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咨询会专家意见
**市环境保护局于2012年X月X~XX日在XXX主持召开了《XXX**污水处理有限公司XXX******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技术咨询会。参加会议的有:XXX、XXX、XXX、XXX、XXX**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等代表共计**人。会议聘请**名专家(名单附后)负责技术咨询。
与会代表和专家踏勘了拟建项目厂址及周边环境,在听取了建设单位对工程概况介绍和评价单位对《报告书》主要技术内容的汇报,经质询和认真讨论认为:鉴于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需进一步说明,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需进一步核实,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敏感目标需进一步调查,污水处理工艺的达标可行性、项目排污口选址合理性需进一步分析论证等原因,本《报告书》尚不能支撑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应进一步补充完善。
在补充修改完善《报告书》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内容:
1、补充说明XXX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运行情况,明确拟建项目与XXX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关系,据此进一步说明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选址的合理性,并附相关支撑性文件。
2、补充项目所在区域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及相关规划图件,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相关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进一步分析拟建项目选址与当地相关规划、规划环评的符合性。
3、核实拟建项目工程组成,按照污水处理主体设施、污水收集设施、污水加压提升设施、尾水排放设施及辅助设施等,进一步细化拟建项目建设内容,完善拟建项目工程内容组成一览表;补充拟建项目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辅助材料一览表(包括规格、耗量和来源等)。
4、结合拟建项目纳污服务范围及纳污范围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明确拟建项目建设规模,并分析建设规模确定的合理性;核实拟建项目进水水质水量的确定依据,对照拟建项目工艺流程产污节点图,完善拟建项目“三废”排放源强,核实非正常排放源强;补充拟建项目服务区范围图、污水排放管网走向示意图及工程各组成设施相对位置示意图;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敏感点分布状况及项目分期建设情况,分析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
5、核实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完善项目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表,补充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系图、拟建项目与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相对位置关系图。
6、明确拟建项目环境现状监测点位,说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引用数据的时效性,完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内容;核实地表水评价等级,明确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完善**不同水期(丰、平、枯)水文参数,在此基础上设立专章分析预测拟建项目枯水期尾水正常及事故排放工况下对**及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及范围,据此论证拟建项目尾水排放口选址的合理性。
7、充实项目有组织排放废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核实无组织排放源强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补充提升泵站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内容,完善环境防护距离包络线图,明确防护距离内规划建设要求。
8、核实拟建项目尾水排放标准(建议按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执行),明确拟建项目进水水质要求,结合纳污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完善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达标可行性和排水方案合理性分析,必要时提出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建议;进一步完善项目恶臭气体的污染防治措施,强化项目无组织排放源强的防控设施。
9、核实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及类别,完善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收集、暂存、申报、转移、处置的环境保护要求,分析项目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10、根据核实后的拟建项目规模及类似企业的运行状况,核实拟建项目事故应急池容积,并分析事故应急池容积设置的合理性,完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环境风险评价内容。
11、核实拟建项目污染物总量排放指标,说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来源。
12、按照环发[2006]28号文及环办[2013]103号文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加强调查公众的代表性,补充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等相关方的公众调查意见。
13、核实建设项目环保投资,补充在线监测设置情况、补充排污口规范化设置与要求,完善环境管理方案。
14、结合各环保措施的实施要求,完善项目“三同时”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一览表和审批登记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