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电子期刊 正文

绿思十一期-世博与我们同行

电子期刊 4.61k

世博与我们同行



世博与低碳

日本馆:

善于创新的日本人在世博会场馆设计上也动了很多脑筋。整个场馆从外观到内部,尝试使用了大量最新的高科技技术,美观、智能、环保。场馆外观呈紫色,形似蚕茧,被人称做“紫蚕岛”。馆的外壁能够随着日光的变化和夜晚的演出变换各种“表情”,富有动感。太阳能电池被放在外表透明的薄膜内,兼具透光、发电功能。日本馆馆长江原规由先生告诉记者:“我们日本馆节能环保技术比较多,可以使用阳光、风还有雨水,这样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尽量减少,达到环保。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我们有环保空气柱,能起到环保功能。观众在欣赏暖场表演前,会看到一个2020年未来城市的样子,实现零排放的城市。”

印度馆:

印度馆就是前者的例证,这座竹制建筑有很高的穹顶,顶部种植绿色植物,高大、空旷的室内在夏天也不会太炎热。印度馆负责人罗杰先生说:“我们印度馆是用从中国江西采购的竹子搭建的。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竹制穹顶。这个竹制穹顶上方是小型风力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场馆提供绿色清洁能源。穹顶上部会覆盖绿色植物,灌溉用水是经过循环处理的,还有雨水收集系统,也可以用来浇灌植物。整个场馆是完全环境友好型的、无污染的。”

瑞士馆:

瑞士国家馆的互动型智能帷幕专门为上海世博会设计,帷幕上有1万颗太阳能电池板,这些红色圆盘在夜间闪闪发亮。

这些“小太阳”白天吸收阳光,晚上则将太阳能源转化为电能发出点点闪光,成为瑞士馆夜景最耀眼的部分。

国家电网馆:

被昵称为“能量魔盒”的国家电网馆,外表已不简单。它的整个外墙都被利用起来蓄能节能:一个名为“向日葵”的12镜太阳光采光导入系统,将日光直接引入室内,节约馆内的电能供应;展馆的顶部风口处设置了若干小型风能发电装置,补充馆内电力。

据悉,国家电网馆的建筑设计师是包揽了水立方等6个奥运场馆的著名设计师赵小钧,整个建筑充分体现了“低碳”和“亲民”的设计理念。例如,在建筑耗能方面,展馆使用光导照明系统,将日光直接引入室内,为部分展区提供照明,节约馆内的电能供应。此外,展馆还采用了“建筑自遮阳”、“增强型通风”、“水雾降温”等系统,让参观者在一个没有日晒、采光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下轻松游览。

世博与生活

“一切始于世博会”,许多人可能不大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在他们看来,一个博览会未必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样一句话未免有点过于托大。可是,当你真正了解世博会的历史之后,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始终没能走出世博会的影响。也许你从来不曾走进任何一届世博会,但你生活的世界里,不可能绕开世博会所展现的发明与发现。

蒸汽机、电话机、电影、煤气灶、胶卷、电视机、计算机……这些人类近现代工业文明催生的产物,大都经过世博会的“洗礼”。度假村、俱乐部、主题公园、百货商店、自动售货机……这些现代生活方式和公共设施,无不经由世博会获得启示和创意。这一个个改变人类生活的文明产物,曾几何时都是世博会上的“新鲜玩意”,也许还被人当作笑谈,但当一百多年后,我们享受了这些物质文明给我们带来的舒适与便捷时,不得不回过头来感慨:“一切始于世博会!”

美国前总统威廉・麦金莱说过:“世博会见证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下世界的前进历程。它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聪明才智的发展。”世博会是科技成果的收藏者和展示者,更是文明演进的承载者和推动者。

汽车文化、通信革命、信息浪潮,随着近几次人类工业革命的浪潮,世博会上先后源源不绝地涌现出新的科技智慧,点亮了人们未来生活的方向。也许这个改变在现在看来还有些微不足道,或者初看蓝图觉得遥不可及,但当我们的生活翻到那一页的时候,你不得不感慨的还是那句话――“一切始于世博”。

世博会正在悄无声息地,一点一滴地改变着你我的生活。

蒸汽机、左轮手枪、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收割机、打字机、电话、冰库车、双重电报机、电话、留声机、冷冻船、电、交流发电系统、磁带录音机、电视机、尼龙、塑料制品、航天器、复合屏幕、座椅连动式影像式娱乐、伏兹镜头、主题公园……

――它们来自世博会。


上一篇 此文档已经通过 CSS 版本 3 校验!
下一篇 绿思十一期-案例点评真题:公路项目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