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整改 非法掩埋 南通如皋市危险废物威胁长江水质安全
生态环境部
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在江苏南通如皋市发现,位于长江岸边的沪江废油净化厂和福林燃料油经营部堆积大量危险废物,部分危险废物随意抛洒、露天堆存,甚至被掩埋地下,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并对长江水环境安全带来隐患。
一、土炼油迟迟不能取缔
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督察组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江苏南通如皋市长江镇永平船闸附近有一家土炼油(炼废柴油、废机油企业),废气污染严重,要求取缔到位。经查,该土炼油为如皋市沪江废油净化厂,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1998年开始生产,年产0号柴油1300吨,未取得环保验收手续。
当时现场检查时,该企业没有生产,当地环保等有关部门要求该企业在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前不得恢复生产,并按涉嫌污染环境罪问题先后移送当地公安机关和海安县法院。但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彻底解决问题,该企业在环保督察结束后不久即偷偷复产,还于2016年11月发生溢油事故,造成新的污染。
图1 厂区地面上的废油渣
2017年5月,南通市委下发《关于整治2017年突出环境问题的通知》,要求如皋市于2017年6月30日前将沪江废油净化厂依法关闭。2017年7月,如皋市长江镇才委托有资质单位启动并完成该企业生产设备及厂房的拆卸工作。当年10月,如皋市提交《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表》,声称沪江废油净化厂举报问题整改已完成,企业已关闭、生产设备已拆除,场地已清理。但实际上该企业仍有33个存有废油的储油罐及残存的危险废物,长期弃置,没有处置。厂区清理工作没有开展,以致这次“回头看”时,当地仍在违法掩埋该企业尚未处置的危险废物及受污染土壤。
二、为应对督察违法掩埋危险废物
为应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2018年5月,如皋市长江镇再次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储罐进行拆除清理,先后清理残油83.99吨。但对于罐底遗存的废油渣、厂区残存的油泥和含油废弃物等其他危险废物以及被污染的土壤,没有进行规范处理,直接采用覆土填平的措施非法处置,性质恶劣。
图2 挖掘机在厂区污染土地上覆土
2018年6月12日,中央环保督察组下沉督察发现,挖掘机正在对沪江废油净化厂地面进行覆土平整,挖掘机作业过程中,两位身着城管制服的当地工作人员一直现场值守。现场督察时,地面基本铺盖好一层黄土,但仍可见到残留的废油渣、沾满废油的废弃物和油泥土块,整个场地散发着浓重的废油气味。
督察人员让挖掘机挖开部分油泥地块,发现废油已层层渗透至土壤之中。一些土坑渗出的地下水浮着厚厚的黄褐色油污,地下水显然已被严重污染。督察人员目测,此处距离长江水线直线距离只有600米左右。
图3 土坑渗水漂浮油污,地下水已被污染
督察人员对周边检查时还发现,一些油泥在收集后被弃置在厂区西侧农灌渠边,渠水已被油污污染。
图4 附近的农灌渠已被油污污染
在督察组严格要求和督办下, 6月12日晚,如皋市连夜在现场清理出废油残渣0.756吨,油土约20吨左右。目前,现场清理工作还在进行中。
三、弃置的危险废物长期无人问津
6月13日,督察人员再次来到现场,看到沪江废油净化厂厂区已用警戒线圈围,挖掘机挖开部分地块,很快有废油从土地缝隙中缓缓流出。
在沪江废油净化厂西侧,还有一家名叫福林燃料油经营部的小工厂,工厂虽早已停产,但厂区内堆满了危险废物。督察人员现场勘察发现,厂区内露天零散堆放了40多个废油桶和7个吨桶,桶内存有残油和其他危险废物。一个5立方米左右的铁皮箱内装满废油,硬化的地面破损且已被污染。一个吨桶已经破损,有焦油状物质流出,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让人无法靠近。在厂区的仓库内,还堆有大量危险废物。
图5 厂区内堆放的废弃油桶
图6 部分废油渣露天堆存,环境隐患突出
图7 5立方米左右的铁皮箱内装满废油。
图8 塑料吨桶装满不明液体且已破损,刺激性气味使人无法靠近
图9 仓库内堆满危险废物,地面已经污染
沪江废油净化厂被取缔拆除后,这家相隔仅10米,同样堆放大量危险废物、无任何环保手续、存在严重环境安全隐患的福林燃料油经营部却至今无人问津。
针对南通如皋市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不力,违法掩埋危险废物等问题,督察组还将进一步调查,并要求江苏省有关方面依法依规查处到位。
“整改”后10余万吨污泥仍堆存嫩江行洪区 齐齐哈尔市敷衍整改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
