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杀“回马枪” 揪出这些老病、通病(中国新闻网)
生态环境部
近日,随着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10省份“回头看”,多地的环境问题再次被集中曝光。
记者注意到,此番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回头看”,曝光问题之密集,措辞之严厉,被舆论聚焦。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在环保领域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老病、通病又被督察组盯上。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
问题1:整改敷衍、走过场
在此次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中,一些地方整改中敷衍问题、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被督察组曝光。
“虽然启动之前会有一些预判,知道会存在一些走过场的情形,但是现场发现的一些问题确实触目惊心。”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一处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实际情况同样如此。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所进驻的10省份中,多地都被督察组贴上了“敷衍”“走过场”的标签。
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企业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迎接”督察组的到来。一些企业督察组走了就恢复非法生产,“回头看”来了又马上“查封”。
“这正是应付整改、敷衍整改的典型做法。”中央环保督察组如此评价。
而在河南郑州,针对养鸡场臭气熏天、蚊蝇太多的问题,在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时,就被群众举报。两年过去了,养鸡场不仅没有关停搬离,还依然存在养殖噪声和粪便污染,整改要求中提到的改进粪便处理方法等更是“虚无缥缈”。
对此,中央环保督察组称,郑州市金水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作为,对中央环保督察举报问题敷衍应对,不了了之,导致在闹市区藏身的养鸡场环境污染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
哈尔滨市村民来到填埋场附近反映问题。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
问题2:群众举报久拖不决
同样,群众举报久拖不决也可谓此次“回头看”所揪出的老病、通病。记者发现,在督察组的曝光中,南昌、昭通、哈尔滨、泰兴等多地都存在此类问题。
例如,在江西南昌,早在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艾格菲饲料厂夜间生产偷排废气被群众投诉。
而南昌市整改情况对外公开显示:该问题已完成整改。
但督察组现场检查发现,这家饲料厂仅变更了生产时间,由信访投诉前的夜间生产,改为白天生产,就视作完成整改。企业粉尘、废气依旧没有污染防治措施,厂区内散落的饲料长期无人清理并已经发酵,气味难闻,令人作呕,至今群众仍然投诉不断。
在中央环保督察组曝光的案例中,不仅有两年前的环保问题未能得到妥善处理,还有一些地方对此次“回头看”转办的举报件,也是久拖不决。
在黑龙江哈尔滨,5月31日,督察组进驻黑龙江省第二天早8时,接到的第一个群众来电举报,就是反映向阳生活垃圾填埋场偷排污水,污染周边水体。当日下午14时53分,该垃圾填埋场又被群众举报偷排污水,有关部门“以罚代管”。
6月6日,督察组又分别接到群众来电和来信举报,再次反映相关部门不作为、假整改,要求解决该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此,6月1日、6月7日,督察组对该举报件共进行了两次转办。
但在接到督察组转办的向阳垃圾填埋场偷排渗滤液举报问题后,哈尔滨香坊区仅派出两名基层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对该问题的认定结果为不属实,并于6月7日在哈尔滨市政府网站进行了公开。
当地不少群众对此结果并不认同。据通报,就在督察组到企业暗查过程中,约有四五十名村民陆续来到向阳垃圾填埋场附近,要求向督察组进一步反映向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偷排问题,现场部分群众一度情绪激动。
裹挟着垃圾的污水倾流而下进入海仔大排坑。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
问题3:弄虚作假、乱作为
除了对于环保问题敷衍塞责、久拖不决,一些地方对于环保问题的弄虚作假、乱作为的情况也被曝光。
在广东清远,黑臭河治理的上报资料显示:四条河水质监测均达到要求,公众评议结果为96%,资料还形象地描述了这些河涌“清澈见底、鱼类成群”的景象。而在督察组现场检查时,沿河居民觉得这就是个笑话。
96%的满意度从何而来?督察组的通报显示,清远市水务部门一官员坦言: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也为能通过全国卫生城市验收,他们既没有截污也没有清淤,而是采取了应急方式——水系连通。换言之,为临时达标而调水稀释。
而在广西钦州,督察组通报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工信委及钦州市有关部门层层“放水”,违反规定认定23个使用13立方米~50立方米高炉冶炼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仅在钦南区康熙岭镇、黄屋屯镇及钦北区大直镇,就发现20多家小冶炼厂,共建有32座小高炉,分布在312、311、218省道两侧。督察组随机抽查的4家铁合金冶炼厂、1家再生铝冶炼厂,均属“散乱污”企业,现场所见环境污染情况触目惊心。
大沙河定州段因偷排废水在河道内形成污水坑。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
问题4:环保制度形同虚设
“该省石家庄、定州两市大沙河河长制形同虚设,两市大沙河河段存在堆放垃圾、倾倒污水等对水环境有严重威胁的问题,大沙河定州段河堤现3公里‘垃圾带’,河长制有关要求基本没有落实。”这是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河北发现的问题。
上述两市为什么整改工作推进不力?河长制又为什么形同虚设?
