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从业人员的2021年度总结“卷”
公历的2021年已经结束了,农历的2021年也即将结束,作为环评人,怎么样来看待过去了2021年,对于2022年,又有什么样期望?
一、“少”: 业务少,提成少,通过少和批的少。
分类名录越改越简化,项目承接费用越来越低,专家评估越来越严格,通过的项目项目也越来越少。
二、“停”: 很多化工建设项目写着写着就停了。
三、“查”:各类别,各时间,各层级的各种各样的抽查。
从全国环境评价信用平台看:失信档案上传数量:平台上传的失信档案数量由2020年末的1315分急增至2021年末的2987分,年增长率为127.15%。总体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变化:从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从业单位数量从7068上升至7726,增幅为9.31%;从业人员数量从41143上升至49830,增幅为21.11%;有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从13856上升至14972,增幅为8.04%,无职业资格人员从27285上升至34857,增幅为27.75%。从失信处罚变化看:失信处分为重点监督检查、限期整改和黑名单三类处罚,每类处罚又细分为单位和个人。重点监督检查:单位数量由61家上升至310家,增幅为362.69%;个人数量由61人上升至290人,增幅为377.05%。限期整改:单位数量由56家上升至128家,增幅为128.57%;个人数量由33人上升至78人,增幅为136.36%。黑名单:单位数量由3家上升至8家,增幅为166.67%;个人数量由7人上升至30人,增幅为328.57%。从守信单位和人员变化:有惩就有奖励,对于因两个记分周期无失信记分,且每个失信记分做10个以上已批准项目,被系统自动列入守信名单,并对外公开5年。截止2021年12月,已公开的守信单位为132家,占同期总从业单位的1.71%。已公开的守信从业人员为185人,占同期总从业人员(有职业资格和无职业资格)的0.37%。
具体分析详见:2021年环境评价从业单位及人员状态分析
四、“碳”:突如其来的碳交易、碳中和及碳达峰。
五、“变”:穷则生变,转行了好开心。
六、“新”: 政策变得可真够快的。
七、“改”:机构改、导则改、名录改、标准改和规范改。
这是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评价2021年发布的相关文件: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造纸工业》等七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公告、关于征求《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关于公开征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电解铝(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修订HJ254)等七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关于2021年上半年环境影响评价信用管理对象列入“黑名单”和限期整改名单有关情况的通报、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生态环境部门加大环评问题查处力度 严惩环评领域弄虚作假行为、关于高位池海水养殖项目环评类别有关问题的复函、关于生物质锅炉等项目环评类别判定事宜的复函、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关于2020年下半年信用管理对象列入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限期整改名单和“黑名单”有关情况的通报、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区域削减措施监督管理的通知》答记者问、一图读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修订、生态环境部印发新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内容、格式及编制技术指南。
八、“难”:业务难找、环评难写、环评难批和生活艰难。环评人生存难(行业不明朗),报告编制难(企业要求快,资料提供少;审批周期长,意见多),公司发展难(门槛降低,恶心竞争,通报多)。
九、“转”:发展思路转变,业务转型,个人转行。
十、“累”:加班累,身体累,心更累!
从2021年末的一封来信,就可以看出环评从业人员有多累:
**市各生态分局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方式来信人: 孙**** 来信时间:2021-12-07
目前**市各生态分局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模式为,第一天下午两点看现场,三点半会议评审,评审结束时间大约晚上7点,然后报告编制人连夜修改,第二天早晨8点复核,因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人基本上都是一个人,也是说五个专家提出的问题要求一个人连夜修改完,这个工作量对于个人而言负荷太大,而且整夜不得休息,大脑高速运转,对身体损伤太大。身体好的熬一夜休息一个星期也就过来了,身体不好的万一因为熬夜猝死,这个责任应该怎么算呢。而且会议上提出的问题很多都需要和企业核资料,大晚上的企业回家休息根本无法为编制人提供修改所需的资料。
究竟有多累,详见:环境影响报告书究竟能不能一晚上修改完并次日经专家复核
综合
“卷”:环评自己卷自己。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发表评论