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心情感悟 正文

撬开你的脑洞

心情感悟 3.5k 编辑

撬开你的脑洞

——思维的翅膀是天生的,但科学的训练可以让你飞得更高更远

                                

创新,如今是中国最震耳欲聋的词。不仅学校要教育创新、企业要管理创新、政府要体制创新,连社会也要转变成创新型社会、国家要打造成创新型国家。创新,已经上升到关系民族发展进步的高度。为什么创新逐渐变的如此重要?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以往在创新方面做的非常不够,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创新的环境和因素。因为我们成长的环境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忽视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直至今日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创新是少数尖端人才的事,大部分人只要安分做事即可,是不需要创新的。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是!创新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创新能使你的工作变的更有效率也更有趣,创新还能使你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比如被誉为“抓斗大王”的包启帆,就是一个用创新改变自己人生轨迹推动社会发展的鲜明的例子。在1981年的一天,他亲眼目睹了3名工人兄弟死于木材装卸。工人兄弟间的情感使包起帆深受震动,他决心靠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把工人兄弟的生命从虎口中夺回来。其实那时候,包起帆对抓斗一窍不通,面对重重困难,他日夜待在码头上做实验,不上工的时候就去图书馆、情报所查阅资料。在同志们的支持下,包起帆经过将近三年的艰难攻关,终于在码头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木材抓斗装卸工艺系统。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工人下船舱捆扎木材了,也再没发生过一起因木材装卸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同时装卸效率提高了2.67倍。木材抓斗初战告捷后,他又把目光瞄准了“铁老虎”。。。。。。就这样,包启帆从一名码头装卸工成长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20多年间,开发了抓斗系列技术共140多种,多次在日内瓦、布鲁塞尔等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金奖和银奖,"防漏散货抓斗"9项成果获国家专利,被誉为"抓斗大王",并被英、美两国国际传记中心分别列入《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及21世纪金质成就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创新可以是科学家在实验室的工作,更应该是千百万劳动者参与的实践,创新不分岗位!中晶环境的企业文化里,有“激情创新”这一项,对这项企业文化最直接的激励就是绩效加分和奖金鼓励。不管你是科研骨干,还是一线运维员工,只要你敢想、敢拼、敢实践,中晶平台就会给你广阔的发展空间,你会凭借自己的“创新”智慧获得更多的晋升和加薪机会。面对如此丰厚的奖励,有人欣喜若狂,也有人愁眉不展,欣喜于自己的创新能力,愁苦于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其实这是一个思维误区,因为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训练出来的,只要你掌握了创新思维原理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同时建立起创新的自觉于高度的自信,你也会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即使做不到发明创造,掌握创新思维里的发散思维、多向思维、立体思维等方法,也会让我们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避免消极和片面,可以为我们带来“心态创新”。当你和别人看到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的时候,你就已经拥有了创新能力。

当然,要想劈波斩浪,冲破各种思维定势和心智枷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理论知识,还要扩充自己的专业性知识量,因为没有一定的知识量,要想做出有实际价值的创新是不大可能的,就像有着各种天马行空想法的儿童,没有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支撑,恐怕也很难变成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成果。也就是创造力还不能跟创新成果划上等号,要做出创新成果,没有知识量是万万不能的。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只要你想学,动动手指,敲敲键盘和手机就能搜到汗牛充栋的文章和著作,虽然众说纷纭,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经历及实际情况来判断哪些理论方法是最符合自身情况的。

“创新能力”对笔者而言也是短板,但是觉得自己尚可以再“抢救”一下,所以正好最近在阅读此方面的书籍,略有些心得,于是跟大家一起分享。最后再分享一点,那就是创新需要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需要环境的熏陶。现在中晶环境的创新氛围十足,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月的创新数保持递增,如果跟不上创新的步伐,那总有一天会被OUT。而要把创新养成一种习惯,首先从心理上讲,我们应该是向往的,而不是被动式的接收创新。那么创新的动力是什么呢?我以为是来自于一个人内心的激情。

真正有创造力的人不一定多聪颖、智商多高,但他一定是内心炽热、充满激情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激情无法遏止、无处安放,所以才会不断的创造,通过创造来释放内心的能量!所以中晶环境提倡“激情创新”,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制造者,就请燃起你的激情,撬开你的脑洞,用科学的训练让自己飞的更高更远!  

上一篇 湖北鸿鑫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荧光增白剂OB-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下一篇 武穴市天之蓬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万头牲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