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心情感悟 正文

关于使命、执着、眼界的三个小故事 童裳慧

心情感悟 4.79k

关于使命、执着、眼界的三个小故事

童裳慧

很多次,我在客户面前讲我们的使命是什么的时候,往往我自己快速地进入到了一种很嗨皮的状态,但我们的客户却总会在这个时候看他们的手机或扭头、皱眉、喝茶及处理一点别的事务……显然,客户对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并不感兴趣,或许,在客户的心里此时一定在这么想:别打着使命的旗号来忽悠我接受你们的服务!也或是这么想的:你以为讲一个你们企业的使命,我就会为你们的梦想买单?省省吧,我只想用最便宜的价格得到最好的产品!……使命在中国并不值钱,就象任何美好的梦想在中国人的心里最终都会幻化成一串串铜板或金元宝拼凑出的发财树。梦想好不好的衡量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值钱或不值钱,或者能不能变成钱,变成多少钱。

我很不想跟客户谈论中晶会如何帮他们省多少投资、节约多少运营费用的话题,虽然知道这是必须要谈的问题。我也不想跟我们自己的同事们去谈论公司怎么赚钱,会赚多少钱的话题,虽然,我并没有少谈。

很多人会说那你接下来怎么办?客户不会关注你的梦想或使命,员工对公司的梦想、使命也并不在意。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利益,以及什么时候得到这些利益。但是,今天我还是想要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不是从“梦想、使命”实现的目标出发,而是从“为什么有使命及梦想”出发,从使命的本质出发。

我说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使命

2005年底,我创立中晶,当时叫世能中晶,意思是要做世界能源最亮的一颗星,亮晶晶的星星的晶。因为我觉得中国的能源使用已经到了一种肆无忌惮的地步,不节制不行,不科学利用不行。

那时候,经济在往上走,遍地是金子,只要肯吃苦,愿意承担风险,开个什么公司都能赚到钱。环保还是个比较陌生的词,烟气净化也还只停留在特种化工、医药等少数领域。火电脱硫刚刚开始实施,雾霾也没有出现……大家都认为中国环境治理不会重复资本主义的老路,全国环保企业总数不超过200家,其中民营的环保公司更是屈指可数。我们都很自然的认为:天空会一直湛蓝,空气会一直清新,水会一直甘甜……

大家都在关注GDP,都在关注生活提升指标,关注商品房价格,关注车子舒适程度,很少有人关心能耗指标,对能耗指标后面隐藏着的各项污染物排放数据更没有人关心了。我们每个人都想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更长寿,更健康,这是人作为高等级动物的最原始需求。可是,大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房子越换越大,车子越开越快、越多,各种排放物最终会把人包裹在里面,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我们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付出却很少,这种不平衡就会在某一天到来,自然的天平失衡的时候,大地就会失去绿色,天空就会变得阴暗,水也不再纯净,天空也不再湛蓝,呼吸干净的空气成了大家的梦想…..这就是我成立中晶的背景,我不是要创立一个什么了不起的公司。我只是想要解决一个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想维持自然的平衡,解除因环境变化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威胁与伤害。

当时我看美国、德国、日本,都有公司在这么做,比如BP,利乐、DSD、西门子、三井、GE等等,GE为绿色创想专门成立了事业部,以鼓励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我想中晶也可以把维护自然的平衡作为企业存在的目的。

中晶创立一年后,我们的产品与技术做了一个很大的改变。从烟气余热资源的利用发展到烟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因为余热利用能够产生直接的效益,客户有动力去做,服务商有利可图,也愿意付出努力去推进,我觉得这迟早是个红海,我们要做别人不做的。所以就针对硫、硝资源回收提出了我们的解决方案,通过镁法技术来回收烟气中硫资源,一方面解决硫、硝污染的问题,另外一方面解决脱硫、硝所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

现在人们都觉得中晶的硫、硝回收利用生产建材产品是一个好的思路,是一个好的产品方向,但是,当时绝大部分客户不接受,脱硫就是脱硫,你中晶弄那么些东西出来对我们一点好处也没有,客户不欢迎。2006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五年的时间,我们只有一个客户。让客户接受这些理念比登天还难(中国登天计划只花了三年时间)。后来没有办法,只好跟客户说不要他们掏钱,做砸了算我们的。2012年第一套完整的循环经济法烟气治理系统是我们掏的钱,第二套,第三套,就一直掏到了现在……一掏就掏了十年。如果利益回报(赚钱)是中晶的终极目标,中晶好像也太傻太笨了。在环保领域遍地是钱的年代,赚钱对智商正常的人来说真不是什么大事。中晶为什么不赚钱?因为中晶想让这个世界的物质维持平衡,所以我们做的许多事都是十年或二十年后才能见到效益的事。

