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8090后的小孩,大都是听着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长大的。但等到了20多岁的时候,却开始把“听妈妈的话”当成一种老土和过气的行为,甚至开始分析原生家里的种种影响,试图用父母人生的浅薄,阅历的不够宽阔,来证明妈妈的那些建议,大都出自于迷信或者老旧的观点,压根都不值得信任。甚至这两年,“你妈逼的”都快要成为了一个段子。网络上还流传出《都是你妈逼的》热门视频。好像我们人生中所有的不顺利,都是家长造成的。还全把自己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种种不如意,都推给你妈?你妈该有多冤。你妈养你这么大,就是为了谋你财害你命,故意把你的生活往火坑里推?这得多大仇啊!成年之后,你所面临的所有困境,或许有来自父母的压力,但全然把罪过推给父母,又未尝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说直白点,这种想让父母背锅的心态,不过是试图在跟父母撒娇——你看,我过得不好都是你们的错,你赶紧来帮我解决。可是拜托,你都多大了?
死亡从来都不是我所畏惧的,活着才是,孤独地活着。静默在宇宙中从未被发现的星辰,矗立在山林里从未被注意的岩石,写出来却从未被唱过的歌,活在世上却从未被好好爱过的人。只是想想,就觉得很孤独。不管承认与否,生命的底里是彻底的孤独,而爱的底里,是回归孤独,接纳孤独,面对孤独,成全孤独。这些因爱而为的回归、接纳、面对、成全,是一个人此生为他所挚爱的,可能做到的事。那些分手后还残留在心头的未了情,是比疾病疼痛还折磨人的东西。缘起,缘灭。因缘,它和欲望的多寡,情爱的深浅,都没有关系,它是关于欠与还的宿命。两个人,因缘未尽时,怎么样都分不开。若是尽了,也就尽了。孤独从来不会缺席,我们也终将死去。想要尝试的事情,就尽快去做。遇到喜欢的人,就好好珍惜仅有的时光,因为最后陪伴你一生的人,很有可能只是因为合适。“管什么走到最后,爱一天有一天的温柔。”
我至今依然记得,小时候,低头问我妈要五毛零用钱都会被揍一顿的羞耻感,后来就再也开不了口,给我就拿着,不给我也能一声不吭;大学时候跟我爸吵架,他脱口一句“你再不听话就不给你交学费了”,我就能硬生生地不要,自己去市政府申请助学贷款,毕业后默默还了好几年。后来谈了恋爱,成天紧张兮兮生怕自己别人以为我占了他便宜,连对方替我付公交车费都要胆战心惊一会儿。别说索取一只口红,我连怎么去索取爱和关注都不会。每次恋爱的时候,都摆出一副你爱来来爱走走的姿态,一句话不说,默默看着你会做什么,如果觉得你不够好,也从来不哭不闹不反驳,只会一点点往后退,然后退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直接转身走人。后来想,这样的倔强,大概直接导致了我少女时期的恋爱经历都惨不忍睹,热衷于同对我并不那么上心的男孩子纠缠在一起,大概心底会觉得,这样没有负担。张爱玲说:"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都是严格的考验。我还没有学会用那样信任的方式去爱一个人。但至少,现在一直在努力学习去爱。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比如,大部分人都非常讨厌自己的工作。每天上班都觉得是生活逼良为娼,而自己则委屈如陶渊明为五斗米折腰,把自己困在一个不如意的岗位上,为了那点微薄的薪水日日与操蛋的生活为敌,将梦想搁浅,兴趣抛弃。还是有很多人,其实压根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什么。这也怪不了我们,毕竟,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从高中时候文理分科,到大学时候选专业,都是爸妈说了算,根本没来得及思考自己喜欢什么,就咣当一声毕了业,投了N份简历,找到一份肯收留自己的工作,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后知后觉地觉得这份工作压根不适合自己。但说实话,遇见喜欢的工作,大概和遇见自己喜欢的人一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大部分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和某些人找对象一样,考虑更多的,不是喜好,而是现实:这份工作是不是更有前景?是不是能够赚到更多的钱?是不是符合爸妈对我的期待?甚至,我到底能够找到怎样的一份工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