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环境评价 正文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咨询会专家组咨询意见

环境评价 3.94k

**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咨询会专家组咨询意见

****年**月**日,**市环保局在**市主持召开了《*******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技术评估会。参加会议的有:建设单位**市******公司、评价单位****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代表共15人。会议邀请了4名专家组成技术咨询组(名单附后)。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和专家实地踏勘了拟建工程的相关场地与环境保护目标,在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拟建工程的情况介绍以及评价单位关于《报告书》重点内容的汇报后,根据环境保护相关法规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的规定和要求,对建设项目实施的环境可行性以及《报告书》编制质量进行了质询、认真讨论和评议,形成以下技术咨询会专家组咨询意见:

*******工程已取得**市发改局备案、规划局选址意见书和国土资源局的建设用地预审意见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报告书》存在区域污染物调查不准确、项目组成不清、污染物源强核算错误、环境保护措施存在疏漏、环境风险分析存在较大缺陷(风险源辩识缺失、防护距离不足)、公众参与分析不足等重大问题,同时项目安全评价未通过审批,不足以支持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建议评价单位按以下咨询意见修改后,重新送审报批。

一、项目概况

专家认为:

1.细化建设项目厂内污水排放方式、路径、排污口位置;

2.细化项目周围污染源或在建(已建)企业现状调查内容;

3.根据现有工程技术资料,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产排污数据,核实新建污染物数据,进一步完善污染物统计。

二、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1.环保及其相关法规相符性

专家认为:

拟建工程项目规模、产品方案、工艺路线、技术设备等符合国家和湖北省环境保护相关法规与产业政策。同意《报告书》法规相符性评价结论。

2.选址与规划相符性

专家认为:

建设项目拟建厂址位于**市****工业园,已取得**市发改局的备案证、**市规划局颁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市国土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用地许可预审,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市用地规划》。同意《报告书》规划相符性评价结论。

3. 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专家认为:

结合安全评价,食用油生产加工企业选址要求,项目环境现状(包括已建项目、在建项目),燃煤堆场,浸出车间的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风险评价结论(爆炸死亡半径)等进一步明确选址可行性分析。

3.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

专家认为:

1.《报告书》关于污染源调查内容符合相关导则规范要求。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方法正确,环境质量现状描述与实际情况相符;

2.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要求,重点完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统计与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3.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进一步充实完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览表;

4.环境影响分析

专家认为:

1.《报告书》关于环境影响预测模式正确,模式参数选择合理,预测结果基本可信;

2.进一步核实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数据。

3.进一步核实燃煤堆场和浸出车间的卫生防护距离。

4.采取的环保措施与达标排放

专家认为:

1.《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上可行;

2.结合现有工程资料,进一步论证污水处理方案的经济、技术可行性与达标稳定性论证;

3、进一步项目燃气锅炉天然气接入可行性分析。

4、进一步明确项目固体废体(废白土、皂脚、脂肪酸)类别,根据废物类别分别提出具体贮存、处置、利用方式和相应的环保措施

5.按照《湖北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暂行办法》(鄂环发[2011]53号)、《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排放口(源)》(GB/T 15562.1-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15562.2-1995))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试行)》(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463号)等要求,明确建设项目设置排污口的位置和规范化建设要求;明确项目主要染染总量来源。

6.公众参与

专家认为:

公众参与调查范围(利益相关者-直接与间接受影响的以及关注本项目的公众与组织。)、内容、方法等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规定》(环发〔2006〕28号)文件相关要求。原则同意《报告书》公众参与调查结论。但应进一步对公众参结论进行分析。

7.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水平

专家认为:

1.建设项目主要清洁生产指标预期能达到二级水平。

2. 根据《食用植物油工业清洁生产指标评价》,充实完善清洁生产评价内容,量化清洁生产指标,定量给出清洁生产综合等级。

8.环境风险

专家认为:

1.《报告书》风险评价内容与深度整体符合《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要求;

2.补充食用油贮存区(贮罐数量、单个容积和贮罐区位置)和溶剂库区(贮罐数量、单个容积和贮罐区位置)等特征数据,根据生产规模、消耗定额、贮存周期等说明贮存量(或贮罐容积)是否满足或超过生产要求,必要时提出贮存量的调整措施或要求,以此核算风险物质在线量并说明在线量的合理性。根据厂区总平面布置,结合环境风险预测结果,优化贮罐或罐区设置位置,必要时对原贮罐或罐区设置位置进行优化调整;

3.《报告书》应根据项目现场资料,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和部门规章的要求,设置装置区、贮罐围堰和密闭独立的导排管道、清下水排水切换设施以及事故应急池,定量核算围堰有效容积;按最大贮罐物料量、消防用水量、降雨量等要素定量核算事故应急池有效容积,说明事故应急池设置位置及其形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建议参照化工企业三级防控要求给出三级防控体系图。在此基础上细化拟建工程环境保护投资并充实完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览表;

4.补充危险废物委托治理接收方有效的资质证照作为《报告书》附件;

5.建议设置污水处理站事故缓冲池以预防因停电、操作失误、机械故障等导致污水处理系统发生事故时生产废水外排。

6、补充环境应急预案。

9.总量控制

专家认为:

1.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市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核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2.补充说明总量控制指标及其来源文件。

上一篇 雾霾,究竟还要引出多少事情?
下一篇 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2014年环评工作人员招聘启示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