自然资源的平衡是一切平衡的基础。物质从这里来,到那里去,需要有一根指挥棒,不能让它们迷路,也不能让他们偏离既定的路线,不然这个物质的世界就会乱,中晶要成为这条路线的指挥者。经过8年持续的研发,我们发明了晶粉,晶粉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成为全球资源平衡体系总指挥的希望。

即便别的企业赚的杯满钵满,我们也相信自己的使命,心平气和地继续走我们自己的路。在中国环保产业大利益面前能做到心如止水,是因为我们相信资源的平衡利用对自然环境保持及对完成我们使命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坚持住了。今天,晶粉已经在影响烟气治理行业,明天,晶粉还将带动全球一大半以上的建材市场。

自然的平衡是一个特别大的学科,中晶只能参与很小的几个课题,比如燃烧排放物质的平衡,也就是烟气资源利用课题,这个课题回过头来看,我们做的比较成功。接下来中晶要做的是建筑建造过程的物质平衡课题,再往后是建筑物作为承载人这一高级动物生存、生活场所,它本身的资源与物质平衡课题,比如冷热平衡课题,如何通过晶粉制造出会自动达到冷热平衡的建筑材料?如何让晶板插上更高科技的翅膀,取代传统的石膏板,又能代替木材做中密度板,高密度板,还能让晶板既保温又防火还拥有超强的隔音性能和抗压能力?

这些课题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些使命。

物质世界的魔法窍门就是: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去爱任何一个上帝带到人间的物质,在中晶人眼里它们都是我们的孩子,没有美丑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别,一缕烟、一滴废水、一颗尘埃……让它们中的每一位都成为对社会、对世界有贡献的人物,这是我们的使命。这也是中晶使命的本质所在:中晶之本,唯善与爱---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执着” 。如果你有了使命,你就再也不需要什么完整的计划、战略,大胆往前走,碰到任何困难、问题都不放弃就行了。是的,使命感是可以替代战略与计划的。

2014年在老楼的时候,我曾经吃过一个半月的面条,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回到家还吃,早上和中午都吃一碗汤面,晚上回家自己泡一碗方便面。我觉得只有延续某一种状态,才不会打扰我脑袋里在思考着的东西。生怕脑袋里一思考要吃什么的问题,就会赶跑好不容易连贯起来的思路,会让已经在脑子里发芽的思绪跑掉。2014年12月,我们推出了FOSS这个系统性产品的时候,我记得那天我非常高兴,喝醉了,在地库里撞了邻居们好几辆车。在失去意识的那一刹那,我想,总有一天有人会在我们的FOSS®基础上创造出改变现在这个建筑世界的、划时代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后来实施FOSS®4+1战略的出发点,我是真怕自己能力不够,以至于耽误了FOSS®的后续发展,把竞争对手都拉进来,让大家一块来干,一起来研究,我们所期待的伟大的、划时代的产品就能早一天到来。

到今天为止,我也没有想到我们会制造出这一个划时代的产品。我只是一个连大学也没有上完的,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份子。我觉得制造出这一个划时代产品的应该是一个大人物,或一家大公司,比如NASA,三井住友,比如中国建筑,远大可建,比如万科,中建材。他们有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及制造出的上亿平米的建筑和几十亿平米的材料。他们应该发明这样的一种材料:轻质、高强、防火、保温、可循环利用;同时,是属于物质再循环体系内的一种材料,不增加环境负担,还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比如雾霾的危害。

但是,他们为什么没做?或者,他们为什么没有做出来?

午后的阳光晒进我的办公室,让我有点昏昏欲睡,也愈发犯迷糊。我们的团队都是一群学生,毕业没几年,我们没有雄厚的资源,我们也没有深厚的学术基础。我们是怎么走上这条改变全球绿色建筑道路的?我们是怎么改变烟气治理行业的?我们的循环经济法污染治理工艺是怎么成形的?我们的烟气、废水、固废一体化协同治理技术是怎么连成一个体系的?

我觉得我们只是比他们更多了一份执着。由使命延伸出的,对一种信念的执拗。

执着地坚持着我们的使命,也执着地在使命指引下坚持往前走,不管碰到什么困难。

公司创立至今,我们往前走的每一步,都有人会说你们这么做是不会成功的。2008年的硫酸镁,2014年FOSS®,2015年的晶粉,2016年晶板……

一开始的时候,有人说:硫酸镁只能作化肥,而镁肥在中国是过剩的,你们即便产出来了也卖不掉。可是我们还是继续执着地去做。

后来,又有人说:好,硫酸镁产出来了,但是客户不会采用镁法,你们硫酸镁生产成功了也没有用。

我们还是埋头继续

然后有人说:“你们在钢铁行业能用,但电力领域的企业是不会用你们的产品的”。

可是我们还是继续坚持去做。我们已经进了电力领域了。

又有人说:“你们的晶粉小批量自己做点材料玩玩可以,用在大型建筑上是不可能的”。

我们还是继续埋头坚持做下去。我们开发出了晶板。

然后有人在说:“晶板做外墙板可以用,但晶板想要取代装修用中密度板、石膏板是不可能的”。

可是我们还是继续,现在我们已经着手成立自己的中晶建筑研究院,我们要自己做绿色可装配建筑生产体系了。

 

