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65
首页 公益文学 正文

恩师义同学情系列之情牵故乡樟-转横岗中学:赵红专

公益文学 4k

情牵故乡樟

我见过很多古樟,但令我魂牵梦绕并引以为傲的还是故乡的香樟。

我的故乡在巍巍岳山北面,弯弯白河岸边,人称张铺垸是也。那是一个只有四十来户的小山村。村庄坐北朝南,“凹”字形的山势,把那座座房舍紧紧拥在怀里,是那么的亲昵,那么的和谐。村庄的西北角两棵参天古樟并排而立,那飒飒雄姿,那幽幽古韵,无不令过往行人侧目,惊叹,意动神摇!

那是怎样的一棵古樟啊!那粗壮而又镌刻着岁月年轮的树干,四人牵手还合抱不过来。仰视之,树高五丈有余,盘曲嶙峋的枝干,如条条蛟龙引颈蛇行;披散的枝叶,遮天蔽日,阳光在舞动的绿叶间闪烁,流淌!浓荫及处,竟有足球场那么大。俯视之,白沙河悄悄绕树而过,它滋养着古樟,漂逝着枯叶,羞涩地迎合着古樟的热吻。悠悠岁月,它用坚实的身躯对抗着西北风,荫泽着世世代代的村民。这是一棵有五百年历史,饱经沧桑又风流倜傥的古樟啊!

每次回乡,面樟而凝,思绪穿越千古;手抚古樟,那就是触摸着一段历史,往事历历眼前。

小时候,我总是问爷爷:“爷爷,你小时候看到这古樟有多大呀?”爷爷总是微笑着说:“孩子,我小时候也总是问爷爷的爷爷,这古樟有多大呀?爷爷的爷爷总是说,它总是这么大呀!”“那它就长不大吗?”“不,孩子,你要能看到它长大,那它就不是古樟了。”爷爷还说:“这儿 原来并排有三棵古樟,五八年“大跃进”时挖掉了一棵,说是熬樟脑,现在的这一棵也差点作古了啊!是上面紧急刹风,它才幸免于难。”我望着爷爷,默默无语。是啊!荒唐的年代,古树也是多灾多难啊!

如今,爷爷作古数十载,愚也是半百之身,而古樟仍与儿时依旧,只有对古樟的记忆愈益深刻。

每到夏季,那古樟就成了村民的消暑纳凉之地。正午时分,男男女女聚集古樟树下,汉子们,坦胸露乳,席地而坐;妇女们则纳鞋补衣,吆儿唤女。玩童们则攀树捕蝉,追逐戏闹。那涌动的亲情,那醉人的欢乐,使困苦随风而逝。只有那幽幽的古樟,尽情的舒展着双臂,招唤着清风,荫凉着村民。好一幅乡村盛夏纳凉图哟!

每当夜幕降临,明月高悬。古樟下便摆起了竹床阵。男男女女,或坐或卧,或说或笑,讲究的主妇们把事先炒好的南瓜籽带上,边磕边聊;老人们为了驱蚊,则把一把莆扇摇得虎虎生风。那时有一年长的叔叔总爱讲一些古怪的故事,他的身边总免不了一帮天真的少年,我则是铁杆“粉丝。”什么“茅山学法”至今还隐隐记得。可气的是他每每讲到精彩处,便站起身,油腔滑调地长呼一声“走了喽,要睡了喽!”头也不回的在视线中隐去。可怜我们这帮痴少年又气又恼,但又无可奈何,只是在后面小声骂着:“故事不讲完,舌头要烂完。”

古樟树下的夜晚,虽说没有丝竹悦耳,没有甜歌陶醉,可那个舒心,那个快乐无以言表。那真是醉卧樟下君没笑,月落星移不思归呀!

记得一年秋天的下午,我和几个玩童在树下玩抓“特务”的游戏。我们用稻草包着桐梓壳,再用草绳扎紧,名曰“炸药包,”可我心生一计,在草包里塞了两块石头,用以增加威力,等到“敌方”从土坡下跑过,我便把那个“炸药包”抛了下去,目标是击中了,可我也闯祸了,望着对方头部渗出的鲜血,我脸色煞白,钻到人家的牛栏里一下午,瑞瑞不安。傍晚时分,母亲还是把我揪了出来,少不了一顿藤条赐候。结末是母亲借了几个鸡蛋送给对方,以示抚慰。可怜的我只有空腹对残灯,一夜无眠。

现在每每经过哪里,儿时的玩劣总是浮现在眼前,不知是苦还是涩,亦或是怀恋。只有那些稚嫩的面孔像这古樟一样,在脑海里愈来愈清晰,永不褪色!