据介绍,《河北省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考核验收评分细则》明确要求,市、县、乡要制定巡查方案、巡查河道,并及时处理巡查发现的问题。调阅河北省有关市县2017年《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考核验收评分表》,并结合现场情况,督察人员找到了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是考核不严”,督察人员举例说,比如评分细则要求如果存在县乡级未巡查河道等情况要扣分。但是,大沙河石家庄新乐段等在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仍然能在“河道巡查情况”中得到满分。
“另一方面,是整改不力。大沙河定州段绵延3公里的固体废物绝非短期内形成的,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督察人员表示。
广西钦州黄屋屯镇大桥矿品厂小高炉正在运行。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
督察组杀出“回马枪”!
——重点查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此次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的地区包括广西、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云南等10省份。这也是自2015年开始中央环保督察之后,首次启动“回头看”。
从此次中央环保督察组的人员构成来看,督察组组长、副组长依旧是“高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此次“回头看”的高规格。
具体来看,此次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共设6个督察组。组长和副组长的配置延续了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的规格,即督察组组长由现职或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省部级干部担任,副组长由生态环境部现职副部级干部担任。
根据安排,此次“回头看”的6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由朱之鑫、吴新雄、黄龙云、马中平、张宝顺、朱小丹等担任,副组长由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翟青、赵英民、刘华等担任,采取“一托一”或者“一托二”的方式,分别负责对10省份开展“回头看”督察进驻工作。
在生态环境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称,这次“回头看”重点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检查列入督察整改方案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查处、整治情况;重点督办人民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立行立改情况;重点督察地方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肃责任追究情况。
宁夏石嘴山平罗太沙工业园有关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严重 岂能敷衍整改过关销号?
生态环境部 1周前
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于2018年6月1日正式进驻宁夏回族自治区,对第一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6月10日,督察组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对石嘴山市平罗县太沙工业园区开展了检查,发现园区宁夏绿源恒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环境问题突出,敷衍整改情况明显。
一、有关情况
2016年11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宁夏反馈第一轮督察意见,指出石嘴山市平罗县太沙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为此,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石嘴山市均制定了整改方案,平罗县也细化了整改措施。要求太沙工业园区有关企业对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改善园区环境质量,并明确于2017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务。
2017年12月25日,石嘴山市环保督察整改落实领导小组对该工业园区环境污染问题整改任务进行了销号公示,认为平罗县督察整改工作达到了自治区及石嘴山市整改目标要求。平罗县发改、工信、安监、环保、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于2018年1月开始分三批组织验收通过,并同意对停产整改企业恢复供电。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太沙工业园区的宁夏绿源恒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被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期间错峰生产企业名单,应在攻坚战期间实施停产。由于通过整改验收,实际变相允许有关企业违反错峰生产要求,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期间恢复生产。
二、存在的问题
宁夏绿源恒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是园区一家化工企业,共有8台炭化炉、6台活化炉,主要生产活性炭产品,是园区需要督察整改的重点企业之一。现场检查时,该企业2台炭化炉、2台活化炉正在运行,1台活化炉正在点炉之中。检查发现该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严重:
一是炭化炉窑头跑冒滴漏严重。炭化炉窑头采用简易水管喷洒除尘,未安装收集除尘设施,窑尾仅安装简单的牛角除尘和水膜除尘。车间粉尘无组织排放现象严重,烟尘弥漫,地面灰尘一片。
图1炭化炉车间无组织排放严重
二是烟气排放口未安装在线监测设施。该企业2014年建成投产以来,仅在2017年5月15日开展过一次验收监测,无其他任何监测数据。现场检查时,企业烟囱青烟直冒,拖尾严重。
图2 生产设施未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
三是擅自停运污染处理设施。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板框压滤设施长期没有运行,且已板结,堆存的氢氧化钠脱硫剂长期没有使用,脱硫设施实际成为摆设。
图3 压滤机长时间未运行,督察人员到来时刚刚开启
图4氢氧化钠脱硫剂长期堆存无使用记录
督察组同时对太沙工业园区涉及制药、焦化、精细化工、碳化硅等行业的7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均不同程度存在异味排放、烟尘无组织排放、物料违规堆放、厂区积尘严重等问题,特别是荣昌碳化硅有限公司2018年2月至4月违规使用高硫石油焦约2000吨,生产环节烟气直排;阳光焦化有限公司在线监测设施运行不正常,二氧化硫实时和历史数据均值显示为0;众鑫冶炼公司矿热炉烟气布袋仓布袋破损,有明显烟尘溢出。园区有关企业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仍较多见。
三、敷衍整改明显
督察组现场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太沙园区及有关企业负责人、平罗县有关部门进行了问询,发现宁夏绿源恒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仅对窑尾水膜除尘进行简单维护,对跑冒滴漏等问题未采取任何提标改造工程;其他一些企业也没有整改到位甚至没有整改,属于典型的虚假整改,敷衍整改。
石嘴山市及平罗县相关部门未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对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熟视无睹,整改验收走过场,乃至假整改、真销号,企业污染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对此,督察组将进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绝不允许以虚假整改、敷衍整改应对中央环保督察。
河堤惊现3公里“垃圾带” 石家庄市、定州市大沙河河长制形同虚设
生态环境部 1周前
针对河北省中央环保督察试点反馈意见:“部分河流水库水质恶化明显”等问题,河北省在督察整改方案中明确:全面推行河长制,制定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并对河长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市县乡三级河长对分管的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负领导责任,组织对超标排污、侵占河道、围垦河湖、倾倒垃圾、非法采砂、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河北省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考核验收评分细则也从“工作安排部署、工作方案制定、组织体系构建、配套制度建设、基础性工作开展、人员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等6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但“回头看”督察发现,石家庄市、定州市大沙河河段存在堆放垃圾、倾倒污水等对水环境有严重威胁的问题,河长制有关要求基本没有落实。
一、现场检查情况
为了核实河北省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情况,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于2018年6月12日赴大沙河石家庄市新乐段、大沙河定州段进行现场检查。
现场场景“触目惊心”!
现场检查发现,在大沙河定州段远远望去,河堤上堆满了生活垃圾、工业废渣、边角料、医疗废物等多种固体废物,各种垃圾“应有尽有”,形成了一个长约3公里的“垃圾带”。与长度同样惊人的,是“垃圾带”的宽度,垃圾一直从河堤延伸至河床上,斜坡高度达到10米左右。
图1 大沙河定州段河堤堆满工业废物
“这里还有倾倒污水的痕迹。”站在河道上,督察人员发现,污水沿河堤流入河道,在河道内积累成黑色、绿色的污水坑。整个河段充斥着工业废料的刺激性气味和生活垃圾的恶臭味,让人难以忍受。
图2 大沙河定州段因偷排废水在河道内形成污水坑
图3 大沙河定州段河堤堆满工业废渣
此外,在大沙河石家庄市新乐段,督察人员也发现河道沙坑中堆存大量固体废物,大多为废弃边角料、生活垃圾、工业废渣等。
图4 大沙河石家庄新乐段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
二、河长制形同虚设
上述两市为什么整改工作推进不力?河长制又为什么形同虚设?
《河北省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考核验收评分细则》明确要求,市、县、乡要制定巡查方案、巡查河道,并及时处理巡查发现的问题。调阅河北省有关市县2017年《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考核验收评分表》,并结合现场情况,督察人员找到了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是考核不严。”督察人员举例说,比如评分细则要求如果存在县乡级未巡查河道等情况要扣分。但是,大沙河石家庄新乐段等在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仍然能在“河道巡查情况”中得到满分。
“另一方面,是整改不力。大沙河定州段绵延3公里的固体废物绝非短期内形成的,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督察人员表示。
针对上述问题,督察组将进一步深入调查,分析原因,做到见事见人见责任,对河长制形同虚设问题将依法严肃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