为金顶、九龙山、发云界、灵芝峰四大景区。区内10万亩高山草甸碧波连天、一望无际;灵芝峰石笋参天、势拔五岳;红岩谷、油箩潭等高山瀑布群数量众多,被誉为“千瀑武功山”;数量众多的落叶木莲、千年银杏等珍稀濒危古树群及巨型灵芝更体现其生态的优良。
武功山历史悠久。三国葛玄、晋葛洪入山炼丹,开武功山道家历史,山因名葛仙峰,南朝陈武帝兴兵讨侯景之乱,得武公助义。乱平,山遂被陈赐封为武功山。此后,佛道两教均纷纷在此建观营刹、传道布经。文人雅士随后也接踵而至,留下了诸多吟诵佳作。“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这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登临后写下的千古绝句。武功山人文荟萃。远古神秘的古祭祀文化和闻名于世的古傩、古缩龙文化与佛、道、儒三教并存一山,水乳交融。金顶古祭坛无论建筑风格、还是构造式样,在国内外都及其罕见,被誉为研究江南民间古祭祀文化的“活化石”;从汉、晋以来延续的释、道、儒文化,至今仍延绵不绝,成为赣西山水形胜、人文荟萃的生态人文胜地。
亚高山草甸:金顶、九龙山、发云界景区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脊线两侧,密布着10万余亩连绵不绝的“春夏绿油油、秋天金灿灿、冬天白皑皑”的亚高山草甸,依山势起伏而划出优美的曲线,令人美不胜收。
古祭坛:地处武功山金顶海拔1900米处,四座朝向各异、建筑风格独特的石垒祭坛,各有不同名称。一曰葛仙坛;一曰汪仙坛;一曰冲应坛;一曰求嗣坛。自从三国东吴初年创建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研究江南古代民间祭祀文化的活化石。
山神:金顶至九龙山途中,有高20余米的危崖陡立,是为武功山神。崖顶到崖脚,活脱脱一个人的面部。崖顶幽深的茅草,就是山神飘逸的头发;崖面岩石突兀,颇似人的额、眼、鼻、口、耳五官有棱有角,清晰可见。
金壶洒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位于金顶景区的金壶洒酒瀑布,高达120米,以奇、险、幽见称,横空急湍,素练垂天,玉虹倒挂;百幅冰绡,飘入云际,气势宏达,惊心动魄,回荡天籁。
穿云石笋:灵芝峰景区的穿云石笋,高264米,耸立云天,直刺层宵。其气势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正如民国时期江西宜春县令沈勋发在其游记《游羊狮幕记》中所描述的那样:“进百步,千岩万壑,或峻或岩,石笋笔立,竖入云霄,高达数十丈,怪怪奇奇,不可言状,他如童子拜观音,世无二致,望之神驰若失,因意造物生成,真绝无而仅有也!”
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相关文章
还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