生态环境部 6天前2016年11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向黑龙江省反馈督察意见。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反馈的问题是否整改?整改是否到位?整改销号是否真实?带着这些问题,6月12日,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带领督察人员详细检查齐齐哈尔市报称完成整改的3处问题现场。
图1 黄润秋现场检查齐齐哈尔化工集团公司
督察发现,齐齐哈尔市存在明显敷衍整改、应付整改的问题。一些责任单位在落实督察整改中降低工作标准,存在侥幸心理和蒙混过关思想;部分省级督导部门审查不严格、走过场,明明整改打折扣,却层层上报已完成。
乌裕尔河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整改不力
黑龙江省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多的省份之一,但第一轮督察发现全省自然保护区问题较为集中,乌裕尔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为其中之一。
2016年反馈意见指出:2012年以来,省农垦总局齐齐哈尔管理局所属农(牧)场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在乌裕尔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实施农业开发、建设旅游设施。对此,黑龙江省督察整改方案明确要求,收回富裕牧场第14作业区西侧14.79公顷耕地并进行退耕还湿,对民族村旅游开发项目全面拆除。
现场督察发现,保护区脏、乱、差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乌裕尔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荒地采砂留下一个个大坑,大量塑料垃圾沿沟随意倾倒,附近村民开设大量育秧大棚,各种违法违规项目与保护区良好生态环境极不协调。
同时,在督察整改中,存在选择性整改,做表面文章,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现场发现,整改方案中的退耕还湿没有到位,生态恢复也没有及时完成;民族村旅游开发项目虽已关闭,但旁边又新开垦出农田;对通南沟有关工程项目仅做关停处理,未进行有效拆除。就是这样并没有整改到位的问题,根据黑龙江省提供的材料,省农垦总局作为责任单位已于2017年底前报告完成整改任务。
图2 乌裕尔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各种人类活动
10余万吨污泥整改后仍堆存嫩江行洪区
嫩江是松花江的最大支流。齐齐哈尔市作为流域主要城市,承担着守护水环境安全的重要职责。但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自2003年投运以来,将10余万吨污泥堆存嫩江行洪区,对嫩江水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此,黑龙江省整改方案明确“建设中心城区污泥处置厂临时污泥防渗堆场,加快中心城区污泥处置厂建设进度”。
图3 10余万吨污泥堆存于嫩江行洪区
但现场检查发现,齐齐哈尔市在整改过程中敷衍了事、避重就轻,新建的污泥临时堆场选址在原堆存点旁边,虽然进行了防渗处理,但仍位于嫩江行洪区内,10余万吨污泥露天堆存,现场恶臭弥漫,环境隐患依然突出。计划于2017年底投运的污泥处置厂目前仍在试验生产阶段,每天干化处置污泥仅有10至20吨,不到污水处理厂每日产生污泥量的五分之一,每日新增污泥储量仍达近80吨。
污泥从一个堆场转移到几米外的另一个堆场,不治标更不治本,但齐齐哈尔市却已认定完成整改,申请验收。
齐齐哈尔化工集团
海量电石渣露天堆存
2016年7月督察进驻时,督察组收到群众举报,反映齐齐哈尔化工集团公司环境污染问题,并作为重点案件移交给黑龙江省。对此,黑龙江省提出了“清理5.9万吨电石渣、土地恢复原貌”等整改要求。
但现场检查发现,2016年以来,仅在厂区建设一家水泥厂,以消化新产生的电石渣,但由于各种原因,电石渣没有及时消纳,海量电石渣仍然堆满了整个厂区。而且电石渣堆存未采取防渗措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督察组“回头看”进驻后,群众对此问题依然反映强烈,已收到群众来电来信举报4次,但这也是齐齐哈尔市自称“完成整改”的一项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督察组副组长黄润秋专门约见了齐齐哈尔市党政主要领导,要求齐齐哈尔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作为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决杜绝敷衍整改、表面整改等问题,要下大功夫、下真功夫切实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图4齐齐哈尔化工集团公司厂区内堆积如山的电石渣。
齐齐哈尔市党政主要领导表示,对督察组指出的问题感到十分汗颜,接下来将摆正位置,看清问题,落实措施,坚决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地区和人员依法依规实施问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