说真的,每一次面对质疑时,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我也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想,没有一个人知道答案。

我们每次继续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使命是正确的。我们要坚持、执着地在正确的使命导向下做成一件事,这件事就是:让自然维护应有的平衡。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环境保持平衡、使物质保持平衡,使建筑能耗保持平衡。

他们为什么没有做?他们怎么没有做成?

我想,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面对上面的这些问题。

我相信,不放弃,一直坚持努力,在使命的指引下,我们会改变世界的。环保的世界,建筑材料的世界,以及绿色可装配建筑的世界。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眼界

当马云2002年说未来的阿里要做到100亿的时候,我们不相信,当马云2008年跟我们说,阿里巴巴要做到1万亿的时候,我们也不相信。当马云2009年说云平台将成为商业世界的基础的时候,我们还是不相信……这是眼光问题,也就是眼界的问题。

眼界的高低跟信息掌握的多少有关。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不愿意主动去了解一件事的,尤其是关于未来的一些事。我们习惯了守着现在的成就,而忽略了去开拓未来。

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去掌握更多的信息?因为这件事没有成为我们的使命。只有当一件事跟我们的使命相关时,我们才会去了解的更多,同时,我们要做的事情也会更多,承担的任务也就更重。

十年前,我们的目标是把硫、硝等资源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因为没有公司这么做,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目标。当我们把这些资源变成可用物质硫酸镁、硝酸镁的时候,我们开始了解,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要将这些新的物质应用起来,让他们发挥新的生命力,创造新价值。

一下子变得很难。

当我跟同事们说我要研发一种新的建筑材料时,很多人在小声讨论:Tony是不是又发病了?2016年我们基于晶粉要开发晶板系列产品时,很多人开始大声讨论:Tony就是一个折腾死自己不害怕,折腾死别人不偿命的人。这一个产品还没有赚钱他就又要开始折腾另外一个能把这一个产品干死的新产品了!

一种物质在同一领域内做到平衡相对简单,要做到跨行业平衡,这个很难,我们要解决很多问题。晶粉本身配方要达到525水泥的标准,中间有万千困难。晶粉要开发出系列板材、砖材、保温防火材料,这中间又有万千困难。我们需要创造新的技术,把绿色建筑材料、可装配建筑体系研究透,这样后面一系列的建筑一体化产品才能开发成功。

2015年4月时,股东们问我从晶粉变为晶板需要多长时间,我跟我们的股东说需要一年的时间。但其实那时候我心里根本就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但是我知道,让自然维持平衡、让物质循环利用产生新价值是我们的使命,这个非常重要。如果这个使命实现了,天空就会再次湛蓝,水就会再次纯净,我们就都能呼吸上清新的空气,这比100亿净利润的利益更有意义,这个意义事关眼界,意义重大

哪怕只是去做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也要问问自己,这事是否有意义,如果有,就把它当作“使命”去完成,你的眼界就会通过这一件、二件、三件……,毫不起眼的小事积累起来,最终这些小事能撑起了你的“眼界”,喂大你的“格局”

以上就是我对眼界的定义。我认为也可以用于解释眼光这一名词。

三个故事,我讲完了。

中晶的使命是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这个故事才刚开始。在中晶,你们有很好的学习机会,这些机会能够帮助你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创新是未来最重要的竞争能力。

我在20楼的“创想中心”放了一些新书,这些书会告诉大家很多道理,你只要多学习,哪怕只是把这些书都看一遍,你也会学到很多新知识,这些知识会支撑你在生活里、在工作上持续创新。这一种竞争能力的提高,能让你以后想做什么都可以去做。

我们都应该相信使命。带着使命去生活,能解决很多重要的、别人解决不好的问题。

我们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适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眼光更聚焦一些,在使命的指引下,执着地坚持去做一件事,非常用心的去投入,不要放弃,你会收获不一样的成功,得到你们所想要的“利益”!

作为中晶人,我们坚信城市将越来越美丽,我们的生活也将会越来越美好

让我们一起努力!

上一篇 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城市空气质量评价补充规定
下一篇 凝心聚力 深化改革 奋力开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新局面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黄润秋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