啊,古樟,你是村民眷顾的家园,你是年轻人的逍遥之地,你是懵懂少年的乐土。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你给人们带来了缕缕希冀,丝丝甜蜜。。。。。。。

如今,古樟依旧,风彩依然。风吹叶动旧时景,不见樟下昔时人。偶尔回乡,依稀中只见几个风烛老人蜷坐树下,稀疏的白发与落叶飘飞,浑浊的目光凝视着远山,他们是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还是在排遣着亲人远走他乡的痛楚?古樟无语,只有那瑟瑟的樟叶在细细低吟。

六十年代末,发烧的中国如西班牙斗牛,疯狂无比。群魔横行,人妖共舞。古樟也记下了这天人共愤的一幕。

那一年父亲被打倒了。说来好笑,父亲是一位普通教员啊!不就是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兵吗?那时那事也是没办法的呀!父亲兄弟多,被抓“壮丁”是难免的,也是因为父亲读了几句残书,在部队任少尉连长,负责军需,而后在淮海战场上起义投诚,也算是对人民有功的啊!不想这段历史还是逃不过“革命教师”的火眼金睛。父亲作为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反革命分子被揪出来了,隔离审查,实行严厉的洗脑惩罚。

游行示众的那一天,父亲和另一位“反革命教师”被戴着高高的帽子,手提铜锣,沿村请罪。中午时分,父亲被押到了古樟树下,母亲在家紧闭大门,脸色凝紫,一筹莫展。我们兄弟几人黯然神伤,默默无语。稍许,母亲忧忧地对我说:“孩子,你到樟树下去看看,看你父亲怎么样了啊?”那声音犹如末日来临前的泣诉!

天,阴沉沉的,没有风,偶尔只听到几声乌鸦的哀鸣。古樟下,只有几个老人远远的站立着,肃穆无言。不谙世事的孩儿惊诧的目光四处睃巡。可怜的父亲头垂得很低,很低。浑身颤抖,他己没有勇气面对这些淳朴的乡亲,任由那群疯狂的“革命分子”作下流的表演。只有那“哐,哐”的声声锣声诉说着父亲内心的痛楚,昭示着人间的悲情!只有那默立的古樟注视着这人间闹剧,蔑视着那些跳梁小丑。

如今,父亲虽己乘风西去,然每当伫立古樟之下,父亲那屈辱的一幕,总在脑子里百转千回,不可磨灭。古樟不老,慈父永在!古樟不死,记忆永存!

啊,古樟,你见证着历史,你笑看着苍生,你是天地间永不消逝的精灵!

是啊,那己不是一棵自然的古樟啊!它己与我的情感融为一体。

记忆中,奶奶与这古樟结下了不解之缘。奶奶是一个小脚女人,一人独居,每当放学回家,我总看到奶奶拿着柴扒在古樟下转悠,一双小脚跌跌撞撞,身后是一堆堆残枝枯叶。“奶奶,没柴烧我有空帮你弄呀,你这样很危险的!”我总是心痛着奶奶。“孙儿,我还能动,这枯叶多着呢,供我烧饭没问题。”我一有时间总是把奶奶弄好的枯叶装在篓子里,帮奶奶背回家,奶奶则跟在后面乐颠颠的,别提有多高兴。每当出门,奶奶总是把一大块冰糖塞在我手里,“吃吧,孙儿,这糖甜着呢!”我望着奶奶,不知所言。。。。。。

这糖真的是好甜,但咽到肚里,我总感到有说不出的苦涩!

奶奶虽说儿女不少,孙辈成群,但在那样的年月,去关注奶奶又谈何容易啊!只有那充满灵性的古樟慷慨地抖落身上的残枝枯叶,去点燃奶奶的希望,温暖奶奶的生活。

感谢你,家乡的古樟!感谢你,有情的古樟!愿你与天不老!

然风云难测,世事难料。八十年代末期,一场罕见的冰雪汹涌而来,天宇萧瑟,万木萧条。一场自然劫难在所难免。

捱过了寒冬,春天悄然而至。可人们吃惊地发现那往日茂密的枝叶,己渐渐枯萎,既而死去。只有那粗壮的树干在春寒中肃然挺立,高昂着不屈的头颅。一种不祥的阴云笼罩着人们心头。

“这树怎么啦?我活这把年纪还是看到这头一次哩!”“这可是祖人种下的,怎么能到我们手上就这样完了?我们愧对祖人啊!”“唉,这莫不是祖人在暗示着有什么大难来临吧!”一时议论纷起,众皆惶然。大有末日来临之恐怖。每到黄昏,人们驻足树前,莫不心伤魂散。年长者熏香祈祷,乞求祖人点化迷津。

是呀,这可不是一般的古樟呀!悠悠几百年,历尽风和雨;守护着乡村,荫泽着子民,它早己植根于世代村民的心里,它是百姓的魂灵,它是家乡的象征。面对这样的突变,他们怎能不惶恐呢?

病急乱投医,人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掉枯枝,以待来春。不知是神仙显灵,还是祖人的恩典,第二年的春天,古樟又吐出了新芽。那满树的新绿,片片滴翠;那满眼的春色,醉绿山乡。那是一树诗,那是一树情啊!人们莫不燃鞭相庆,欣喜莫名!

如今,古樟依旧傲立,四季青青;披霜斗雪,沐雨栉风;与群山争色,与天地共存。

啊,不逝的古樟!。。。。。。。

啊,家乡的古樟,你浓情似海,你胸怀千古;你千载悠悠,你万世常青!你用深邃的目光洞察着人间善恶,你用博大的胸襟包容着世态沧桑;你用伟岸的身躯护佑着勤劳的村民,你用圣洁的灵魂点化着芸芸众生!

面对古樟,就是聆听圣祖先贤的教诲;注目古樟,历史的风云总在心头激荡;拥抱古樟,就是拥抱我那扑面的乡音乡情啊!

我爱古樟,我心仪古樟,那是因为古樟是我心中永远的情怀!那是因为古樟是我心中永远流淌的歌谣!

此时,我耳际响起了田震那深情的歌声:“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横岗中学:赵红专

写于2010年2月

上一篇 潘岳在2015年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研讨会上强调 围绕重点问题加强环境政策法规建设
下一篇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