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玉林“荔枝狗肉节”:
简介-
有着600万人口玉林是广西东南最发达的一个城市,全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落户于此。玉林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很多传统文化和特产小吃广受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喜爱。“玉林牛巴”更是风味一绝,素有“皇帝吃了不回朝”的说法。
民间的说法是,在夏至这天,狗肉和荔枝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的说法,而“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意思是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尽管夏至荔枝狗肉节不是玉林特有的民俗,却是当地最推崇的节日之一。玉林人在进入夏天最热的这一天,历时几个小时,集中消费和集中热闹,全城都沉浸在一片酒香肉气中,堪称玉林狂欢节。
在这一天,无论男女、不分老少,齐齐上阵、大块剁颐,哪怕是顶着三十几度的高温酷热,也绝不“退缩”!狗肉的醇香、荔枝的甜美,让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个节日的来历,于是,“狗肉荔枝节”便逐渐演变成一个玉林人纯粹的“吃的节日”。走在玉林的街道上,都会发现,打着狗肉招牌的各种店铺、摊位无处不在:灵川狗肉、花江狗肉、脆皮狗肉、稻香狗肉……种种特色吃法让人眼花缭乱。吃狗肉不算是玉林的特色,但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大排档、饭店、馆子的狗肉火锅生意长久兴旺的现象恐怕在全国范围就比较少见了。而在烈日炎炎的夏至,许多食客头顶如炙高温,汗流浃背地于家中或大街小巷边的狗肉摊尝荔枝喝米酒吃狗肉火锅过“狗肉荔枝节”的盛况更是绝无仅有。
来源-
一是据民间传说。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民间有语:“冬止鱼生夏止狗。”由于狗肉温热,易上火,夏至是“阳气”最盛的一天,吃荔枝和狗肉这两种很“热气”(容易上火)的东西,正好与“阳气”呼应,“以阳制阳”,不会象平常那样热火攻心,所以在这一天放开肚子吃大餐。
然而一个说法叫“冬至鱼生夏至狗”,“止”于“至”两个相近的发音却让人误解其意。一些人认为,这样应该理解为冬至的时候吃鱼生,夏至的时候应该吃狗肉。于是人们便在夏至到来的时候猛吃狗肉,大啖荔枝,以至逐渐形成习俗。
二是商人的创设。生意人禁忌多,经商讲究图意头,夏至来临意味换季,为得一年到头生意红火的好兆头,因此在这炎炎夏日到来之际专门买来极易上火的荔枝、狗肉、老酒一起吃,荔枝湿热,狗肉上火,两者加到一块吃无异于火上浇油,然而在生意人眼中却成了“红红火火、旺上加旺”的意思,而这个说法迅速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认可,故在这一天,宁愿冒着流鼻血的危险而不顾一切大动食指大打牙祭。最终演变而形成了现在的“独家节日”。
三是一个纯粹的吃的理由。有人说,这个节日应该是当年几个闲得坐着拍大腿的人,为了找个名堂来吃喝,才找出了这么一个过节的理由。
今年的广西玉林“荔枝狗肉节”不知是更甚往年还是在动保人士的努力下,能够有所减少。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新闻,自已都觉得有些厌恶,不知目前是怎么了,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激起无数人的跟风,为什么不能好好的把自已的事情做好,而要漫无目的在网上发布一些自已都不知道目的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