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电子期刊 正文

绿思十三期-我大学里的环保外传

电子期刊 4.06k
    大学里,环境工程的专业知识偶没好好学,尽瞎搅乱缠些其它的去了!以至导师给偶毕业的临别赠言居然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不限一胡同”。不知道是偶太让导师失望了还是偶读的环工专业在当时的就业际遇让导师太失望了,偶也没好问,只顾汗颜去了。
    但偶最终还是钻进了这条胡同,虽然没走出康庄大道,却也没发现是死胡同。之所以钻了进去,除了鬼使神差外,和偶还是有一点伪环保意识的坚持是有关的,而这点意识,与大学时的某些课堂外的接触是离不开的。
    虚客少年时代挺喜欢画画的,无奈由于没有受过训练,又天份不够,于是一直在三流业余爱好者中自娱自乐。不过,业余相比于专业,兴致却可能更加持久,因为它会潜藏下了一个未了的心愿。不似那些当饭吃的专业,容易越来越功利,最后反而疲于生计了。
    而当画画遇上环保,结合点就多了起来。君不见画画的人,多喜欢游山玩水融于大自然,即使是搞人体艺术那类,也是喜欢画些原始自然本性的....
    所以,进入了自由的大学后,偶的涂鸦意识得到了释放。
    记得大一时,院里搞个舍徽设计评选活动,偶承担起“宿舍委员会”交与的这个“重任”,新生时容易被忽悠,还是兴致勃勃的,偶费了点脑神,用了别人晚会弄剩下的一些花花绿绿的薄塑料边角料整了一个晚上的思和设计:一本书托起地球的北半球,其中书中有五线谱加弹跳的篮足球,地球里是蓝色的海洋绿色的陆地,地球外圆是七彩边框,七彩框中间是偶班级的名称,中间的太平洋里写着偶的宿舍号。这个舍徽色彩分明,寓意明确:我们宿舍是热爱读书、音乐、运动并热爱环保胸怀拯救地球理想的宿舍,其中的绿色环保主旨鲜明,而且材料是废物利用,整体色彩字体搭配得当,自然轻松拨了头筹。
后来,院里又搞了个手抄版报的活动,偶当仁不让再担重任,整了份A1号大小的黑白手抄报,偶的主题自然还是环保,报头是个用双翼翅膀半围着的地球,寓为受伤需要呵护的地球,再点缀上一些趣妙的插图和让字写得好的同学手写上恰当的环保文章。整个手抄报立意生动,字体工整,版面洁净,又当仁不让的夺了魁。
    有时也会突发奇想,比如有一次买了两件纯深色T恤,然后用涂改液在上面画“只有一个地球”、“heal the world”等主题画,穿在身上有时遇到人好奇的询问下时,感觉还挺拉风的....可惜偶这个想法没有发扬光大,数年后,个性化T恤制作开始流行以后才想起自己曾经不就是这么做的么!
    随着电脑的普及后,偶将手绘的兴趣转到电脑画画及网页设计,世纪初网络狂热还未破灭的前期,偶也卷入了这个潮流之中,对网页设计三剑客兴致勃勃,恰好学校组办了第一届网页设计竞赛,偶正好把零散碎所学进行一次整合实战,制作了个网页“网际绿洲”,顾名思义的环保主题,以金木水火土对应动物、森林、海洋、大气、土壤的五项子网页做图文介绍。当然,主题内容是一方面,网页及图片的设计和创意更要吸引眼球,偶当时也是下了点苦功。最后,也欣慰的取得了二等奖。
    入大学,不听讲座,乃憾事也。在我们理工科院校,课堂内其实挺枯燥的,于是,课外那些关于经济、人文乃至一些成功学的讲座就显得趣味多了。可惜,关于环保的讲座却凤毛麟角,也不太受欢迎,不似现在的环保概念那么流行,搞点啥都要拉扯上绿色环保。或许也因为很少,所以仅有的那么几次就显得印象深刻。
    我们院系其实极少组织过一些和环保搭边的讲座活动,倒是学校的另一个学院文法学院,有个兼教科技发展史的教授,可能因为研究可持续发展比较多,所以呢颇具环保理念,常给他的学生讲环保。有一次,他邀请了美国的一位生态哲学家-罗尔斯顿来我们学校做环保方面的报告,因为知道我们班和环保有搭尬,就让他学生来通知邀请我们班同学也去听听,也有捧场之意。
罗尔斯顿在西方他是个知名的哲学家,如著了《哲学走向荒野》等有影响力的作品。他讲了些生态环境方面尤其地球荒原化的现状并延伸到他的环境伦理学中,讲一段后翻译就翻译一段,翻译平淡,节奏很缓慢,因此现场效果并不好。偶已经记不得当时他具体讲啥了,只记得挺冷场,环保界的意识领域学术研究或许在当时还在萌芽阶段,即使是十多年后的现在,也不见得有几人探讨。倒是会后的一个情景很让我记忆犹新,我们约请罗尔斯顿合影,当然请他站前面,由于他个子贼高,正让照相者有点为难的时候,这位罗先生居然把他的帽子摘下放地上,然后单膝跪下,和我们合了影。这是一个会上挺严肃而会下却挺有活泼随和的美国老人。
    会后,通过那位教授了解到,他也是通过另一位学者邀请到这位美国专家的,那位学者姓叶,他因为翻译了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方面的书籍后开始进行研究,是国内环境伦理学领域的知名学者。难得这位学者随行来一趟,文法学院的教授也邀请他数天后进行一次较小范围的讲座,谈环境伦理学。
    叶先生的讲座内容主意是:以自然生态为中心,人与动物甚至自然生态环境都应该是平等关系。显然这种观念太过于超前了,根本不现实,想想如果人类能善待环境重视可持续发展观就不错了,居然还要人类和自然平等,所以两位教授就此问题展开了颇有意思的论辩。由于两个私交甚好,在讲座过程中能倘然对一些分歧性问题“开战”,因此这次讲座显得比较轻松和有趣味。
    因为自己是学环境工程,数理化在脑袋里都还是一锅浆糊呢,极少会去关注这种生态大范围的东西,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后来偶看了些传统文化的书籍,了解到了些佛道理义后,发现叶平先生及罗尔斯顿先生的自然为中心的生态哲学其实还是在佛道的中华传统文化范畴内的,只不过是换成了现代语言和西方逻辑的包装。
    有别于校内老师讲话的保守,校外人士来讲座报告啥的要想有上座率,就得有点实料才行。那个时代,来讲座比较多的是IT界的英雄名流,他们的讲座让学子们对时代的IT有了更贴切的了解,而遗憾的是,从来就没有过环保行业的业内人士做过讲座报告,以至我们这个专业的人在离校之前对行业状况基本是两眼一抹黑,缺乏前人经历借鉴,只虚闻前路光明,却实藏雄关漫漫,也难怪,当时环保行业初萌芽,举步维艰,缺乏英雄啊!
往事如烟,虚客曾自觉比较合适上集文、理、艺为一体的建筑学类专业的,但不料被环境工程看中了,瞅着这名字还行的样子,似乎潜意识的思想里也是有所融合的,就不太抵触的去上了它,后来才发现,其实偶是被它上了。工作以后,偶发现,偶被环保忽悠了,于是多年后,偶开始了忽悠环保!

BY 虚客
上一篇 大曾模板修改部分备忘
下一篇 绿思十三期-梦想的力量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