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心情感悟 正文

智慧做事 慈悲做人 高明

心情感悟 4.36k 1

  智慧做事 慈悲做人

高明

智慧与慈悲,在今天的语境中,常常被与佛教联系在一起。

平素提到智慧,多指一种善于明察秋毫,并能通晓其中情理的能力。古往今来,无论文史哲学抑或宗教典籍,都对智慧倍加推崇,世人崇敬有智慧之人,也常盼己可得智慧。佛经常以般若谈多般智慧,圣经也以所罗门之智彰显神之智慧。

然而世人常常将智慧与聪明二者混淆,常常以为足智多计便可称得上智慧,殊不知智慧乃是一种豁达洞观的境界才可明见之事。

    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固定的模式叫“智慧”。智慧的获得,需要人在一切人、事、物中去体悟其中的奥妙,在奥妙中掌握其中的规律。人的智慧大体上说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从浩瀚的知识中的不断学习,通过博览群书,不断学习古今中外的人文知识,便可以在知识里悟出许多人类文化的智慧。不管是文学、哲学、历史、艺术或宗教,只要用心体会感悟,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发而生长智慧,净化心灵。

 二是来源于不断的实践,通过用心去体悟周围事物规律性的变化,获得宇宙人生的智慧。通过人生悲欢离合的历练,从心中不断感悟人生成长的智慧,以使我们在瞬间万变的梦幻人生里积极进取,不消极,乐于关怀他人,奉献自己的人生,这是人生的智慧。

 其三便是心相的智慧。心相的智慧,是比前两者更高的境界,它建立在前两种智慧之上,是在前两者智慧之中自然而然衍生出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使我们无论面对什么环境,都能通晓其中的原由,并有充足的智慧去面对它,解决它,最后接受它。一个人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便能超然于物外,身心自在。

 而这样智慧的能否油然而生,便源自于慈悲。

 慈悲也是一种境界,常常指善于关怀别人,替别人着想,并能体谅和包容别人的痛苦。慈悲是一种大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最为宏大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虽然慈悲更多的是一种心性,但本质而言,慈悲便是一种智慧,真正的大智慧便是一种慈悲。

 古往今来,凡是圣人大都有一颗深爱人间的大慈悲之心。先贤圣哲,如孔夫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老子“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释迦牟尼普渡众生,耶稣基督代世人受过,都有大智慧的慈悲之心。在他们向世人展现大慈悲之时,我们无不感受到他们与之俱在的大智慧。

 智慧与慈悲,从来都是并生而存。二者互为根表,融会贯通。

 在今天这般纷繁芜杂的世界里,智慧与慈悲更显可贵。要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生活中游刃有余,又能做到自我的身心旷达,智慧与慈悲,缺一不可。即使我们这样一群凡夫俗子,也需要智慧与慈悲。

 前不久,在一本《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中,读到过这样一段故事:

 山脚下又遇到贩卖放生动物的商人。一个中年人,穿着羽绒服,头发有点卷,抽着烟。当时人不多,他一直朝我打招呼说:“师父,积个功德,放生狐狸吧,放生麻雀也行,只有这几只了。”

“阿弥陀佛,你要是希望它们被放生,当初就不要抓它们啊。”

“放生是你的功德,抓它们是我的工作。不冲突的。”

 说得真有道理,我无力反驳。想起之前和悲胜法师的对话。

“师父,之前遇到一个穿着很破的僧人,给我下跪顶礼,我赶紧还礼。他说他的寺庙在半山腰,天冷,山里没什么吃的,问我能否给钱。您觉得这个情况是真的还是假的?”

“不需要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真假是他的事情,跟你没关系。咱们应做到平等心对待所有人,供养多少都可以,不用分别。”

 拜到了半山腰,我又遇到一个卖放生动物的小贩,三十来岁,穿着粗布衣服。这次还真有人放生。一男一女,两位施主衣服外面都套了件大马褂,印着某个寺庙的名字。估计是寺庙组织活动,带信徒们朝拜黛螺顶。

 他们谈好价钱,六百元放生一只狐狸。两位施主开始念经,念了大约三十秒。小贩找他收钱,男施主又还价还到了五百,小伙子也同意了。收到钱,小贩把狐狸从笼子里放出来,狐狸慢慢走远。那位男施主大声喊:“走得越远越好,远离人类,自己修行,早日登入极乐世界啊!”

 这个故事给了我关于智慧与慈悲的很大的启发。这世上有许多事是与我们的初衷或本意不相符的,但我们既要顺应周围的一切,又要不失于本心,很多时候就要将智慧与慈悲好好的贯通融汇起来,要学会智慧做事,慈悲做人。这样,则既能不失慈悲的本心,又能用智慧的方式解决许多问题。

 人,不在于外向,而在于内在,在于思想、人格、品味、灵魂。生命也不在于物有,而在于脱俗、清雅、悠扬。人要有高尚的品德,既自爱又爱人,既竞争上进又乐于助人,既不因得而自喜又不因失而自悲,既微观己身又放眼世界,既有超强能力又能随缘处世。唯有“智慧做事”与“慈悲做人”,才能让我们即使是普通人,也能不断朝着上述的目标迈进。

做到智慧和慈悲,要修炼。要学会控制,不烦恼、不愤怒,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学会沉默,不诳语,保持清净心态;学会观察,观自言自行,察他言他行;学会宽容,胸襟广阔,不记得失;学会执着,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锲而不舍;学会成全,成全他人,成全自身;学会快乐,参透无常,时时事事欢喜、自在、潇洒、超脱。

以智慧做事,洞视彻听,多识、通达、清醒、睿智。

以慈悲做人,给他人快乐,帮助他人摆脱疾苦,更博大、更深遂、更崇高。

智慧与慈悲,是至高无上的爱,是真正的平等,就像太阳的无限光芒,普照大地。慈悲做人,智慧做事,人活得越简单、越单纯,则离真正的自我越近。

上一篇 2017年湖北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安排
下一篇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陈吉宁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